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高科技公路设计让我们更不安全?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译言   作者:译者 sgcc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设计公路时,更多的便捷并不意味更少的交通事故。驾驶者在更宽、更直、更多交通信号的道路上行驶时,往往感到更大的安全性,便驾驶得似乎过于舒适了。——而这个时候,交通事故发生率就开始上升了。特约编辑格伦雷诺兹从我们的基础设施安全性测试着手,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的道路让我们的驾驶更不安全吗?

——编者按

读汤姆范德比尔特的新书:《我们为何那样行驶》,我对其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感到震惊:增加事物的安全性可能反而让它们变得更危险。我不知道这个教训是不是也适用于公路。

范德比尔特描述了他在西班牙一条狭窄弯曲的路上的驾驶经历。他在险弯上行驶时两旁几乎没有护栏,悬崖旁也没有警告标志。结果“我把命都押在驾驶技术上了。”但是当他行至一条笔直的4车道,两旁风光旖旎,路上车辆很少,“那时我几乎快睡着了,差点驶下公路……我被安全感骗了,那让我的驾驶更不安全。”

有大量科学证据支持范德比尔特的观点。有了防抱死刹车系统、安全气囊和其他安全装置,人们“消费”着与之而来的安全,更加蛮横地行驶。这种现象由经济学家山姆佩尔兹曼在1976年首次提出,被称为佩尔兹曼效应。人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修出更直、更宽,护栏指示性更好的公路,虽然排除了一类危险,却又增加了另一类:自满的驾驶者左手一部手机,右手一杯咖啡,用膝掌控车辆转向,偶尔抬头望望前方。

与此同时,通过修改道路和路口,让驾驶者感到不舒适(这种舒适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危险)——使他们不得不减速,注意四周,反而增加了安全性。根据范德比尔特的理论,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行人,比起在人行横道上,他们在远离人行横道的地方更加谨慎,因为他们不知道在这里汽车是否会刹车。

同样,在环形道或方形道上,由于要求驾驶者充分的注意力,所以在应付车流时,比起传统的交叉路口的红绿灯,更加安全。这是由于在环形道或方形道上,人们注意前方正在发生什么;而在十字路口,人们就一边等着红绿灯去处理交通,一边自己休息。另外,驾驶者在环形道上行驶时,更多用手势和眼神进行交流。就像范德比尔特提到的,十字路口变成没有交通指示灯的自由行驶路口时,“是否穿过路口的决定权落在了驾驶者手上,他们则通过彼此的交流来决定是否过马路。结果显示,这种改变使驾驶更加安全——虽然通过调查,大多数人认为这种道路系统更加危险!”

范德比尔特还提到,改变,使人们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因此更加小心驾驶。1967年,瑞典从左向驾驶改为右向驾驶,许多人预计交通事故会增加。但实际上,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并且花了一年时间才恢复到以往的概率。由改变,和它带来的对交通事故的惧怕感,导致人们更加小心驾驶。这个教训就是:熟悉导致懈怠,经常的挑战则引发注意。也许我们花一分心思在注意力的引导上,我们设计出的东西就会有更好的表现。

[和所有的环形道一样,巴伐利亚的这些交叉道使驾驶者减速并更加注意安全驾驶。]

荷兰著名的交通工程师汉斯孟德曼曾经说:“如果你把一个人当做白痴对待,他的行为就会变成像白痴那样。”孟德曼的哲学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应该设计能让人们运用他们自己的脑力的东西。当这些东西得以运用时,危险系数就会降低。

我不会铲掉所有的洲际公路,然后铺上牛道,但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现代世界,许多事物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也喜欢这样,认为是理所当然,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危险与安全的辩证也可以运用在汽车本身。现代汽车驾驶平稳、动力足、在凹凸路面甚至湿的道路上的抓地性强。这些性能都非常拉风,当然,除非你没有在75mph行驶时突然失去牵引力。这些性能带来的优越感让我们感到安全,使我们高速行驶甚至超速行驶。我们不希望汽车性能差,但也许可以设计一些像视觉游戏里的车轮震动装置——让我们对车速感到不安全,进而投入更多注意力。设计者也可以试着设计能让汽车在低速行驶时,仍能感觉到飙车的感觉。如果设计好了,这恐怕还会带给驾驶更多的乐趣。大学时,我曾经以45mph驾驶奥斯丁希利3000,感觉比起以75mph驾驶我的马自达RX-8更快。这是件好事。

这种思维不仅可以应用在驾驶方面。我们正处在金融危机里,因为我们对严峻的现实——从次级抵押贷款到没人能完全懂得的高风险金融工具,感到安全和正常;对拥有计算机系统、管理、财产保险和债券等等的现代金融市场,就像对西班牙的4车道一样,感觉规律和流畅。——这样的现象导致了许多本该注意防范的人打起了瞌睡。如果当初投资者感觉到他们的金融世界,就像正在盘山行驶(除了没有进行恐惧训练这点不一样),甚至高速盘山行驶,也许就会更加小心。

对于竞技运动,有时候保护措施更增加了冒险性。研究显示,戴了头盔的滑雪者比没有戴的滑速更快。同样,枪械教官安全枪实际上并不真正使武器变的安全,要说有也只是那么一点点,因此所有正常的防护措施仍然需要。我还注意到,戴着水中呼吸器潜水时,指导员担心这些装备受到没有经验的潜水员的欢迎,潜水时反而粗心大意。

这个关于交通的例子显示了现代社会一个普遍现象:我们最大限度地,用梦游都能安心的处境,代替需要运用脑力的处境。那些解决难题的措施,也都推给了不确定的未来。看起来这是一种让生活变得舒适的方式,而且有理由为之高兴——毕竟我们还没有到一个不是丰收就意味着饥饿的境况。——但如果你能把你的问题都推给未来,大量的问题就都会在未来堆积。而未来终会来临。

就像范德比尔特观察到的:“对绝对安全的追求,高于对其他事物的追求”会让事物变得更不安全。对于设计者、法律制定者和余下的我们,这句话值得铭记在心。舒适和安心有其利,亦有其弊,就像我们正在讨论的这种情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