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佛学与管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郭咸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学与管理
  郭咸纲先生
  佛学是成佛的理论;佛学是实行佛学的方法。
  佛学本身是一个相当丰富而且深奥的理论。这里只作简要说明,如果按照释迦牟尼的说法,那就是凡是说出来的都是不对的,所以,他在涅槃时说他传教49年是什么都没有说。
  一、它将宇宙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这三界都是我所创造的,如果我的心在,则宇宙在,我心空则宇宙空。这就是说宇宙是被人所感知的东西。反过来说,我的心中就是一个宇宙,或者说心就是佛。
  二、那么宇宙是怎么被感知的呢?因缘——这就是之所以存在这个被感知的世界,都是由于一个缘故所发生的,没有因就不会有果,今天的结果是昨天的缘故,今天的缘故将是明天的结果。同时,它把时间划分成非常小的单位,这样,凡是说过的就是过去了,过去了就是不存在了,之所以你感到存在是因为你的大脑还在过去。
  它理论根据是: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当时的各种条件所决定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由当时的条件所决定的事情对现在来说就不存在了,现在的条件,决定现在的事情,而当你要决定现在的事情的时候,现在就已经成为了过去。
  三、色空关系。如果说佛学理论最主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色和空。在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这部262个字的佛教经典涵盖了佛学理论的主要精髓。其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讲的色空关系。佛学中“色”指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即什么都没有的意思,也有虚无的意思,同时又有广大的意思和具有无穷的物质在内的含意,可能还有意识的意思,总之是个非常难理解的概念。
  由于物质都是由周围的环境所决定的,而且周围的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所有物质都处在刹那生灭的无常的变化之中,找不到可把握的永恒的主体,所以物质的本质是空的。色只不过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空是物质的属性,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不异”就是不相离异,二者是共存的,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这样所谓的客观存在,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的性态就是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改变而改变的,物质本身并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和属性,所谓的客观认识都是可以摄入主观之中的,没有什么能离开主观而独立存在的客观认识,也没有能离开客观而独立存在的抽象的主观认识。因此色和空是统一的,实质又是一回事,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现为色空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现象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其实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割同时存在的。
  四、人非是我,我不是我,而是非我。这就是说我并不是由现在说的我,而是由一堆肌肉、骨头等因为一个偶尔的缘故拼合而成的,我只不过是借了这个用用罢了。我之所以感觉到人世间喜怒哀乐是因为我还没有修炼到跳到三界以外,如果我不能跳出,那么下辈子还得受苦,这就是所谓的六道轮回。所以,只要我这辈子做好事,下辈子就可以过上好的日子了。
  管理方面,尤其是高级的领导人,一般都处在相当大的压力下,人在经受大的压力时容易犯错误,而在处理小问题时是不大容易犯错误的,如果把大的问题看成是小问题处理,就会显得相当的明智,也容易处理得多了。而解决这一问题,佛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因为什么事情都是空的,那就不必要为此而承担这样大的压力了。
  情感所牵连的,尤其是男女之间。如果认识了色空的关系,对此问题有了一个透彻的认识,在处理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时就容易把握得多了。
  同时,它的依附条件而变化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管理中应时、应地、应条件地处理问题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在哲学上,佛学的色空辩证关系对人们进行辩证的思维是大有帮助的。
  最后,佛学的这样一个观点对管理上也是有用的,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是佛,强调在佛面前人人平等,且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只要他皈依佛门。这对于我们看待职员是大有好处的,因为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在健全的规章制度下,就必须认为每个人都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各地广泛开展各种宗教活动。信仰佛教的人逐渐增多
  佛教原来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到了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同时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佛教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和亚洲及非洲的北部,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生活、风俗习惯渗透融合。(作者:郭咸纲先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