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为历史存留活的现实和人性的善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王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近32年,中国遭遇了两次特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地球小小的叹息,给予人类的却是大大的不幸。作为痛定思痛的产物,报告文学作家钱钢在地震后第10年为世人奉献出《唐山大地震》。这部具有极其质朴书名的作品成为上世纪80年代全景式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甚至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近,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来临之时,陈歆耕先生出版了他的《废墟上的觉醒——关于汶川大地震志愿者的问卷调查》。这部作品完全有别于《唐山大地震》的全景式描述,而只是聚焦了大地震题材的一个侧面——赈灾志愿者。这其实是作者考察汶川之赈灾有别于当年唐山赈灾的一个最为鲜明的标志,后者是国家行动,没有任何“志愿者”参与,而前者则拥有近178万人次的志愿者。这无疑是陈歆耕在汶川地震报告文学题材选择上的匠心独具。这种选择更为深入的缘由是,作者力求写出超越《唐山大地震》的精品力作来,但作者认为:“《唐山大地震》创造了写灾难、尤其是地震的报告文学的一个标高,要超越确实不容易。”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在扪心自问:“那么,今天的报告文学作家面对突发灾难,是否就束手无策呢?能否挖掘到比媒体更有深度的内容?能否寻找到媒体未曾表现的新的视角?能否发现与唐山地震不同的新的元素?”聚焦赈灾志愿者,正是陈歆耕思考的结果。因此,至少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废墟上的觉醒》完全区别于《唐山大地震》,它是一个完全出新的话题,一个全新的题材元素,蕴含着某种超越性和唯一性。如果说,《唐山大地震》是一种对于灾难和救灾的全方位广角镜头和长镜头表现,那么,《废墟上的觉醒》就是特写和聚焦。这一特点,即使是在当下描述汶川大地震的报告文学中也是唯一的——何建明的《生命第一》、赵瑜的《晋人援蜀记》、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朱玉的《天堂上的云朵》、徐剑的《遍地英雄》、李春雷的《夜宿棚花村》、麦家的《地震四记》和邓贤的《地震一刻钟》等都从不同角度书写了汶川地震的方方面面,但全篇聚焦志愿者,非《废墟上的觉醒》莫属。

《废墟上的觉醒》 陈歆耕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由赈灾志愿者的言行,凸现公民意识、大爱之心、悲悯情怀,表现社会转型时期人性的本真和善美的复苏,无疑是陈歆耕写作这部“志愿者之歌”的最终目标。在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志愿者的群像,譬如诗人潇潇、作家杜文娟、军官赵立、下岗女工韩艳丽、网企老总周春兰、大学生邓先伟、公司总经理张基中、集团董事长陈光标、地质职工魏义建、美容院老板刘晋芳、农民尹春龙、转业军人郭培军、老兵突击队员等。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到灾区,并以各种方式进行救援。作品用大量的特写式文字写出了志愿者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巨量的“感动”获取,以及生命的洗礼和精神的涅槃,并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抗震救灾志愿者所展现出来的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承诺,一个神圣契约,是一种可贵的公民意识,超越了商品交换的原则,展现了人性的崇高……”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地震这个天灾检验着中国人的合作、平等、自由、秩序等观念,“志愿者”的出现,在证明这些观念初成的同时,也在更高层面上复现出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性的真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废墟上的觉醒》正是“公民意识”的觉醒,是现代社会平等合作意识的觉醒,也是民族美德和人类良知的觉醒。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废墟上的觉醒》获得了它超越于一般“抗震救灾”主题的别样的内涵。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还感到它在写作方式上的别具一格。报告文学被人称为“行走的文学”,而陈歆耕则通过电子邮件的问卷方式进行采访,的确为报告文学的田野调查做出了新的探索。志愿者们真实的救援工作,甚至他们在去灾区之前和从灾区回来之后的种种心态,都在这种方式中显露无遗。应该说,作者运用这种方式也实现了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从而为未来留存了一份难得的活的现实。相比较一些粉饰、夸饰性浓厚的所谓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废墟上的觉醒》具有难得的素颜。这是一种直陈真实的叙述,这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至高境界。正如雷达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言:“《废墟上的觉醒》是一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文字备忘录,是一部具有史家气质的报告,它,还有一些同类题材的力作,对于我们和后代必会产生长远的感动和启迪。”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