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心柔如苇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地儿的心灵空间_网易博客 2008-11-06   作者:地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为了放生,周日一大早就起床,到血迹斑驳的鱼市买了鱼蟹,偕妻儿乘车来到水库边。

  水库在偏远的城郊,我们赶到时,天已经大亮了。清新的旭日光芒铺在水面,万顷碧波莽苍无际,静默如晶莹的琉璃。水边簇拥着一片片泛了黄叶的芦苇,将蓝天碧水间的空旷沉默点缀得生动、美妙异常,沙沙的微鸣,似寂寞的湖面上的串串风铃。

  芦苇丛中隐着渔工的铁皮小舟,舟上东一片西一片地挂着斑驳的水草、鱼鳞。渔工辛苦了一个早晨,都回附近炊烟袅袅的村庄吃饭去了吧,四野只有两三只小鸟在啾啾飞翔,还有岸边的木芙蓉和野菊在高低错落地吐着幽微的花香。

  登临野旷无人,独自停泊的小舟,将一桶桶鱼蟹放入水中。蟹儿们飞快地游走了,不少鱼儿却恋恋不舍,吐着水泡儿欢快地在身边的湖面游动,用棍子驱逐它们,却也不走,喜得两岁的女儿啊啊叫。

  这是放生常见的现象。

  去四川求法时,老师见我身体不好,建议我放生。慈祥地说,救助生灵的功德是很大的,会助你痊愈,增福报的。并介绍了他的小儿子———准提法修得很好的师兄。师兄的魄力很大,每次,都能把一条鱼市买空。鱼入水后,他立在岸边为它们诵经,鱼儿一个个不走,立在水里点头看他。

  那番描述,似一轮柔美、和谐的圆月,深深地落入我的心湖。

  起初,他做这番宣传时,我半信半疑。从四川归来不久,逢春节,单位从市郊池塘里,捕来硕大的鱼发给同仁,长途颠簸,鱼都濒临死亡。单位的同仁,欢天喜地地提回家,煎炒烹炸。我抿抿嘴唇,说,如果鱼儿都活了,就放生。

  归家,将半死的鱼放在盆中,晚上再看,鱼儿慢慢都活了,几条已不能翕动嘴唇的鱼也仿佛听到了湖泊的遥唤,眼神一点点明亮起来,活了过来。纷扬的飞雪中,将它们提到河边,倾入河中。鱼儿却不走,在身边嬉戏。我担心在周围玩鞭炮的孩子们把它们捞走,就用手去推身边的鱼。鱼儿似乎并不惊慌,在手中,在身边恬静地游动,久久方入深水。还有几条大点的鱼,在路灯的光影里,不断地浮出水面,吐泡,似恋恋不舍。

  这情景深深地震撼了我。

  佛教典籍中,记载的这类事情很多。《中国佛教人物志》记载,虚云大师在深山结篷清修时,曾有猛虎来皈依,双鹅来闻道的动人故事。印光大师修持初期,寮舍的蚊虫颇多,他不让侍者杀生,后来,随着修持的深入,每到一处,蚊虫都自动迁单了。

  佛陀在《涅槃经》中说:“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狮子已,众人见之,闻狮子臭亦生恐怖。”

  这或许是最早的有关护生的解说。在生活中,我也幸运地观察到了这点。

  曾养了一条小狗,非常聪慧,无论老少,无论是不是熟悉,它路上见了,都欢欢喜喜地迎上去和人家玩。然而,它见了门口的屠夫,却总汪汪狂吠。屠夫见我们惊诧,笑着说,这条小狗亲眼见我屠杀了自己家的狗———它的玩伴,小狗记仇了。

  归家时,从水边折了几支芦苇,插在客厅净瓶中。芦苇柔曼优雅的穗子,使清寂的客厅里充满了诗歌一样的美意、柔心。见到的客人都很欢喜。

  我想,我们的心,如果能调柔优雅如芦苇,这种柔曼的诗意,会漾满我们的身心,不仅生灵能感觉到,恐怕,就连身边的风也会格外清新吧。

  放掉内心的生灵(外一篇)

  放生的诗歌很多,特别喜欢弘一大师为丰子恺的《护生画集》配的诗。画中,一个羊倌牵着羊,到肉锅里不停翻滚着骨头的羊肉汤铺去卖。弘一大师用他那悲悯的、纯真如儿童般的幼体字写了一 首诗:

  倘使羊识字,泪珠纷如雨。

  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还有一首白居易写的,也曾出现在《护生画集》中: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三春鸟

  儿在巢中望母归。

  少年时,不识人间滋味,翻翻就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弟弟去异地求职,被骗进一家黑公司,没收了手机,禁锢了,失去了联系。咫尺天涯,生死两茫茫的恐怖,让家人和朋友都慌忙了一团。我精神恍惚,病了一场,才理解了诗歌中幼雀盼母平安归来的痛彻心髓的滋味。

  曾有朋友问我,放生,需要不需要做仪轨呀。所谓的仪轨,就是给它们念三皈依,洒甘露水。我说,还是以让生灵逃生为本质吧。她惊讶得瞪大了眼。

  她惊讶的眼神,让我想起曾被禁锢的小弟来。

  我告诉她,譬如,我们被囚禁了,面临生命危险时,最渴望的是什么?肯定是逃命。当然,如果在得知生命无忧的情况下,有人给我们讲讲做人处世的道理,治治病,让我们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会更好些。这或许就是让它们念三皈依——让它远离恶道和不幸,洒甘露水———为它治病的道理。

  她会心地笑了。

  我曾发现,一些放生者,为了给水族做仪轨,耽误了时间,不少水族在有希望逃生的情况下,都遗憾地丧了命。

  而不少执着于做仪轨者的心态是听说举行了仪轨会更有福报。

  这时,我们不妨想想白居易的诗歌,“儿在巢中盼母归”。早团聚一刻,它们的心灵,就会早日安妥一刻。

  六祖慧能大师在注解《金刚经》时,说“凡夫布施,只求身相端严、五欲快乐,故报尽却堕三途。世尊大慈,教行无相布施者,不求身相端严、五欲快乐,但令内破悭心,外利益一切众生,如是相应,名不住色布施。”《金刚经》说,“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议。”提醒我们,要外舍六尘诸缘,内舍贪嗔痴念。放掉心中那些期盼利益自己、得不到利益就烦恼的生灵——贪嗔痴,就会抵达“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身心寂然的清净自在境地。

  我们放生和布施的目的,从根本来说,是借此练习舍去内心的贪婪,如果因为做好事,惹起了贪嗔的尘埃,就离我们清澈的心远了。

  在生活中,我们放生的视野应该大些。譬如,对待已经逝去的爱情,我们如果爱他,就应该放掉他;对待和我们的生活习性不同的众生,如果我们慈悲他,就应该容忍他,随顺他。放掉我们内心的厌恶和烦恼,给他们创造一个宽容平和的环境,让他们得到生的欢欣,也让我们得到远离愤恨的自在。

  至今,每次放生,总忘不了师兄将鱼市买空,匆匆赶到水边,放进水中后,为它们诵经的诗意的画面。因为,那是清澈无求的心灵画出的世间最美妙的图画。如湖边清净无欲,随风舒展的芦苇,天地也因此而柔曼起来了。

  (注:此文曾发表在台湾《人间福报》,2008-11-06)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