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尚书》:为华夏民族历史溯源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江建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尚书》是儒家六部经典之一,排在《诗经》之后,名列第二。要想全面了解儒家的思想学说,固然得研读《尚书》,而要追溯华夏民族的历史之源,亦必须读《尚书》,因为它是迄今留存的唯一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述了上起唐尧、虞舜,下至春秋战国这一千三百多年间的一些重要史实。这一千三百多年,正是我华夏民族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重大的转型期。

  多年来,史学界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中华传统文明,应从夏朝算起,即以夏朝的文化为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端。这一上限的确定是否非常准确?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古史学者对它产生疑问。因为在《尚书》中,就曾十分明确地记载着夏朝以前唐、虞两个朝代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尚书》本来称《书》,从《论语》里不难找到孔子用《诗》、《书》教育弟子的记述。把《诗》称为《诗经》、把《书》称为《尚书》,那是西汉以后的事。“尚”有两个含义:一是把它视为指称时间的概念,与“上”同义并通用,《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书”;二是把它视为指称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概念,“上”指高高在上的王,是统治者;《尚书》就是记叙上古帝王、大臣等高层人物的事迹的书。

  《尚书》中的第一篇是《尧典》。它记述了尧和舜两人的事迹。在这篇记述中,谈到尧和舜的品格德行、业绩功勋以及他们主政时的一些政策措施。此外,还涉及当时的天文、地理、农事、平叛等情况。如对尧的品德的记述:“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披四表,格于上下。”(“如果考查古代的传说,就知道尧帝名叫放勋。他既受人敬重又明智,文雅而深沉,雍容大度,既讲诚信又谦恭。他人格的光辉投射到四海之内,甚至达于天地。”)

  尧帝很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为族人确立了季节与年等时序的概念,这完全符合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其初创期,其领袖们所应有的作为:“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哎,羲与和你们两个人,以三百六十六天为一年之数,并以闰月定四季和一年的始终。按照时序的需要来安排各官员的职守,这样就能把各项事情办好。”)

  当时经常遇到洪水泛滥,尧十分忧心。他召集四方的官员们来商讨对策:“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弗哉,方命圯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尧说:‘哎,你们这些来自四方的官员,现在洪水滔滔危害四方,包围甚至漫过了山岭。老百姓很忧心。有治洪水的能人吗?’大家都说:‘有呀,鲧可以呵!’帝尧说:‘哦,此人乖戾,犯过违背教命危害族群的错误!’大家说:‘用他吧,试过不行再罢免。’帝尧说:‘那就去吧,要谨慎呵!’鲧治水九年,毫无成效。”)

  尧在位70年,要选拔接班人了。他又召集四方的官员商量,要求他们举荐。官员们推举了虞舜。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考察了他3年,很满意,决定把帝位让给他。可是,舜没有答应,他说应该让给有更佳德行的人。从此他更勤奋地工作。又过了28年,尧逝世了,舜才成了帝王。

  舜仿效尧的做法,凡事与来自四方的百官商议,处处任用贤才。他领导人民治理水土,播种五谷,宣教人伦,整敕刑律,振兴百业,保护山林,倡导诗教,协和音律。这样过了50年,舜在一次南巡中死去。

  自汉代以来,文化、学术界即相传“六经”都曾经过孔子的整理,《尚书》也不例外。孔子自己就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在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在结束了他历时14年之久的、为寻找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周游列国的旅程,回到故乡鲁国。这时他已经68岁了,对实现政治理想不再抱希望。他开始著书立说,修订“六经”,其中包括这句话里所说的厘正音乐和给《雅》、《颂》这些古诗配上乐曲以便吟唱。孔子在这句话中虽未提及《尚书》,但实际上做了修订《尚书》的工作。这对于了解《尚书》乃至儒家思想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在于:孔子作为一代学术宗师,其对《尚书》的肯定也就是对该书有关上古社会的记述的真实性的肯定。有学者认为这些记述是后人“伪托”的。并非唐、虞时代的人所写是可以肯定的,但毕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此其一。其二,在尧、舜的记述中包含了孔子的政治理想,而尧、舜也就不仅因其为古帝的身份受后人尊崇,更重要的是作为儒家思想中崇高人格的典范而影响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同时还是儒家为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树立起的楷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