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谈谈僧人“再教育”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谈僧人“再教育”

  关于培养僧人“再教育”问题,是当前国内外一个新鲜课题,颇引人关注。我对此有个人见解,说出来,争议性极大,肯定说: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多年来,在台湾、东南亚、中国大陆佛教界人士,不少人主张出家人去拿个博士学位,或者至少有个硕士学位,为佛门争光,这个做法距离佛门传统的道风远矣。佛门历代高僧中曾有哪个是“博士”或“状元”出身呢?即使近代佛门泰斗太虚、仁山、印光、虚云、来果、圆瑛……诸大师,又是谁获得博士学位呢?相反,倒有不少著名博士拜倒在这些高僧的座下,皈依佛门自称三宝弟子。

  由于台湾佛教兴旺,一度掀起了“博士风”,有些和尚去读博士学位了。确有不少博士衔头,日本佛教亦然。

  香港佛教也有居士们积极主张培养博士和尚,为佛门争光。

  在中国大陆佛教亦复如此,在几座大学内设有佛学研究所,培养博士生,形成了一种学风时尚。

  更有甚者,国内某地区有宗教领导拿出巨额经费培养佛门僧才,盼望具有大学水平或达到博士资格。据说受台湾佛教影响云云。

  这些措施,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在佛门内不少僧人文化水平低浅,确实需要补课增修各科知识,提高文化水平。

  既然有学习上的需要,为甚么我又不主张和尚拿更高的博士学位呢?一句话,和尚社会文化学问提高了,就会滋长“贡高我慢”,“目空一切”,“佛门环境容纳不下”,自然会走上还俗的道路(曾有前例)。即使不还俗,与佛门四众弟子似乎“格格不入”,这些洋博士和尚自有“所知障”,走上“孤芳自赏”的境地。

  我认为,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各大寺院主办佛学院或僧伽学院足够了,祇要办得认真些,一定能够培养出符合弘法利生的法师来,当然他们也一定具有社会学科的基本知识水平;法师的文化一定要符合佛门的需要,而且佛学理论高于社会各科理论,因它是出世的文化。太虚、印顺、圣严……诸大师的成就,不是远远超过社会上的一些博士吗?

  老实说,成年的法师要进行再教育,恐难达到理想的目标,因为佛门事务太多了,忙忙碌碌,何来时间学习?

  更重要的一点,佛门内部的出家人或俗家弟子们,他们并不喜欢甚么博士和尚,而是崇敬有道行的和尚,祇有那些老老实实修行的和尚才能赢得人心,诸如八指头陀、慧明法师、桂仑法师等都不识字,但能讲经,有道心,严持戒律。赢得了海内外无数信众皈依,佛门的传统是要僧人坚持戒律,不守戒律的僧人,再有学问(即使连获几个博士学位衔头),也得不到信徒崇敬,这是佛门的特色,也是传统的信仰。

  古德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就是超凡博士,昔有玄奘、慧能;今有印顺、圣严,皆获殊胜成就!何须外求?!■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