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莺飞二月天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传统体育   作者:冯国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风筝在军事上的运用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据称是巧匠鲁班发明的。如《墨子·鲁问》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不过,鲁班制作风筝的目的不是为了放着玩,而是用于军事侦察,据说鲁班就曾乘着他自己制作的这个风筝,飞临宋国的城池,为攻打宋城作准备。当然,所谓风筝上能乘人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传说而已。


明人徐渭的《山水花卉人物图》中的放风筝图

有许多历史资料证明,至少在唐朝以前,人们并未把放风筝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而主要是把它用于军事。据《诚斋杂记》载,汉朝的大将韩信曾两次把风筝用于军事的目的:一次是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当时项羽的军队被围困在垓下,韩信为了涣散楚军的斗志,便用牛皮制作成风筝,让擅长奏曲者坐在上面,风筝飞临楚军上空后,奏曲者奏起楚曲,使楚军因思念家乡而无心恋战(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位吹箫作楚歌者即刘邦手下的著名谋士张良);一次是在汉朝建立后,韩信与陈豨密谋叛乱,他让风筝飞过未央宫,以丈量未央宫的大小尺寸,为他挖隧道进入未央宫提供数据。另据《南史·侯景传》,梁武帝时,侯景作乱,围困京城。为了召集勤王部队,梁武帝命人制作风筝,把求援诏书绑在风筝上放出去。


民间绘画《张良吹箫破楚兵》,图中上方乘在风筝上的人即是张良

风行千年的风筝之戏

从唐朝开始,放风筝才演变成一种主要由儿童参与的娱乐活动。当时出现了不少专门歌咏放风筝的诗,元稹的《有鸟》诗中有“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之句,路延德的《小儿诗五十韵》中有“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之句,高骈的《风筝》诗中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由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等等。

宋代的放风筝活动比唐代还要盛行,发时,不仅儿童放风筝,成人也参与其中。而且,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风筝的手工作坊。宋时的放风筝活动,从元宵节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节,可见其活动之盛。在宋代绘画《百子嬉春图》中,就有对当时儿童放风筝活动的描绘。关于宋时放风筝的情形,高鼎在《村居》一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章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绘放风筝内容的民间绘画《春风得意》


在宋代,人们还发明了一种放风筝的特殊玩法,就是当不同的风筝在天空中飘飞时,有意让它们缠绕在一起,然后看谁的风筝线被绞断,谁就是输家。《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与此相关的一段描写:“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明清时期,放风筝活动更为普及,据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载,当时人们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节前后,尤其是在清明节时,人们往往趁扫墓之际,进行风筝比赛:“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因此,当时的人们又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而且,随着放风筝活动的普及,还渐渐形成了北京、天津和山东潍坊三大风筝产地。当时,不仅风筝样式丰富多彩,风筝制作的数量也极多。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清乾喜年间,光山东杨家埠一带制作的风筝就达上百个品种,而且年产风筝20万只,由此可见当时放风筝盛况之一斑。

叙述至此,人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放风筝是一种既简单又单调的活动,为什么会盛行数千年而不衰呢?对此,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放风筝有利于强身健体。因为放风筝多在春秋气候宜人的时候在空旷的场所进行,清新的空气,轻快的奔跑,不断反复的抬头观望,无疑会促进身体的健康。如在《续博物志》一书中,就有放风筝有利于小儿泄内热的说法:“春日放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宋代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


二是流传很广的认为可以通过放风筝除去晦气和病痛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当把风筝放到高空后,再把风筝线剪断。让风筝飘摇而去,就可以把身上的晦气、病痛、灾祸统统放走。虽然不知此种观念起于何时,但它的流传范围极广,则是无疑的。在小说《红楼梦》中,就有关于通过放风筝放晦气的描写:“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指黛玉)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着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


正因为放风筝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且又有种种讲究,所以才使这项活动能流传到今天。而且,有趣的是,不仅中国人爱放风筝,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也都盛行放风筝活动。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在山东潍坊成立,会上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风筝会,此后,便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到这一盛会中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