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人籁 地籁 天籁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齐物论”这一篇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难理解的。领会了“齐物论”的要义,之后几篇都是“道”的运用,便很容易接受了。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本来是大小各异、纷繁不同的百花筒世界,但庄子却提出一个命题:万物齐一,没有差别。这是不是很怪异?是庄子在胡说?还是我们不懂呢?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几千年前,中国都在使用茶几,没有高凳,人坐到席子上就开始或喝茶,或吃饭,或谈经论道。南郭子綦是个得道之人,有一天,他在茶几前,但只见茶几不见人。大家知道,茶几一般都比较低矮,茶几把他都隐藏了,可见,南郭之綦不是坐着,也许是躺着,至少是半躺,脸朝着天,口中还嘘着气,那样子软绵绵的,毫无生气,就像丢了魂似的。

南郭子綦的那个样子很容易让初学道之人理解为没有“威仪”,殊不知参禅修道,用心即是,不关身相的。不少人学佛闻道未有几日,便抛妻弃子,出家修行,自以为只有如此方显虔诚,方得圆满,又怎知,真出家是谓出“烦恼之家”,出“苦海之家”,出“妄念之家”,出“色相之家”,如能熄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是清净处?“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是谓要义。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颜成子游应该是南郭子綦的学生,他站在一旁,伺候着老师,或者等待老师需要时召唤自己。过去老师讲课是可以躺着的,后来是坐着讲,现在发展到老师站着而学生却舒舒服服地坐着,也不知什么时候会不会老师跪着给学生上课?这实在是不可理喻。

颜成子游发现老师今天怪怪的,就说:怎么会是这个样子?难道人的外形真的可以像枯死的树枝?而人的心可以像一滩死灰?人心不动,没有一点生气,这可能吗?老师过去也有过在茶几边一歪的形象,但今天和过去实在是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古时候,老师讲课,尤其是高人讲课是没有固定内容的,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就算上课了。南郭子綦听了颜成子游的提问后说:你提出的问题很好。今天的我为什么和过去的我不一样呢?是因为我今天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了,我不知“我”是谁了。你懂不懂呢?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你听说过人籁,恐怕没听说过地籁吧,也许你听说过地籁,但没有听说过天籁吧。

这里庄子提成了三个概念:人籁、地籁、天籁。籁,就是指声响。人籁比较容易理解,南郭子綦刚才的嘘气就是,打嗝、唱歌、肚子咕咕叫都是。但什么是地籁和天籁呢,颜成子游就不懂了。

子游曰:“敢问其方。”

颜成子游就问了:老师能不能告诉我其中的奥妙呢?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南郭子綦说:大块发出的气,它的名字就叫做风。大块是什么?是一块大石头吗?还是一座山?都不是。把“大块”理解为地球是合适的。地籁就是地球发出的响声。地球和人是一样的,也有生命,不过它的寿命比人长许多而已。石油就是地球的血液,河流就是地球的脉络,森林就是地球的毛发。现在人们为了满足一人之私,拼命地挖掘地球资源,疯狂地破坏地球,这只会导致自己为财而早亡,子孙无容身之处而不得延续。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南郭子綦说,地球这个大块头,不发作就算了,它一发作,每一个凹下去的地方都似乎在怒喝。难道你没有听到过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飓风的响声吗?山林、巨木的洞穴,它们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风来了它们就大声地随和,小风来了,它们就小声地随和。有时候,飓风突然停止,一切洞穴刚才还满满的,一下子好像都空了,什么也没有了。你没有见到过大风过后,树叶微摇的那幅宁静的情景吗?

这里需要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对于庄子的文字不能依文解义,陷入到庄子华美的语言中,这样只会阻碍我们看清楚他所说的真正的道法。不少人读《庄子》都会有一种焦虑感,就是因为或陷入文字,或陷入语法,为相所迷。二是这段话前面写得很热闹,如“万窍怒呺”,后面又变得很清静,如“众窍为虚”,是不是在暗示我们修行的过程?是值得深思的。“万窍怒呺”是不是指我们修行前浮躁的一颗心?“众窍为虚”是不是指我们修行后宁静的一颗心?“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神凝”的概念,而“神凝”的境界就应该是一切皆无,“众窍为虚”的。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颜成子游这个学生还是很有点悟性的,他听老师一讲,就说,我懂了。原来地籁就是地球发出的各种声音,人籁就是吹笛子等人发出的各种声音。那么什么是天籁呢?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南郭子綦说,万物不同,各自成为自己的模样,是谁在发动这场革命?就是天嘛。天籁是什么?这里没有回答。有人说天籁是指最奇妙的音乐;也有人说天籁就是指打雷闪电。如果在这么低的层面去认识天籁的话,那么庄子也就不是庄子了。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里的“无”,就是指“道”。能“吹万不同”,那么,“怒者其谁”?当然应该是指“大道”,即静无声,空无形的“大道”。

庄子本来在说“籁”,一种声响,一种躁动,但说到“天籁”时所展示的却是悄无声息的场面,是不是在暗示我们,要想认识万物齐一的道理,就需要学习天籁无声呢?还是要把自己置于天籁之中呢?或者要跳到地球之外去看世界?

按照道家的观点,天地生万物,但只有人可以与天地同长,与日月同辉的。如果说佛教告诉你是今生修行,来生福报的话,那么,道家则告诉你,此生修行,此生便得福报。为什么许多人命短苦多,得不到福报呢?就是因为尚在三界之内还处五行之中。

相关链接:

揭示短命法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