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名震京城普济? dataType=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徐文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清时期的北京,人烟稠密,商旅辐辏,不仅引四海来拜,更聚八方来客,极具国都风范,然而繁华背后,却有些许令人不安的气象,京师的街头巷尾充斥着大量流民乞丐,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常因饥寒而暴毙街头,成为无人掩埋的冻死骨。一幕幕惨景,令处士王廷献恻隐之心大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他倾尽家产,在广宁门外建立普济堂,专门收容“老疾无依之人”,冬施粥、春施衣、病者给医、死者施棺,使穷人受惠甚多,创办仅六七年,普济堂就已名震京城。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顺天府尹钱晋锡向朝廷汇报普济堂事迹,康熙帝深受感动,亲做御制碑文,并赐“膏泽回春”匾额,以示鼓励与支持,此举震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胤禛继位后,秉承父亲遗志,对普济堂大力支持,雍正二年(1724年),他颁布谕旨,再度赞扬京师普济堂,要求地方官吏“时加奖励,时加鼓舞”。诏谕得到官员的群起响应,以河东总督王士俊表现最为抢眼,他动用行政力量,命令“每一州县,必于境内建造普济堂一所,多置义田,以溥皇恩,以恤茕独。限文到一月内,鸠工庀材,先将兴工日期报查,再广置义产,续详查核。”在他的强制推行下,河南省109个州县共建立了129所普济堂,山东省101个州县卫所中也设置了131所普济堂。乾隆皇帝登基后,更将普济堂纳入地方官员职责,要求“各省会及通都大郡,概设立普济堂,养赡老疾无依之人,拨给入官田产,及罚赎银两,社仓积谷,以资养赡。”从此,普济堂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清代中后期的主要慈善机构。

普济堂实行定额收养制度,各地根据经费情况确定收养名额,大堂收养人数有数百名之多,而小堂收养人数仅有十几名。孤老被收养入院后,能得到妥善照料,无衣食之忧,但必须严格遵守堂规,不能私自外出,更不能在外过夜,若是情况特殊,可以请假数日,逾期不归者,将被驱赶出堂,其名额由他人顶缺。外乡人若是无钱看病,也可以到普济堂请求帮助,病愈后还能得到路费资助,顺利重返故乡。普济堂创办初期,多为民间善士集资兴办,因此采取董事负责制,大伙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总董,全面负责堂内事务。随着官方力量的介入,普济堂由民办转化为官督民办,总董不仅要处理各类事务,还要自掏腰包填补堂内资金缺口,令士绅不堪重负,无人愿意担任董事职务,官府干脆任命官员为负责人,从而使普济堂完全官营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