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儒学与生态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汤一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但同时又是一个使人类遭受深重苦难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造福了人类,但是也破坏了自然、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100多年来,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惨重的破坏,臭氧层变薄、空气污染、植被减少等等。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去年秋,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也提出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前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生态已经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儒学作为一种哲学,同样可以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若干可以利用的资源,至少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认为,笛卡尔的哲学体系提出精神界和物质界是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然而中国传统哲学与此不同,儒家认为研究“天”(天道)不能不知道“人”(人道);同样研究“人”也不能不知道“天”,这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天道”要由人来发扬光大。朱熹也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也就是说“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全由“人”来彰显。我们这里讨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天人关系”的不同看法,并无意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西方文化自有西方文化的价值,并且在近两三个世纪中曾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类社会有了长足的前进。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西方哲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弊病可以说越来越明显了,其弊端不能说与“天人二分”没有关系。因此,“天人合一”的观念无疑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天人合一”是儒家的基本思想。郭店竹简《语丛一》中说:“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也就是说,知道宇宙的运行规律,知道社会的运行规律,合两者谓之“知道”。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即是能依据天的要求而充分实现由“天”而得的“天性”。“天命”其实是一种超越人之上的力量,故而人对天应有所敬畏,人不应逆天行事,不能与自然界相对抗,更不应无限制的、无序的破坏自然。

和儒家相比,中国的道家更崇尚自然。老子一直提倡“无为”,认为宇宙有自己运行的轨迹,人类违背自然便会受到惩罚。庄子则提出“太和万物”的命题,认为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着最完满的和谐关系,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儒学除了“天人合一”的命题,更注重积极治世,主张用个人的道德理想来治国平天下,强调知行合一,凡是你所知道的、你所主张的都应该去身体力行。

作为个人,对生态这样重大的问题真正能起什么作用很难讲,但是我想,个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是你首先要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能够来宣传它、讲解它,让大家重视它。其次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态和环保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每个人都来保护树木花草,做自然之友。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做到这两点,种种对于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破坏行为就会得到纠正。

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必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学中的精华既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在历史上已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21世纪中西方文化对人类世界的贡献,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能力与自身文化更新的程度来决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元的儒学将充分发挥其内在活力,为人类回归心灵顺应自然提供新的路径。

(汤一介,1927年生,湖北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有较深的造诣。现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