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孔子的快乐人生智慧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名人传记》   作者:姚淦铭(江南大学教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孔子的快乐人生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 而大智慧应当属于所有的时代。我讲孔子, 是希望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最为真实的孔子, 萃取他的快乐人生智慧, 以期对现代人有所启迪。

孔子是怎样来看待人生快乐问题的呢? 有哪些智慧可以汲取呢?

观点一: 有终身之乐, 无一日之忧。

子路曾经问孔子: 君子也有忧愁吗? 孔子回答得很深刻, 先从正面说: 君子在还没有得到官职之前,“则乐其意”, 就是以追求理想为乐趣。君子在得到官职之后, “又乐其治”, 就是以实现理想为乐趣。因此是“有终身之乐, 无一日之忧”。

孔子又从反面来说: 小人在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的时候, “则忧不得”, 而在已经得到之后, “又恐失之”。因此“有终身之忧, 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人生的追求可以划分为许多的目标, 每一个目标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是在追求的过程中, 以实现自己正确的崇高的理想为快乐。第二个阶段, 是在已经成功之后, 为自己的成功而快乐,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快乐。

当然, 你还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那么又可以划分为新的两个阶段, 在每一个新阶段都得到新的快乐, 那就是“有终身之乐, 无一日之忧”。一个人活在人世, 如果有像孔子这样的理念, 那就会常常生活在快乐中。

观点二: “益者三乐”与“损者三乐”。

《论语·季氏篇》: “孔子曰: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损矣。’”

孔子说对人生有益的快乐有三种:

一是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 都要用礼节、音乐来调节, 从而达到中和、中庸的境界, 这种做法本来是一种快乐, 而这样做的结果当然也会是一种快乐。

二是以道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人是很喜欢别人称扬自己的优点的, 这大约既是人的特点, 也是人的弱点。那么你称道别人的优点, 让别人快乐了, 同时你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因为在这时候, 你可以用他“人之善”来反省自己, 鞭策自己, 不是很快乐吗?

三是以多交贤友为乐。多交贤友, 必定受益。

当然, 快乐并非都是好事, 也有对人生有损害的快乐, 这也有三种:

一是以骄纵之乐为快乐的。这正好和上面的相反, 不知道用礼、用乐节制, 而以骄纵为乐, 那么就会目盲、情乱、心狂, 就可能轻则犯错误, 重则身败名裂。

二是以闲游浪荡为快乐的。一个人整天不干正事, 游手好闲, 吊儿郎当, 这很开心吗? 不, 这样的人最后等待他的是悲伤, 是深度的后悔。

三是乐宴乐, 就是以大吃大喝为快乐。大吃大喝,当然开心, 但是“五味令人口爽”, 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不知道节制, 可能就变为“腐肠之药”了。这还有益吗?所以今天有句话, 有时候人不是饿死的, 而是吃死的,细细体味一番, 很是深刻!

也许我们可以排列出更多的有益的、有损的各种快乐类型, 但是孔子智慧的精髓是要我们延伸这种明智, 知道人生中的快乐是有两大分野的, 即一类是有益的, 一类是有损的。特别是对于有损的快乐, 人们更应该警惕, 因为表面上确实会给人们带来快乐的, 但是为什么有损呢? 这种快乐仅仅是一种“有害”的兴奋刺激, 一次又一次的刺激, 会变化为需求比前一次更强烈的刺激,然后渐渐麻木, 渐渐不仁, 渐渐将人外化、异化、物化。这时候原先的快乐就转变为不快乐, 一旦醒悟, 可能成为长时间的后悔、忧愁、忏悔。因此学习孔子, 一个人懂得快乐有有益、有损之分, 是一种智慧, 知道选择有益的快乐那是一种明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