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首都博物馆   作者:龙泉之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204万年前的巫山人、200万年前的建始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00万年前的郧县人……长江是东方人类的摇篮。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养育人口最多的大河。 长江文明、黄河文明与两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尼罗河文明等古老的大河文明共同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推动着中华文明走向更高的文明境地。  

  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之间,大自然划出一条美妙壮丽的连线,那就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长江。“长江文明展”是中国博物馆界首次用展览的形式集中向观众展示长江文明。展览分为三章:母亲之河、青铜之光、人文胜景看长江。长江是东方人类的摇篮。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养育人口最多的大河。这是首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长江沿线14家博物馆合作,展览至10月14日,地点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

第一章 母亲之河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早在200多万年前这里便生活着目前所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巫山人。随后元谋猿人、南京猿人、郧县人、长阳人、资阳人……先后在长江边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构筑了一个完整长江人类进化谱系。

  长江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长江文化,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长江文明,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里,我们的先民人工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发明了最古老的舟船,他们巧夺天工的盐业采集技术享誉中外,更孕育了精妙绝伦的玉石器文化,繁衍出辉煌灿烂的城市文明。

  一切始于200万年前的江畔,长江流域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一、母亲河的馈赠--水稻

  水稻是长江献给世界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肥沃的长江流域不仅是水稻的发祥地,更是全球知名的水稻产地。从人类发现第一株野生稻,至人工栽培籼稻、粳稻,直至现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水稻已承担起养育世界近一半人口的重任。几千年来,以水稻为中心的生产劳动在长江流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万余年来,水稻由长江流域走向了黄河,并且漂洋过海,传遍全球,成为养活全人类的重要农作物,被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栽培。


河姆渡遗址水稻 /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 浙江省博物馆藏

  河姆渡遗址发现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令人叹为观止。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稻壳、稻杆、稻叶等的堆积物,最厚处达70-80厘米,说明远古时代这一地区已种植水稻。

二、山水间的使者--舟船

  江水是联系文化的纽带,也是文化传播的通道。三峡的峻险和江南的秀美给长江的舟船同时注入了阳刚与温柔的秉性。古代先民沿长江而居,使用舟楫浮渡江河,探索未知,传播文明,在与风雨的搏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舟船文化。“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周易》


宴饮起舞画像砖 / 东汉(公元25-220年) / 长47.8厘米,宽43.2厘米,厚5.6厘米
成都羊子山出土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画像砖为陶质。画面中间置樽、盂、杯、勺和饮食之器具。右后方有一男一女两人共席,宴饮观舞。右前方一舞者挥袖翩跹。左前方有一人屈身伸掌,拍鼓为节。左后方二人并排端坐,一人抚琴伴奏,另一人为舞者伴唱。根据舞者服饰姿态,起舞者似为主人,因汉代有宴饮酒酣之时主人起舞助兴的习俗。整个画面形态逼真,主次分明,鲜活再现了东汉时期人们欢宴聚会的场景。

三、天人吉祥物--玉器

  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开始,玉器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灵祥瑞之物。长江流域的史前玉器精巧秀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含义,其精良的制玉工艺、神秘奇异的纹饰、浓郁的宗教气息如同一个个灵动的音符点缀于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中。“天地相通”,神人沟通,天人合一。玉器表现出来的神人沟通“媒介”功能,使天地、自然、人类浑然一体,营造出浓浓的神秘氛围。


兽面纹镯式玉琮 /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
高3.4厘米,外径10厘米 / 江苏吴县张陵山出土 / 南京博物院藏


双虎首玉璜 /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500-5300)
外径11.9厘米,内径7.1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眼孔径0.2厘米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灰白色,有黄色浸斑。扁圆弧形。两面纹饰相同。表面琢磨光滑润亮。璜的两端各浮雕虎首,用阴线雕刻出鼻、嘴,眼为双面管对钻孔,面部浅浮雕耳、脑、吻部和皱皮纹。琢磨出向前奔的前爪,璜上阴线花纹表现虎身花纹。造型独特,生龙活虎的形态似猛虎上山。


玉觿 /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
长6厘米,宽1.2厘米 / 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5号墓出土 / 南京博物院藏

  在原始宗教信仰活动中,主要以祭“天”或“天帝”为重点。古人相信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必须经由使者来传达神意,史前玉器中的人形饰和玉人就是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媒介。他们既是原始生活的写照,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及风俗在艺术领域的折射,同时也反映了史前人浓厚的宗教信仰。

四、国之大宝--盐

  长江流域有着得天独厚的盐业资源。自古以来沿江地区制盐业就非常发达,岩盐、井盐、海盐等资源十分丰富,这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富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盐成为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宝”。


陶鸡笼 / 东汉(公元25-220年)/ 高15.6厘米,长20.7厘米,宽12厘米 湖南长沙出土 / 湖南省博物馆藏

  汉代的肉畜主要是鸡和猪,鸡、猪的饲养地区很广,一般以圈养为主,规模虽小,却是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这个陶鸡笼就是东汉时期家庭圈养鸡一种反映。

五、古城的出现

  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由于占有土地和社会财富的多寡不一,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社会结构层次,导致了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长江流域的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长江沿岸先后出现了规模不一的城池,这些城池的出现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即将来临。从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古城址群,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古城址到下游的良渚文化古城址,其宏伟的规模、完善的功能、丰富的出土文物,无一不表现出长江文明以豪迈的步伐迈进新的时代。


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 / 约201万-204万年前 / 2.3×3.3厘米 重庆巫山龙骨坡出土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20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化石。 1985年出土于巫山大庙龙骨坡遗址早更新世201万年的地层中,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伴随这枚化石出土的还有一些具有人工痕迹的骨片。随后在其附近又获得了一枚直立人上门齿和几件石制品。经研究,这批化石属于较早的直立人,科学家将之命名为“巫山人”。巫山人化石所在地层经过孢粉分析、古地磁和氨基酸测定为距今201万-204万年,比云南元谋人还要早30万年,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西南约200米的龙骨坡上,发现于1984年。科学家们经过两个阶段的发掘,先后发现了人类化石、近二十件石制品和1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巫山人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表明三峡地区是研究早期人类起源区。

  长江,世界著名大河之一,中国第一大河,横贯于我国中部,奔流在世界的东方。她和黄河共同哺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6300余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八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长江流域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83。长江流域现有人口约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5。其流域分布着50多个民族,其中约94%为汉族。

  长江流域人口稠密,平均人口密度超过220人/平方公里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和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度达600~900人/平方公里,上海达4600人/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