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美国人怎样守护他们的家园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蒋高明的blog   作者:蒋高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美国环境之印象

踏上美国的土地,感觉空气倍加新鲜:天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走在美国的大街上,很难见到飞着的纸片、塑料袋。马路上摆放着各类垃圾箱,垃圾按玻璃制品、废纸、塑料及生活垃圾分放,便于处理和循环利用。在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非常广泛,就连小学生使用的铅笔及作业本上都印着“生态”或者“可循环利用”的字样;饮料罐上统统印着“爱护环境”或将“垃圾分类”的标志。游览点、办公地点附近的街边、路旁有许多饮水处,一按即可出水。水都已经过消毒,可直接饮用。在干旱地区,政府还专门为野生动物设置了许多饮水槽。

美国的土地大都为私人所拥有。私人的土地用铁篱笆圈着,赫然挂着告示牌“私人土地,不准入内”。但国家也拥有一部分土地,如大部分山地、海滩等,还有许多国家公园,如森林公园,荒漠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森林里树木自生自灭,一些老树腐烂后变成肥沃的腐殖质,可谓搓“木”为土,故森林永远郁郁葱葱。国家公园里是见不到游人丢弃的垃圾的。游人野餐、露营后的垃圾随手装进塑料袋内,或投放在附近的垃圾箱,或驱车带回自家的垃圾点处理掉。



在远郊区及农村,野生动物很多。在我居住的西部亚利桑那州的宿舍附近,就常能在公路边甚至在公路上见到鹿在奔跑,还有豺、野兔、马及蛇等。公路边悬有醒目的标志,提醒开车人放慢车速。一是为保护野生动物,二是保护开车人自己。曾听说一些开车玩命的主儿,撞着飞跑的鹿,弄得车毁人亡。宿舍就在山脚下,清晨必有成群的鹿撞门叫醒你。也有蛇,若忘了关门,它会爬进你的房间,吓你一大跳。鸟也许也会到你房间里觅食。蛇及耗子怪讨厌的,但不能打死它们,否则给“好事者”知道了会起诉你滥杀无辜。美国的一些地方法律对野生动物爱怜有加,如对猫儿狗儿之类不可以不喜欢了就扔掉,否则准得挨罚或去坐牢。更有甚者,花园里或门口的花草若不浇水给旱死了,也会有人告你个“杀生罪”。

空气是清新的空气,泉水是清冽的泉水,森林是郁郁郁葱葱的森林,野生动物与人类安然相处,构成一派田园风光。那么美国人是怎样才取得今天这样的环境保护成就呢?

历史上的美国环境

其实,美国历史上天空不是今天这样布满蓝天白云,而是各种污染交错、乌云密布,出现过多起生态破坏事件,其中臭名昭著的"黑风暴"就是一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小麦价格昂贵,美国开始大规模移民南部大草原。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开垦地土壤地力耗尽后马上撂荒,转而开垦新的土地。但是,草地的严重扰动诱发了大规模的沙尘暴,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高达38次,1934年春季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三分之一。1935年5 月,起源于堪萨斯、阿克拉荷马、科罗拉多三州黑风暴,裹挟着大量耕地表层黑土,形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 公里、高约3 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三分之二个美国, 3亿吨肥沃表土被吹进大西洋,16万农民受灾。后来,据美国土壤保持局统计,1935-1975年的40年间,大平原地区被沙尘暴破坏的面积高达 4000-6000 平方公里/年。

为控制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美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其主要的做法是,推行“ 农场法案”,鼓励弃耕,政府采取补偿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天然草原,休牧返林还草。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返林返草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耕地总数的10%,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然保护区144个。可以看出,美国主要利用了人退的办法成功遏制了困惑该国几十年的"黑风暴"问题。

政府的努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国政府在战胜黑风暴的努力外,美国政府还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实现他们保护环境的诺言。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森林环境强调保护其生态功能。美国农业部林务局直接管理着遍布各州的155个国家森林,总面积2000万公顷。在林业发展战略上他们采取了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战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向森林多效益发展转移,近来又从森林单效益向多效益和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发展,突出了生态优先的森林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采取“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直接管理国家森林企业,对人、财、物,产、供、销实行统一领导。此外,为弥补用材林不足,他们定向培育集约速生丰产林,建立永续利用的木材供应基地。

