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经典诵读,越来越热的风潮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襄樊晚报   作者:陈丽 曲慧 余翔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家长自办免费诵读班

  周一至周五下午5时14分,在襄城实验小学一间教室里,十几名学生放学后会准时来到这里,拿出自己的《论语》书,开始朗读。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10月9日,孩子们已经读到《论语》的第七章。从学前班到四年级的学生,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诵读一个小时的《论语》。一个章节大约要读诵10-20遍,读不懂不要紧,只要求会背。

  门外的墙壁上挂着班标“经典诵读班”,这个班的创始人是学生家长钟丽和其他几位家长,领读老师都由学生家长担任,音响、班标、宣传板是家长自己花钱制作的。学生来到这里,只是为聚在一起诵读经典,并不收一分钱,教室则由学校免费提供。

  虽然这个诵读班是从今年秋季开学才创办的,但钟丽9岁的儿子晨晨已经坚持到第三年了,目前他已背完了《弟子规》《老子》《大学》《中庸》。钟丽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都是接触到了台湾教授王财贵的理念后,开始萌发让孩子诵读经典的念头,她也不例外。在儿子诵读经典的两年间,她又结识了其他的家长,大家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交流孩子诵读经典的心得。

  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和参与诵读,钟丽找到了襄城实小的张德兰校长,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向学校借一间教室,让所有愿意读经典的学生一起诵读经典。张校长非常支持,专门腾出一间学前班的教室让钟丽使用。钟丽还向其他家长免费借阅《母慈子孝》《弟子规》和王财贵教授讲课的光碟。目前,这个诵读班已有十几名固定的学生了。

  其实不只在校内,在校外同样有家长在创办免费的经典诵读班,席玲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诵读班在鼓楼商场附近的一间出租房内,每周一、三、五有17名学生分成两个班来诵读《论语》,每天在这里要诵读7遍。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徐玲感觉到女儿独自诵读难以坚持,便在今年暑假自己租了一间房,联系了几名好友,把孩子送到一起共同诵读。除了《论语》的书需要家长自行购买外,家长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

  消息传出之后,来参加诵读的孩子越来越多,席玲只好分了两个班,仅4岁半到5岁的孩子就有10人,最大的孩子也才6岁。席玲为诵读班制作了每日诵读进度表、遍数牌,为了减轻房租的压力,从 9月份开始,每个家长自愿每月交20元以分摊房租。

  席玲说:“办这个班不图赚钱,也不能赚钱,我只是希望家长们都能了解诵读的益处,让孩子增强记忆力,感受诵读的快乐,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也是包括钟丽在内,支持经典诵读的家长们的共同心声。

经典诵读进课堂

  在钟丽的推荐下,从2008年开始,晨晨所在班的全体同学在每天语文早自习时也开始诵读《弟子规》,把每节语文课前的唱歌准备时间,改成背诵《弟子规》三分钟;每周五下午的语文课是《弟子规》学习分享交流时间,师生一起学习《弟子规》的含义,交流自己这一周力行《弟子规》的事例、感想、收获。

  在老师的一篇教学日记中,写到了孩子们读《弟子规》后的一些变化。

  “今天是我们读《弟子规》的第三天。上语文课前,孩子们正在读《弟子规》:‘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可是,有的同学两脚伸到了前面同学的脚下,身体弯曲靠在后面的桌子上读书,有的同学读书时两腿不停地抖动。“等大家读完后,我搬了凳子坐在讲台上说:请大家观看我读书的样子,给我一些评价。同学们很好奇地看着,我把两腿伸直,身体弯曲靠在后面的桌子上读书,同学们立刻笑了起来。我问:这个样子好吗?同学们答:不好,很没精神,会踢到前面同学的脚……“我说:这样的姿势就叫箕踞,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上课听讲,也是一种傲慢的举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之后的一整节课,大家都坐得很端正,听讲也很认真。”

  在感受到诵读经典后学生的种种变化后,诵读活动在襄城实小普遍推开了。一年级的新生都在诵读《弟子规》,老师们认为,从这个年龄开始诵读经典,对培养新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很有帮助的。

