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用镜头说白鹭的亲情与爱情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记者王建,摄影郑运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义乌摄影家协会的郑运福,很早就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不仅是他的业余爱好,还是他的生活。

他拍鸟有好几年了。第一次,是几年前在义乌上溪农村,看到春耕的时候,黄牛在前面犁地,几只白色的大鸟紧随其后,争抢着捉地底翻出的虫子吃,翅膀一扇,白花花的,煞是好看。郑运福咔嚓咔嚓地拍下了几只白鹭齐飞的镜头。朋友们都说好,从此郑运福就对鸟类特别留心起来,什么鸟都拍,得到了一个“爱鸟”的美名。

郑运福说,为了拍鸟,他和摄友们还学习了网上的《拍鸟守则》,做到拍鸟的时候不惊动鸟,不惊吓鸟,也不用食物引诱鸟,只作为友好的旁观者,静静地观察,静静地等候,直到拍到满意的照片。

“孩子,看好了,起飞前先这样大大地展开翅膀。”

“啊,你终于回来了!

“要想飞得高,跳跃是基本功。”

“宝贝们别抢,人人都有份!”

“我拍鸟的目的,首先是爱鸟,把鸟的生活都拍下来,再做宣传,呼吁人们保护鸟。”郑运福说。去年,他和几个摄友开着车在乡间寻找白鹭的身影,发现了赤岸镇上谷村的山上白鹭很多,但那时只有一个24毫米×120毫米的小镜头,远处的鸟拍不清楚。大家就约定,要赶快添置工具。今年5月,他花近万元买来了一只“大炮”———170毫米×500毫米的长镜头,这样一来,他就能在较远距离、在不惊动白鹭的地方拍摄了。

为拍白鹭,他到上谷村去了十几次,每次都拍上百张。观察白鹭的次数多了,郑运福也似乎能读懂白鹭的语言了。他说,白鹭很敏感,能分清楚来者的善意和恶意,如果你悄悄地走过去,手里握着一颗石子,它们的表情就不太自然,脖子都有点僵硬;如果你吓唬它们,赶它们飞起来,那姿态肯定不漂亮,而且往往是屁股朝你的。但是,如果你怀着一颗欣赏它们、爱惜它们的心,笑眯眯地、慢慢地接近它们,它们就会比较自然,该做什么做什么,一点也不回避,连与幼鸟和伴侣的亲昵动作都不防着你。那时候,你就会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感激,感激它们的友善和信任。往往这个时候,拍摄出的照片就是最好的。

郑运福说,义乌赤岸上谷那片面积三四十亩的小树林,云集了几千只白鹭,成了鸟的天堂。通过悉心观察,他甚至能认出哪只白鹭和哪只白鹭是一家子,他用照相机拍下了白鹭们飞翔、嬉戏、喂食的精彩瞬间,也向记者讲述着自己怎样理解它们的亲情和爱情。

“白鹭的家,和我们人类比起来实在太简陋了,粗粗的几根树枝一搭就是窝了,虽然没有门牌号,但谁也不会进错家门。每次,白鹭丈夫回家,都会受到白鹭妻子的热情接待,一见面就头碰头、嘴碰嘴的,互相蹭来蹭去,也可能这就是它们互相打招呼问候:‘亲爱的,你回来了。’真是亲密恩爱啊。

“每年的4月到11月,是白鹭繁殖的季节。白鹭栖息在上谷村的山上生儿育女,等到天气冷了再迁徙到南方,天气回暖又飞回来。到山林里去拍摄,必须打雨伞,因为经常会有‘子弹’落在你的衣服上、头发上、相机上,热乎乎的,又臭又黏。有的时候还有可能是黄鳝、青蛙、小鱼什么的从天而降,那是白鹭叼在嘴里返回巢穴喂食宝宝时不小心坠落的。山林里气味很难闻,但为了拍摄,这些都要忍耐。

“过去以为都是鸟妈妈喂宝宝,其实,鸟爸爸也喂的。我们都说会哭的孩子多吃奶,会叫的鸟儿多吃食,其实,我看到的情况是,鸟妈妈和鸟爸爸会给每个巢中小鸟喂食,一点都不偏心,可能是因为食物比较充足吧。小鸟小时候是白的,后来毛是灰色的,比他们的父母难看多了。有时,能捡着掉到树下的小白鹭,我一般是把它送回到鸟巢里,偶尔带回家,想着养大点再放归山林。但是,白鹭野性十足,吃的都是腥气的东西,饿一两顿就死了,没法养。所以我想,对待野生动物,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最重要的是保护环境。

“这段时间,正是小白鹭学飞的季节,我看到白鹭父母都像教练一样,一边给孩子示范做动作,一边还在鼓励孩子,仿佛在说:‘勇敢点,不怕!’小鸟呢,确实显示出有点怕的样子,犹犹豫豫的,站在树梢边上不敢飞。这时候,大白鹭就会用翅膀推它们一把。小白鹭不得已飞起来,歪歪扭扭的,飞不了几下就赶紧回到树梢上。这样反复地经过很多次,才慢慢地飞得平稳了。

“附近的村民也很爱鸟,山林边上竖立了‘爱护鸟类,爱护生态,人人有责,严禁捕杀白鹭,捉雏掏蛋,违者罚款’的牌子,发现有人来偷鸟,村民也会去劝阻。

“我还看到有个白鹭家庭处理‘第三者’问题的情景,那白鹭丈夫义愤填膺的样子,伸长嘴巴,把‘第三者’赶走了,白鹭妻子缩着头,一声不吭,但看样子完全站在丈夫这一边。看来,白鹭的爱情也是挺专一的。”

郑运福说,他特别感到自豪,因为白鹭的增多意味着义乌的环境好起来了,意味着义乌爱鸟的人多起来了。作为专业水平的摄影爱好者,他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的家乡拍好,把家乡的美丽展示给家乡人,那是比到世界各地去采风都重要的事情。

记起小时候读过金华唐代文学家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或许,张志和看到的白鹭翻飞,正是义乌这些白鹭的祖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