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当世界过春节热度超过中国过洋节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新网   作者:王小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登署名王小蓝的文章指出,西方国家重视春节,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和包容,但愿中国人面对洋节也能拥有这种自信和包容。原文摘录如下:

在牛年春节到来之际,春节已然变身为世界性的节日,多国政要纷纷发表贺词贺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意用汉字写下新春祝福,纽约帝国大厦亮灯四天。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正走出国门,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熟悉喜欢,据悉全世界有大约20亿人过春节。与此相比,尽管洋节弥漫中国,但是并没有象春节在国外那样得到如此重视,还有许多中国人谨慎和排斥。

当地时间1月31日,百余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在美国纽约聚首欢度中国新年。图为被领养的中国儿童给表演活动中的“狮子”喂红包。 中新社发 龚文谟 摄

几年前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和差异,中国文化还没有成为世界文化主流,让外国人过春节还不大现实,春节不能成为世界性节日。但是美好的现实总是这么快的到来,让各种不切实际的猜疑消散。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放爆竹、贴春联、吃饺子,走亲访友,互致祝福,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对先祖追忆和缅怀,汇聚亲情友情,实现天地和谐。近些年来,中国地位与日俱增和文化复兴,散布于世界各地7000万华人华侨影响扩大,许多外国人因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原因接触和了解中国。而恰逢牛年,各国在经济萧条的阴影下都希望牛年带来好运气,于是春节迅速被世界接受,美国纽约将春节纳入法定假日,加拿大发行生肖纪念邮票。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尤其是年轻人乐此不疲。以至于有人以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人已经“香蕉化”,除了皮肤是黄色的之外,内心和本质上都已经是“白色”的了。许多中国人纷纷质疑为什么流行过洋节而不兴过传统节日,“在西方国家的非华人的群体中,当中国的春节到来之际究竟有多少春节气氛?”有10位博士生联名呼吁民众慎对圣诞,认为“圣诞狂欢”是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丧失后,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圣诞狂潮”。

通过与春节在西方热对比可以看出,民俗类的洋节在中国远没有达到相应的地位,没有成为中国的法定假日。对于洋节的评价,关乎中国人思维变革,取决于信心和胸襟。其实大可不必说过洋节是崇洋媚外,背宗忘祖。西服、领带、汽车、火车、自行车、电视、电影、电灯,也是西方的,中国人从最初疑虑和排斥,已经全面接受。公历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也都来自西方,也成为中国节日的一部分,为什么惟独对民俗类的洋节那么顾虑多多?

洋节受历史宗教文化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劝人向善,献上福音。接受洋节的中国人表示,洋节更重“娱乐”,“表达感情”,“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水平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可见,与其说圣诞节等洋节是承载西方宗教内涵的节日,不如说它使我们又找到了一个与世界一起欢乐的主题。培养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生活,洋节作用不可低估,就象春节在西方一样。

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门洞开,四海来风”,大国时代需要大国的心态。诚然需要弘扬民族文化,洋节不应该取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无须那么沉重和谨慎。不对等交流所导致的文化落差,有可能导致全方位的进一步落后。西方国家更重视春节,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和包容,但愿中国人也能拥有这种自信和包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