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天工开物新解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作者:李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这么一个说法,造物主最公平,他给予人类的财富大致均等,不偏不倚,有的是地上财富,有的是地下财富,地上有了地下就没有,地下有了地上就没有。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地面贫瘠,可是地下石油咕嘟咕嘟的,像是高速运转的印钞机。欧洲大陆风调雨顺,山清水秀,地底下没啥东西。人也是这样,聪明的不漂亮,漂亮的不聪明,又聪明又漂亮的不长寿。总之,造物主总是给你一样,不会一样没有,也不会都给你。
  
中国地方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而且是唯一的。这就是俗话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走的地方多,见的东西多了,也能数出几样稀罕的物件。


  
中国有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端砚产自广东肇庆,歙砚产自安徽歙县,现改为江西婺源,洮河砚产自甘肃卓尼县,都是有山,山中有石,挖坑取石,凿石成砚。端砚最老的坑开自宋代,名为宋坑。何为名砚?还不是以石出名,有名石才会有名砚,终究拜造物主所赐。澄泥砚另当别论,澄泥砚是泥砚,取黄河之泥,人工所为,不是自然产物。
  
中国有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寿山石产自福建福州附近的寿山村,青田石产自浙江青田,昌化石产自浙江临安昌化,巴林石产自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寿山石中的极品是田黄,石头从山上滚落到寿山溪中两侧水田内,经千年溪水侵润,正应了一句老话,石从山中来,石从水中出。和田玉中的极品是羊脂玉籽料,也是山石滚落到河中,经河水侵润而成,山料不及籽料温润细腻。古语道:一两田黄十两金,现在一两田黄千两金也不止了。昌化石和巴林石的极品都是鸡血石,如今鸡血石也是天价。青田石的极品是封门青、灯光冻和兰花青。有专家将四大名石比作四大美女,青田石比较淡雅,如同浣纱女西施一般;寿山石雍容华贵,好比杨贵妃;巴林石十分冷艳,就像北国美女王昭君;昌化鸡血石浓艳、强烈,好比三国美女貂蝉。
  
中国有名气的石头远不止这四种,还有安徽的灵璧石,江苏的太湖石和雨花石,广东的英石等等,有百种以上。石头完全来自天然,山水孕育,受天地灵气,感日月精华,造物鬼斧神工,人力万万不可及。当然,受利益驱动,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假鸡血石、假羊脂玉、假田黄石,鸡鸣狗盗之徒的雕虫小技,骗一时骗不了一世。
  
在中国古代,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制造物件必须当地盛产所需原料,不可能异地长途运输。景德镇以生产瓷器出名,因为当地盛产高岭土,做瓷器必用高岭土,而高岭土就产自景德镇高岭村。没有高岭土就没有景德镇,高岭土成就了景德镇。后来外国专家将含有这些成分的瓷土命名为高岭土,为全世界沿用。
  
我去过河南禹县,古为钧州,是钧瓷的古窑址。我不解为什么当年把窑址选在这里,原来大有原由。窑址北面的山上产煤,东面的山上产高岭土,西面的山上产矿,这三种物产提供了烧钧瓷的主要原料。钧瓷有着自己独特的工艺,先烧一遍素胎,然后将矿物质厚厚地刷一层,送进窑高温二次烧,在高温下矿物质发生变化,被称为窑变。钧瓷最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因为是多种矿物质发生变化,最终变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知,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有许多的窑口,生产多种多样的瓷器,但利用多种矿物质产生窑变的唯有钧瓷,可以说,没有钧州的矿产,也就没有神来之笔的钧瓷。
  
浙江的龙泉名满天下,龙泉窑在这里,龙泉宝剑也出于此。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铸剑大师欧冶子受命于楚王,要铸出天下最锋利的铁剑,以前他铸的都是铜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铁英为铸剑原料,寒泉用于淬火,亮石用于磨剑。最后他在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他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拿来炼铁铸剑,就以这池里的水淬火,铸成剑坯。后来又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里找到亮石坑,取出来一块坚硬的亮石,慢慢磨制宝剑。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皆为神兵。楚王大喜,乃赐此地为“剑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县,就以第一把宝剑为县名,取名为龙渊县,因避唐高祖名讳“渊”字,改叫龙泉,一直叫到今天。
  
中国的物产大多以地方命名,如川锦、苏绣、南阳玉、昆仑玉、龙井茶、普洱茶、小站稻、蛟河烟、还有湖笔、宣纸等等,有些地方甚至以物产命名,腾冲产藤制品,原来叫藤冲,后来改为腾冲。有些物产是拿来就能用的,山西的煤,新疆的天然气;有些物产经过加工才能用,川锦苏绣、端砚、宣纸等。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造物主给当地人的特有财富。
  
有些物产我们已经享用了上千年,而且至今还在享用;有些物产濒临灭绝,所剩无几;有些物产早已被前辈用光吃光,后辈见都没有见过。这不是造物主考虑不周,而是人类犯下的错误,只顾一时,不顾一世。前辈受历史条件所限,受生存条件所困,不可能做长久打算。现代人不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造物主赐予人类的资源,既要利用,又要保护,同时还要传承子孙后代。
  
天工开物,后代承福,用之有序,传之久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