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又见“父母双亡”作文卷 “真话教育”勿再缺位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扬子晚报网   作者:欧木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双亡,考生作文里涌现出太多“悲情故事”。高考评卷老师感叹:作文编造痕迹太明显,考生的假悲情难博同情分(6月20日《重庆晚报》)。

笔者以为,目前我们的作文教育存在着两大问题,要么是古板落后,要么是借“创新作文”之名哗众取宠。

古板落后的作文教育,套路化很明显,甚至可以称之为作文八股。写一件好事,那就是捡到钱或手表交给警察叔叔,写第一次做了什么事情,往往是写烧饭烧糊了,自己很担心,父母却很大度,“第一次嘛”。当然,这都是笔者小时候的作文教育套路,现在的孩子未必如此,但想必换汤不换药,内容变“时尚”了,实质还是古老的“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那种“为作文而作文”的陈旧模式。

而近年的所谓“创新作文”大行其道,虽然有其好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作文老师提倡“反弹琵琶”,于是就出现很多为历史上的奸臣翻案的作文;老师提倡“逆向思维”,学生们就敢于写出“赞美死亡”、“歌颂自杀”等让学生家长看着触目惊心的作文。

实际上,作文教育的这两大类问题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的本质问题:我们的作文教育并没有把真实表达、真实感受作为作文的第一要义。不论是作文教育的古板落后型还是创新型,都存在着有意无意迫使或鼓励学生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问题。没有做过好事,却要人人写一篇好事作文,这不是逼着学生造假吗?

笔者相信,“父母双亡”的悲情作文之所以在高考中大量出现,正是我们的作文教育不注重引导学生“真情作文”的结果。其实作文教育原本没那么复杂,当年鲁迅先生谈到“作文秘诀”时强调作文应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话在今天仍然有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作文教育首先应该重在培养学生们“说真话”这种既是“作文”,又是“做人”的道理,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是作文教育的重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