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职场现象背后的童年征兆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作者:高爱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国有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大意是说,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长大成人后的性格和人格品质,这句话的科学性究竟有多少?现代职场人士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他们的童年教育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走进了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教授的办公室,在深入的访谈中寻找答案。

“儿童时代的发展质量会影响到他未来的职业发展,而现在身处职场中的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些问题将伴其一生。”一见面,孙教授就向记者亮明了他的观点。

重视孩子的学业却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孙教授说,正是这种教育中的偏差孕育着明天的危机。

责任感缺失

现在的孩子身上具有很多优点,比如:他们对新事物敏感,追求平等,注重环保,法律意识强,个性张扬,这些优点明显高于其父辈。但他们也普遍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责任感和自立意识。对于这一点,孙教授很无奈地说道:“其实,孩子们的责任感已经被父母剥夺了。”是的,大部分父母的观念都是:“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其他事情不要操心。”因此,凡是父母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都喜欢替孩子去操办,这让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越来越少,造成孩子除了学习,对其他东西知之甚少的局面。孙教授说,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危机,他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教育荒废”。

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够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位知名企业家将缺少责任感的员工形容为“企业蛀虫”。缺乏责任感的人不但不会为企业做出贡献,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公司的祸水。比如前段时间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缺乏责任感的事件。当飞行员们拿乘客的生命当儿戏,任由自己的意愿载着乘客集体返航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每个人都有权利争取自己的利益,但这需要寻找合理的路径和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以乘客的安全泄私愤。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才能真正无愧于它。

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责任感强的人未来能够肩负重任,成为国家栋梁,责任感差的则很难有做为。

忽略做人做事教育

现代社会,强调分工,更注重合作。一个企业犹如一个小社会。个人的工作相对独立,但要把每件工作都做好,需要同事之间互相团结、协作,朝同一目标进发而形成合力,最终圆满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这就需要父母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独生子女们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习惯了享受父母的娇宠,养成了任性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膨胀,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会与人相处,并且不善于交朋友。

孙教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几个案例。

有一位从小在赞誉声中长大的孩子,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他虽然学习很好,但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又缺少化解矛盾的办法,长期缺少朋友。进北大之后,他深感没有朋友的痛苦,当终于有一位同学愿意与他交往并来往过密时候,引起了一些师生的议论。这位同学开始疏远他,于是,他生气了,在食物中投了剧毒,严重伤害这位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据他的父母介绍,他从小不与伙伴玩,总是独来独往,专心学习,很让大人省心。悲剧发生后,其父母经过反思,承认对儿子的人格教育几乎等于零。可以说,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做人的教育,是他悲剧产生的关键原因。可怕的是,这种教育误区正存在于无数个孩子身上。

举国震惊的马加爵,就是因为同学讽刺他,一怒之下杀了3人。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青少年是其中的高危人群,而且心理问题越来越低龄化,焦虑、抑郁情绪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马加爵等人的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

造成这些现象,应试教育、父母高压等虽然都是其中的原因,但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空气、风雨和养分,不是根源。根源在于他小时候的生活体验积累,在于一直伴随他成长的父母和老师。

作为全国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教授在全国进行过两千多场次的讲座,他经常会语重心长地对听课的父母们讲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那么这种情况比考试不及格还严重。”但是好多父母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现在的社会太混乱,让孩子在家待着才踏实。其实,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的关系,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有伙伴交往。要让他们懂得建立真正的友谊靠的是个人品格的魅力,要学会乐于助人和不断的进取。除了沟通能力之外,儿童的克制力也是一个被父母忽略的问题。

2004年国际心理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有位心理学家从澳大利亚和中国各抽取了同样数量的5岁儿童进行了一项关于儿童克制力的实验,结果显示80%的中国小孩缺乏克制力,而66%的澳大利亚小孩都具备较强克制力。相关研究发现那些克制力较强的孩子的忍耐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强。
孙教授说,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满足会让孩子失去耐心和克制力。一个孩子从幼年到成年,有无数的事情需要他忍耐、克制,有很多利益和机会也需要通过忍耐和等待才能得到。为什么中国孩子的忍耐力普遍较差?因为中国的父母最怕委屈孩子,他们认为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不能再让孩子经历,导致今天的孩子变得急躁,任性,不能受委屈,不能克制自己。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能适应纷纭复杂的职场生涯?

目前我国流行赏识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是可取的,但需要把握好度。有些私立学校明确提出不许批评学生,其实赏识无度将会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孙教授对此的观点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作为一名资深儿童心理专家,孙教授认为,对儿童的鼓励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自尊,其作用毋庸置疑,但这并不说明对孩子就不能批评。孙教授以山东人的直爽性情,一次次忠告父母们:“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倒霉的。”

人生无目标,做事无计划

哈佛大学曾经对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研究,这些被调查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水平、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基本相似,可比性较强。调查内容是:请写下你的人生目标,并写出你将如何为此去奋斗。结果表明,他们当中3%的学生能清晰地写出自己的人生目标,13%的虽然有目标,但不是很明确,不能清晰地写出实现的方法,其他人则毫无目标。10年后,研究者又来调查那些学生,这时他们发现,当初13%的目标不明确的学生的收入是毫无目标的学生的两倍。而目标明确的3%的学生的收入则是其余97%的学生的10倍。10年来,这些目标明确的学生始终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10年后他们成为了美国社会的精英,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等。

我们生活中也能看出来,对待同一件事情有无目标的效果差异是巨大的。而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很盲目,很多时候,父母包办太多,他们不需要对生活与学习做计划,就像茫茫大海中漂浮的小船,随波逐流,不知所终。

中国科学院的最新研究认为,中学生的心理是人生最低落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具有职业意识,应该清楚自己适合走哪条路,具体来说,就是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明确读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而现在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然而,在我国目前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对中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还十分缺乏。

在孙教授看来,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成功在于选择。任何人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职业,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他的道路,庸才就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道路。如果孩子万事不用操心,没有目标、盲从,就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下去。

为什么许多人在工作当中毫无热情?因为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能全身心地去投入。一个人只有做他非常喜欢的事情,才能满怀激情。在孙教授眼中,其实每个人都是天才,关键在于是否做出恰当的选择。

风起于青萍之末。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素质,外显出来就是习惯,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培养一种好习惯。

孙教授忠告所有的父母:如果不注意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们健全的性格,当他们走向社会、走进职场,这些缺陷会给自己和他人酿成终生遗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