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干渴背后的恐惧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于燕青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听老辈人说,糟蹋水的人死后进地狱要受很重的惩罚,但对水渴望与恐惧的复杂心理,还是源于我早年的记忆。8岁前我在山东老家最快乐的事就是随姥姥去几里之外的地方赶海,出发前兴致勃勃,回来时却总是在焦虑难耐中度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连盛水的容器都没有,往往在还不到家的途中就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讨水喝。那份对水的渴望与恐惧后的甘畅淋漓是刻骨铭心的。

上小学的时候路途遥远,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在路上轮流讲故事来化解我们的疲劳与郁闷。那是个精神生活与物资生活同样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很多的书可看,许多故事都是凭着我们的想像力讲出来的。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小伙伴自编的、关于水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极其缺水的村落,在“渴”的笼罩下,怎样到处寻找水源的那份渴望与恐惧……
  
长大后才知道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要比没有食物死的快得多。但在相对不缺水的南方,我可以任凭思绪飞舞,对水生出很多的遐想。早年冰和雪的记忆,让我觉得水是一种最具魔幻的物质,河面上结的冰,实在比玻璃更晶莹剔透。人浸在水里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看看那些玫瑰浴、牛奶浴、水果浴就知道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姐弟去江里学游泳,没有学会,于是父亲便说我对水缺乏悟性。也许在不缺水的江南,那种感觉变得粗糙了。我原来单位厕所里的水总是哗哗的、一整天一整天地流着,刚开始我很心疼,还去关。但时间久了,对那个振聋发聩的广告词“人类最后的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我的感觉却像擂不响的破鼓。
  
对物质的疯狂撷取让很多人心窍昏聩。那年去太湖游玩,范蠡在灭吴后选择了在太湖畔定居,想像中那太湖的魅力自然不言而喻。但当我真正看到太湖时,它的恶浊浑黄使我愕然了。果然,不久无锡市就因太湖蓝藻引发了公共饮用水危机,无锡市各大超市纯净水供不应求,市民排起长队购买纯净水。太湖水污染,难道仅仅是蓝藻之过?“最后的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绝不是危言耸听。面对水污染我们该思考什么呢?
  
电视上那个来自最缺水的西部小女孩含着泪的倾诉,正应了我儿时那个小伙伴自编的故事。因为缺水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我们为什么总要在事态相当严重时才被击醒呢?一个民族意识的觉醒取决于一个民族整体的素质。
  
博尔赫斯在《永生》里写道:“我一连好几天没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阳、干渴和对干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应该警醒了,应该警醒的不仅仅是干渴,更应该警醒于那干渴背后的恐惧。想想这恐惧都包含了什么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