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论语“贤贤易色”解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毛天哲的博客   作者:毛天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言,教授者,多好“毁人不倦”也。观历代诸儒训诂论语“贤贤易色”章,信哉。“贤贤易色”章历来为训诂难点,自宋儒以来,众多学者对其纷说芸芸,因多囿于旧见,索解未免牵强,难免信口雌黄。或将其解为“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女色。”或将其解为“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更有甚者解为“为作学问,都可以抛弃妻女。”之所以如此解,盖因其将色字理解为“女色”、“美色”、“男女之伦”,左右不过是被朱熹牵着牛鼻子走,可谓铄言累累,无一中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朱熹于是信口开河了,其在《四书集注》云“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钱穆《论语新解》也从朱子说。至于于丹读论语,更是沿袭旧说,了无新章。唯一的好处就是和南怀瑾一样,用白话来解释论语,并予以发挥;比较贴近现实,容易为时人理解。其它人诸如“夫妇伦理说”、“敬妻说”、“轻色说”更是等而下之,不足采言。

  相对而言,南怀瑾解经有自己的感言,其对“贤贤易色”章的解释近乎是,但又失于简疏。南怀瑾在其所著《论语别裁》中批驳了宋儒的“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女色都不要了。”的错误解经。他认为这样的解释“是违背人情的,(也)违背孔子对学问的一贯主张的。”

  南怀瑾说:“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而“易色”也就是转变态度的意思,这样,“贤贤易色的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所以他认为,“贤贤易色”的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

  哲以为南怀瑾的解释近乎正确,但他随后的白话解经语发挥又似乎过了;且南先生的白话解经不能贴近论语章句的精髓,有失之过疏的感觉。值得说明的是,南先生的“肃然起敬说”也不是他的发明,我们的先人早有过这样说法。在我的同乡前辈人物季惟斋先生所著的《庸经堂笔记》中,我找到这么一句话:“古儒何尝不知易色即肃敬之意,何必由石泉而发其覆哉。”可见,季惟斋先生认为“颜师古、何休、宋翔凤、王念孙父子”等经学家对“易色”两字都曾持是“肃敬”的观点。只是四书集注颁行,且被明皇帝列为诸儒考八股文章必读书,以至于朱熹学说盛行,流毒天下,而“肃敬”说几近湮没。

  惜哉,季惟斋先生虽也认同“易色即肃敬之意”,但其还是从儒学正统出发,维护并认可了朱熹的“易其好色之心好善”说,认为“其之有俾益乎礼文教化,岂非深切”。哲以为季惟斋先生正犯了其批评朱熹那句话的毛病:“以今轨古,以己度人”,用在他自己身上倒也甚为贴切。

  哲以为,训诂的要点在于明析古文字的本义(所谓“诂”或“训诂”主要是指字、词、句的解释),继而达到疏辨章句、训诂义理的层次。观论语“贤贤易色” 章,关键在于首句的难解,而首句的关键是在色字上。当然贤贤的说法也容易歧义,但更多的是对色字的不同理解而导致了众说纷纭的观点。

  贤贤,现在很少有这样的词组构成了,但古语中还是常见的。比如左传中有“亲亲”,还有韩诗外传中有“尊尊亲亲”,哲以为都是同样一个用法,一动词一名词。在论语“贤贤易色”章中,末一贤字指贤人有才德者,首个贤字作动词用,学习贤者义。

  易,春秋去周未远,应接周易之义。汉许慎说文解字:“易,蜥蜴、蝘蜒、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一曰从勿。”从金文和篆文中的写法来看,确实取蜥蜴,取蜥蜴之善变。从古文字取义的一惯创造来说,取动物之形而定其性,则取“变”意当是有说服力的。古人将“连山、归藏、周易”同列大卜来说,取其变的意思也是有很显然的。易,改变义也。这应该没有什么异义的,关键在于对“色”字的理解了。

  今人看到色字,首先想到的是女色,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色在现在好像就剩下这个主要意思了。其实古文中的“色”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色,朱熹时代的古儒也是明白的。色的本义是脸色。就是态度、形色。

  同样在《论语》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个色也是脸色、态度的意思,而绝不是女色的意思。通观《论语》二十篇出现“色”字达二十处之多,而被认为与女色有关的,除“贤贤易色”外,就只有“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其它均为脸色、颜色、表像等。

  佛经里也有很多的“色”,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意思就更广了,凡是看见的都是色。佛学里的“色”乃是指生相、亦即表像,也非指“女色”。

  哲认为把关键的两点,即“贤贤”及“色”的本义搞清后,就能理解到子夏的原意了。如斯,该如何去理解“贤贤易色”之义呢?哲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学习贤人(圣贤)应改变只注意学习圣贤表面的这种方式,而应该着重学习圣贤内在的本质。

  这样,论语“贤贤易色”整个章句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那就是:(我们)学习贤人(圣贤)是应该注重其内在的本质,而不是光学习他的表像。一个人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说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是学习过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