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腕底风声山君来:虎年话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马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代的虎符,象征着兵权。

高景林 虎字书法

许多书画家喜欢书写一个大大的“虎”字,在虎年书写“虎”字就显得更有意义。一个“虎”也被众多丹青高手写得神态各异。把“虎”字条幅挂在房间里,可以起到镇宅、提神的作用。图为著名书画家高景林所写的“虎”字,可谓酣畅淋漓,气韵十足。

以虎为主题的创作可大可小,大体量的作品有气势,小幅作品也可以见精神。图为李建平创作的版画藏书票作品“虎年大吉”,精致中见精神。

在当代美术作品中,会借用许多民间艺术中的表现方式来表述现代情绪。这是赵奎礼创作的版画“虎年”,作品色彩绚丽,寓意着吉祥与喜庆。

在古代的艺术作品里,老虎的形象古朴却有神韵。著名篆刻家孙家潭收藏有一方汉代铜印,印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图案,表现了一只老虎站在高大的门阙下,其中老虎的形象简洁生动,展示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风韵。在传统篆刻中,将12生肖中的动物图案直接刻在印文中,被称为“生肖肖形印”,用“生肖肖形印”代替有文字年款的印文,直接钤印在书画作品中,会显得更加别致。图中圆形的红色虎形印文,就是孙家潭特地为虎年创作的“虎形生肖印”,现代感中又颇见古意。

孙家潭 虎形肖形印

布老虎的艳丽与张扬,正是民间美术中“大俗即大雅”的表现。布老虎的形象源自于先人们对虎的想象,虽然现在真实的老虎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民间布老虎的夸张形象还是没有改变,仿佛一旦去掉这份充满想象力的夸张,布老虎就会变得“没有味道”。

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虎的形象也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最早在中国文字中出现的“虎”字,其实就是参照老虎的形象而来,而汉语中“虎”字的发音,据说也与老虎的叫声有关。

从古至今,除了在传统绘画中的表现,老虎的形象被更多地运用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也有着更多的寓意。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它伴于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堪称是国内考古中发现的最早的老虎形象。在著名的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司母戊大方鼎的鼎耳,外廓也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威风凛凛。实际上,虎的形象在古代的青铜器中出现的还有很多,例如商代“龙虎尊”是我国青铜器的国宝级文物,其腹部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流失于海外的商代“虎食人卤”,造型取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雕琢生动,在云南出土的“牛虎铜案”还是古滇国重要祭祀所用的大型青铜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

在古代,老虎的形象还特别出现在相关军事用品中,借此象征着勇猛与权力,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会刻上老虎的形象,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汉代的漆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发现有虎的形象,如“龙虎斗”、“刺虎图”等。这时虎的艺术已由单纯地描绘形象,发展到描绘有关虎的故事情节了。在表现技法方面已能做较复杂的构图,已知抓大体大貌,并提出了不能“谨毛失貌”的理论。这一时期,古代的艺人们将老虎的形象简化、夸张和变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质朴、生动有趣的虎图形。

除了这种造型古朴的虎形象,老虎的形象在民间生活里又有着另外的演绎。民间艺术里的老虎,色彩鲜艳,造型可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布老虎。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布老虎的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时至今日,民间还盛行给孩子做布老虎,寓意着孩子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还衍生出了布老虎枕头、帽子、鞋等。

在现代美术中,老虎的形象有着更多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艺术家们正在以各种艺术形式创作出形态各异、神貌俱佳的关于虎的作品,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所表达的主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勇往直前、生龙活虎——这是源自于心底的力量,在更多的时候,它与老虎无关,而直接描述的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