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周易》浅说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山东图书馆季刊》   作者:刘大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周易》与我平时跟研究生上课太不一样了,也许讲台下有的人研究《周易》已到了很深的程度, 而有的人恐怕连《周易》“ABC”都不知道。我只能是试着讲,讲哪些内容比较适合, 我心里也没底,因为讲课就是这样, “深入”不容易, 而“浅出”往往更难。我将今天的题目定为“《周易》浅说”,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

《周易》的内容

《周易》简单说, 是一部“谈象”的书。“象”就是“卦象”, 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卦象, 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卦卦辞, 另外还有三百八十四条爻辞, 是对卦象象征意义的解释。读起来诘屈聱牙, 非常难懂。后人的“注”也非常多, 因为年代太久远, 原先的“注”读不懂了, 就有人为“注”做“注”, 所以我们现在读的《周易》, 它的注文往往是“注”的“注”的“注”的“注”。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 因为时间久了, 当代人都知道的事情, 后代人就不知道。拿“文革”来说, 尽管发生在当代, 而且是这样大的社会变动, 可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很清楚, 更何况像《周易》这样久远的书。另外, 后人的“注”中还加入了个人的主张, 使得“注”与“注”之间起争执, 于是这部书就越发难懂了。

《周易》的学术地位

古人逢大事必向神灵卜问吉凶, 其方法有龟卜和占筮。《周易》一书即由占筮而成。筮用蓍草, 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 求得某种卦象, 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结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 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 仅《周易》存世。“易”字, 有“简易”之义;又有“变易”之义。“易”前“周”字, 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 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易经》成书于何时, 作于何人, 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 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 所据不一。

战国后期, 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 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 汇成《易传》。秦代(前221~前206年)焚书, 不焚易书。至汉代(前206~公元220年) ,经学兴起。《周易》不再叫《周易》, 而叫《易经》, 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汉武帝又设立了《易经》“博士”, 这个“博士”不是今天的博士, 它是一种官职,而且相当有社会地位。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博士们”纷纷注《易》, 每个人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得对《易经》的解释越来越丰富, 确立起《易经》“六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学术地位。后来, 《易经》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 许多人把读《易经》当成了追名逐利的敲门砖。易学不断发展, 历时两千余年, 形成了许多流派, 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 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 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周易》之象

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 包括经、传两部分, 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象, 由阳爻“—”和阴爻“ - - ”两种爻象, 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 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 阳爻称九, 阴爻称六, 爻象共三百八十四, 乾坤两卦另有“用九”、“用六”之辞。《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 分上下经, 上经始于乾卦, 次为坤卦, 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 首卦为乾, 次卦为否, 终于益卦。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 系于卦象之下, 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 用来比拟人事,如大过卦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 老妇得其士夫”;二是讲人事的得失,如渐卦九三爻辞说“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凶”;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 如坤卦卦辞说:“元亨, 利牝马之贞。”据研究, 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周易》的影响

《易经》虽属占卦书, 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 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 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 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 《庄子·天下篇》将其概括为“易以道阴阳”。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如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否卦卦辞说:“大往小来”;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乾卦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上九爻辞则说:“亢龙有悔”,这些都体现了物极则反的道理。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周易》这部书, 讲的是象、数、理、占, 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对立与统一的法则, 并运用这一世界观, 运用八卦模拟表达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的范围很广, 它上论天文, 下讲地理, 中谈人事,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 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 都有详细的论述, 真是包罗万象, 无所不有。《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它不但影响中国的文字, 关键它还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周易》也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 不仅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大量知识, 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 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 或褒或贬, 时衰时兴, 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易经》的版本, 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本义》, 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 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 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版本。历代《易经》的著名注本除以上两种外, 还有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朝李光地的《周易折中》, 都对后人治《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刘大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 全国政协委员。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教授是建国后第一位倡导并开展象数易学研究的学者,因而对于恢复传统易学的研究,功不可没。曾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 、《易经全译》(法文版)等多部易学专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