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址大全 | 佛教音乐大全 | 佛教电影大全 | 讲经法师大全 | 佛教专题 | 佛教导航首页
黄春和著:藏传佛像艺术鉴赏
::下载地址::
::图书简介::

  黄春和著:藏传佛像艺术鉴赏
  

  序言
  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雪域文明,其中最令世人惊叹的是那些璀璨夺目、遍布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藏传佛像艺术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藏传佛像艺术发轫于公元7世纪初,当时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赞普松赞干布先后从尼泊尔和我国唐朝迎娶了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这两位公主入藏时分别携带了一尊释迦牟尼佛8岁和12岁等身像, 由此揭开了藏传佛教和佛像艺术发展的序幕。从那以后,藏传佛像艺术便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1300余年的漫长历史,经过了传入、吸收融合、成熟到衰落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风格。
  吐蕃时期是藏传佛像艺术的传入期, 当时分别有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中原内地和于阗等多种艺术形式传入藏地;同时史料表明当时西藏本土也开始了体现其民族审美特色的造像活动。可是,由于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灭佛,佛教寺庙、经像和法物毁坏殆尽,因此我们对这一时期佛像艺术的发展状况及艺术风格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吐蕃分治时期是藏传佛像艺术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藏传佛教艺术仍以外来艺术的影响为主,但是在吸收外来艺术的同时, 已明显开始融合藏地本土艺术因素,体现出鲜明的藏地文化特色;同时, 由于当时西藏政治上分疆割据,宗教上流派纷呈,佛像艺术也开始趋向多元化发展,不同地域因本地特有文化和不同的外来艺术形式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比较著名的有帕藏风格、尼藏风格和克藏风格(又称“藏西风格”)。
  元朝崇重藏传佛教,极大地推动了藏传佛教和佛像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由于西藏地区政治分割局面的结束和与元朝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建立, 中尼和汉藏艺术交流异常频繁,佛像艺术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它结束了此前外来与本土艺术流派纷呈的局面,而出现了以尼泊尔和中原艺术流派影响为主的局面, 以及在尼泊尔和中原艺术影响下形成的尼藏、汉藏或汉尼藏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这一时期是藏传佛像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藏传佛像艺术的“转型期”。
  明朝对藏传佛教实行“众封多建”政策,藏传佛教各教派皆得到长足发展,藏传佛像艺术也因此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其明显标志是,外来艺术与西藏本土艺术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已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出现了具有鲜明藏民族审美情趣的新型的佛像艺术模式,是藏传佛像艺术的“定型期”。同时, 由于各教派的不同崇尚和各地域文化的差异,佛像艺术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有藏中风格、藏西风格、藏南风格、藏东风格、北京风格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带有浓郁汉藏艺术特色的明朝宫廷造像(北京风格)尤其突出。
  清朝继续尊崇藏传佛教,佛像艺术得以继续发展。但是受时代审美观念和佛教造像仪轨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虽然看上去造型大方,气势雄浑,工艺精细,比例适度,但姿势僵板,普遍流于程式化,艺术水平明显下降。然而,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佛像艺术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在艺术风格上出现了两大风气:一种是崇尚自然的写实风气,一种是追摹古代的崇古风气;二是由于藏传佛教传播区域的扩大,佛像艺术在各地传统审美情趣和制作工艺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有藏中风格、藏东风格、北京风格、漠南蒙古风格、漠北蒙古风格等多种艺术风格。
  藏传佛像艺术在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上,通过不断地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我国中原内地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手法,形成了具有鲜明藏民族宗教和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体系,造像种类繁多,造型各异,风格多样,工艺精细。这些艺术特征不仅生动地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思想、古代藏族人民的宗教追求和审美情趣,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古代西藏社会政治变迁、经济盛衰、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诸多历史信息。因此可以说,藏传佛像艺术是西藏文化的巨大载体,是我们了解西藏古代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一面镜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藏传佛像艺术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上藏民族与我国汉、蒙古等各兄弟民族之间密切的文化关系。从吐蕃王朝开始,藏传佛像艺术便受到了汉地艺术的明显影响,此后一直没有间断。特别是自从元朝西藏归入内地中央政府后,汉藏交流更加频繁,汉地艺术对藏传佛像艺术的影响更加深刻,元明清三代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是汉藏艺术融合的典范之作,而且对同时期西藏地区造像艺术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藏传佛像中的汉地艺术因素和特征形象地体现了藏族与我国各民族间水乳交融的兄弟情谊, 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
  藏传佛像艺术以共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19世纪开始便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关注。在20世纪的整整一个世纪里,其研究开展得广泛而深入,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西藏图像学。从过去的研究情况和成果来看, 中西方学者对藏传佛像艺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佛像的宗教内涵,具体包括佛像的来历、基本思想和宗教功用,以及象征其思想与功用的形象特征;另一方面是佛像的艺术风格,具体包括佛像的时代与地域风格特点、风格来源及其反映的时代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兴衰与审美情趣。对这两个方面,中西方学者各有不同的侧重,我国学者长时期倾向于佛像宗教内涵的研究,只是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及佛像艺术风格的研究,而西方学者则一直偏重于佛像艺术风格的考察, 同时也兼顾到佛像宗教内涵的研究。比较而言,西方学者对藏传佛像艺术的研究比起我国学者要全面得多,特别是在艺术风格的研究上具有开创和模范性的地位和影响,他们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在藏传佛像艺术研究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在20世纪,在藏传佛像艺术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的研究一直是领先于世界潮流的。当然,尽管如此,我们对西方人的研究也不可盲目地照搬照抄,应当加以鉴别地采用, 因为西方确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学术之名搞分裂中国之活动。这是值得我们特别警惕和注意的。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藏传佛像艺术,至今有十余个年头。在这期间,我比较广泛地学习了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阅读了一些国内外学者关于藏传佛像艺术方面的研究文章和著述;观摩了国内几乎所有收藏有藏传佛教造像单位的佛像珍藏,遍访名师,广泛交流。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与研究,我对藏传佛像艺术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藏传佛教造像的鉴定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由于我曾经一直苦恼于国内没有一本系统的藏传佛像艺术鉴赏的理论著述,所以当我自己对藏传佛像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我首先便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1999年,在北京市文物局的资助下,我完成了本书的初稿,近几年又多次进行修改,终于形成了现在读者看到的面貌。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即一、传入期——吐蕃时期;二、发展期——吐蕃分治时期;三、转型期——元朝; 四、定型期——明朝;五、衰落期——清朝;六、附录。其中,第一至五的五个部分主要按时代顺序,系统地讲述藏传佛像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背景、状况、佛像风格特征及其主要的造型样式。这五个部分是全书的重心。第六部分收录的是与藏传佛像艺术相关的一些专题文章,对引导和加深一般读者对藏传佛像艺术的认识应有一定的裨益。本书不敢奢望补学术之缺,只希望能为初学藏传佛像艺术者起到一点引导作用,若能发挥这点作用,我的心愿足矣!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一些纰缪缺漏,敬请各界同仁批评指正!

添加时间: 2009年04月27日
下载次数: 本日:    本周: 本月::  总计: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投稿 | 护持网站 | 报恩斋 | 功德榜|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