  不仅在襄城实小,经典诵读活动在其他学校也在探索和进行中。在市第一实验小学一些班级,读经活动已开展了好几年。

  四年级阳光三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读经活动,一年级读《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二年级读《大学》,三年级读古诗。不要求学生背,但像海绵吸水一样,日积月累,学生自然会有感悟。

  语文教师刘燕告诉记者,语文素养的好坏其实与考试成绩无关。大量的阅读和诵背,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期积累起优美的语言文字,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是有利无弊的。把古代经典诵读融入到现代语文教学中,也是老师这么多年摸索的一条教学之路。

好读书不求甚解

  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9岁的佳佳站在记者面前,背了一小段《论语》,她异常熟练,语速快到让人几乎听不清每一个字。在父亲的指导下,佳佳2岁半开始背《论语》,随后又读了《老子》《大学》《中庸》。今年暑假,她被父母送到杭州余姚梁弄镇中心小学的王财贵经典学堂,在全封闭的教学模式下,用45天背完了《论语》。

  在这个学堂里,老师不对《论语》作任何解读,只要求每天读9个小时,每一条都要读300遍。一般来说,读200遍的时候,学生们基本就能背下来了,简单的句子只需要读70遍就能记住。在这45天中,学生不能见家长,不能玩电脑,没有电视、电话,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大多数读经儿童来说,读经往往“不求甚解”。有人质疑,这对儿童来说,究竟是在开发智力还是增加负担?

  在看似枯燥的读经生活中,佳佳却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她在读经感想里写到:“在读书中,时间过得真快……当我把整部《论语》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后,我实在太开心了,我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佳佳的父亲是一名高校教师,在他看来,读经对儿童有三个好处:纯净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定力,感受诵读的喜悦。13岁之前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他希望在13岁之前让孩子把该读的经典都读完。

  钟丽则认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不让他诵读经典,他也会去背电视广告和另类儿歌,把这些多余的精力用来学经典,则受益无穷。

  从王财贵的理论上看,《三字经》《弟子规》是非常浅显的读物,儿童诵读经典应该首推《论语》,然后是《老子》。对于成年人都感到深奥的《论语》,孩子不懂,为什么还要死记硬背?

  “事实上,孩子在最初诵读的过程中,陪读的家长会感到很痛苦,但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孩子越背越轻松。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不懂不要紧,先记住,长大以后再去理解它。”市第一实验小学优秀语文教师王立洪认为,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孩童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开发的最佳时段,如果训练及时和得法,就能快速增长。现在读经的孩子,一篇文章读上两三遍就能背诵者越来越多,过目不忘也已不再是什么新闻。而一旦拥有了这种记忆力,在以后学习外语、数学等学科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读经典要避免三个误区

  从2007年以来,教育部、国家语委大力倡导推进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旨的“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截至目前,“中华诵”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经典诵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被相关部门所认可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人质疑:国学热是不是热过了头?填鸭式教育和现代教育理论是否相悖?

  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张克文。

  “近年来,所谓的国学热一拨接一拨,众多观众对《百家讲坛》的热捧,也表明了人们学习古代经典的兴趣在不断提升。”张克文表示,相比学英语来说,国学热并不热,而是刚刚升温,热得还不够。

  至于“填鸭说”,张克文打了个比方:人们吃东西,总是要先吃进去再消化,不能先消化再吃。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尤其是读中文,更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吟诵的同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张克文认为,儿童读背经典,对保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体验中国语言之美,是很有好处的。他提醒家长,在诵读的过程中,家长不必神化经典诵读,一个孩子能背下全套《论语》《老子》《庄子》,也不算什么,也不能指望读会经典就能走遍天下。

  张克文说,在诵读中,切忌形式主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私塾,完全脱离现代教育体制,这种行为过于偏激。孩子愿意读就读,不愿意也不必勉强。读经固然好,不读经也不能说是不学习传统文化,要知道,读经典不是成才的惟一手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