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无不例外地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将生态危机外部化。一方面他们强调国有森林要突出公益服务,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追求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大量进口木材,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同日本人一样,美国人对自己的森林爱怜有加,但对别国尤其发展中的国家森林却大量进口,造成别国的生态环境破坏。

第二,对于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强调其生态屏障作用。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生态功能巨大的干旱与半干旱区,美国人重点强调其生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生态旅游资源、生态调节功能等,美国的国有土地中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如荒漠、森林、自然保护区等,严格管理,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不容许开发利用,即使私人农场,也要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利用,这样就从根源上杜绝了土地退化及其诱导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生态灾难。上面提到的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在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荒漠,都是保持着一种自然状态,野生动物得以与人和谐相处。

第三,严格控制农药与化肥污染。采用农药化肥总量控、限量使用,严格控制施用剂量;同时,发展综合性生物防治来代替农药防治。发展精确农业,提倡多施有机肥,少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美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是225千克/公顷,而我国平均施用量为434.3千克/公顷。他们重视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维持良好的乡村环境。

第四,城市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城市化对大气、水、生物环境都产生影响。高度聚集的人口,密集的车流,各类加工厂,使大气中有害气体合乎粉尘含量上升,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有害物质增加、水资源缺乏、污水排放量剧增。他们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倡循环经济和污染物“零”排放,将城市居住环境由密集型向郊区分散型发展,使城市与乡村连接起来,达到了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

第五,实施环境补偿政策。在美国只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还不够,污染了还要付出“自愿”接受惩罚的代价,这就是实施环境补偿项目。具体是指,企业违规或违法后,在法定要求的纠正违规行为之外政府要求“自愿”执行的对环境有益的项目,以解决其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环境补偿项目构思于20世纪80年代,90 年代以后全国实施,并稳步发展,该项目实施后,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如1999年联邦财政计划中有336个补偿环境项目,总金额达2.3亿美元。这些费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在周围社区中的形象,促进污染预防,既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又起到了变“不义之财”为“积德行善”之举的双重作用,可谓“ 一箭双雕”,不由得你不服。

非政府组织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在保护国家生态环境方面,非政府组织(NGOs)的力量功不可没。然而,这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逐渐凸现出来并得到认可的。

1970年4月22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地球日"示威游行时,有人曾骂它是“自十字军以来的一次由一群乌合之众支持的马戏表演”,是“生态狂”(这与今日某些“科学狂人”攻击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是“伪环保运动”惊人的相似)。然而到1990年,“地球日”20周年,4月22日这一天已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美国民间的环境保护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在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以及由此敦促政府实行环境政策的根本改观。

目前,美国已有1万多个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其中10个最大的组织的成员已有720万人。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社会思潮。根据民意测验,有75%的美国人都确信自己是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有80%的人把环境看作最重要的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涨也对政府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196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随后20年间有数百个环境法规出台。1970年,美国国家环保局重新整编,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政府管理实体之一,它不仅是国家重大的环境保护工程的制定和实施者,而且负有国家环境法规的执行和监督责任。到了90年代,甚至连那些最严厉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在实施了环境立法的地方,“空气和水都比20年前清洁了,环境污染的情况减少了,树木在1995年比1885年多了。”



最能体现环境保护运动对政治施加压力的应该是总统选举。如果美国的政党将环境不放在重要的位置,选民们就可能不投你的票,这对“政客”们的压力是足够大的,因此,无论是老布什当选,还是小布什上台,都需要将改善环境作为对选民的庄严承诺。1992年,克林顿的竞选伙伴,《濒临失衡的地球》的作者阿尔·戈尔出台,反应了一种人心所向。因为《濒临失衡的地球》是当时美国的畅销书,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政治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为保护地球而付诸努力的决心。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不久发表了热情高昂的“地球日”演说,他讲道:“如果有一种信念能说明什么是我们的人民的话,那就是我们对我们所继承的这片多彩和富饶土地的忠诚。那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同流淌在这片土地和贯穿于我们性格中的巨大洪流,汇聚成了1970年第一个地球日的庄严乐曲”,这一演讲促使美国的环境保护出现一个又一个高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