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址大全 | 佛教音乐大全 | 佛教电影大全 | 讲经法师大全 | 佛教专题 | 佛教导航首页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下载地址::
::图书简介::
《弥陀要解》是明末高僧蕅益大师所著净宗要典,释《弥陀经》义,简要明了,直示‘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之宗要,导一切上圣下凡,共入此道。或彰他宗之难,劝舍自力之执,以死偷心;或显净土之易,导归他力之缘,而宝此一行。于《弥陀经》之著疏中,最为简洁,最为明了,诚如其自言:‘辞不繁而炳著’也。印光大师尊崇至极,赞其为古今第一注。凡修学净土者,大抵皆深受其影响,并以此为修学指南。
  下愚初习净土时,亦曾略有涉入。然因障深慧浅,又无明眼善知识引导,故不得其要。或局于他宗之理,或执于事理一心。于大师所言“无籍劬(音同‘曲’,劳累之义)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之义,却茫然无知。故虽闻大师于《要解》中力赞净土乃最方便、最了义、最圆顿之法,可‘方便、了义、圆顿’究竟何在,仍不得而知。虽大师剖心沥血,劝归净土,宝此一行,然因法义未彻,偷心未死,故总有未甘。后有缘得遇昙鸾、善导一系之净土思想,了知‘凡夫乘愿,直入报土;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始于净土‘至简至易、至顿至圆’有所了悟。随后旁观诸师对净土的种种阐释,知净土一法,广大无边,义无不摄,可谓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也。是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不极尽其能而力弘净土,彰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然因各有所宗,故异说不一。而其影响最巨者,则在昙鸾、善导一系之净土思想,极契机理,极畅本怀。字字皆放光明,使人安心,使人欢喜,使人直入弥陀大愿海,与弥陀心心相应。真可谓世外清音,劫外优昙也。
  因知弥陀‘摄取不舍’之誓言,乃吾辈凡夫唯一出离之道,自此,方安心于净土,而专称佛名。不再彷徨,不再狐疑,不再迷于虚妄不实之玄理,而甘心作一愚夫愚妇,归投于弥陀愿海。后再回观《要解》,始知《要解》言之所指,意之所归,方叹其不可思议。
  《要解》义理虽丰,可以‘机、法、益’三义摄其大要。‘法、益’二义摄于一体,即:

  无籍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 此即是《要解》眼目、心要、骨髓,亦是修学净土之方针、目足、指南。此文虽短,却摄尽无穷义理,净土宗义全彰于此。
  ‘无籍劬劳修证’:‘无籍’即‘不凭’之义。即往生不凭自己修为,全凭佛力。如大师所言:‘如乘船渡海,不劳功力。’故蕅益大师言: 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又言:
  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 观此,知佛力不虚,愿生必生也。
  ‘但持名号’:‘但’即‘仅仅、只是’之义。显净土之行唯称佛名,不涉他义。不凭智慧学问,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唯此一行,顺佛本愿,以弥陀唯以‘乃至十念’为其本愿行故,故蕅益大师言称名为正行,不劳观想参究等,力倡信愿专持名号,宝此一行。
  ‘径登不退’:‘径’即‘直截了当’之义。‘径登不退’即彰持名之奇勋,但称名号,即直登不退,如龙树菩萨所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也。‘但持名号’是因,‘径登不退’是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此即净土之无上因果。
  ‘径登不退’即法‘益’,所言‘不退’,有二义:一现生不退,二往生不退。
  ①‘现生不退’者:即‘今愿今生’,此即念佛之现生利益(现益)。蕅益大师言‘今愿今生’有二义: 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观大师言,知念佛之人,极乐已标名,金台已影现。妙因妙果,不隔时日。显净土一法:‘求生时,即往生时;念佛时,即见佛时。’故知,念佛之人,身虽在娑婆,已是极乐之嘉宾。此即‘平身业成,往生决定’之事,唯有大智,方能信此。然纵未信此,但相续称名,临终亦定生净土。此二义即总显‘念佛必生’。
  

  ②‘往生不退’者:即往生后之利益(当益)。蕅益大师判往生不退,不同通途‘分证’三不退之义,乃‘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大师以最下之机显此法益言:

  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又言: 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

  蕅益大师虽教宗天台,亦多言‘竖出四土’之义,彰自力修行之通则。而极乐国土有别于十方佛土,无四土差别,唯一最极清净佛土。凡夫往生,皆是阿鞞跋致,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同尽无明,同登妙觉,超尽四十一因位,与佛同证无量光寿。如此方是极乐净土宗旨。如此殊胜大利,全是弥陀大愿业力所成就,大师言:
  佛菩萨声闻,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故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
  蕅益大师别判极乐国土为‘同居净土’,即凡夫与佛同居一土。此乃大师之独判,其内涵与天台所言同居土不同。《要解》于此言之甚明:

  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

  观此,知极乐同居‘横具四土’,一切功德无不圆满。如《大经》言:‘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此乃十方佛土所无,唯极乐净土独具。蕅益大师言:
  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又言:
  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故知,极乐国土有别于十方诸佛国土,最极清净。是十方佛土所无,以其‘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受诸乐,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故。
  凡夫往生,例登补处,与佛同证无量光寿。此义有似于善导大师之‘报佛报土’、及‘凡夫入报’论。如此殊胜力用,乃一代时教所无,全仗弥陀之大愿,持名之奇勋。如大师言: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阿弥陀佛,号‘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令一切闻信者,现生不退,往生成佛。蕅益大师言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故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亦不必舍此别求他法。
  观‘不退’之现当二益,可知‘无籍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即显仗佛慈力,‘现生不退,往生成佛’之净土心要。‘至简至易,至顿至圆’之义,全彰于此‘法、益’二义中。可谓一行三昧中大火炬语,一切意见不容,一切知见不立,一切方便不论。诚如大师所言:‘不涉施为,唯信乃入’。此即净土一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义,以全仗佛力故,全仗名号功德故。故无俟断惑,横超三界。如乘船过海,不劳功力。
  净土一法,托佛愿以作强缘,唯信乃入。而所信者,即信‘称名必得往生’。但称佛名,即入佛境界。如蕅益大师言:‘念念即佛,当下圆明,无余无欠。’能如是信,如是行,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净土宗要。《要解》虽广言‘六信’,若细观其全文,可知‘六信’之归结,即信‘但持名号,径登不退。’能信此,行此,顶戴奉行,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皆巧摄其中。欣厌之情,亦彰于此。信愿行之总归,即‘但持名号,径登不退。’
  此义之根源,即弥陀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言: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大师于《灵峰宗论》彰此义言: 无论千百十,下至日念一声,但终生不替,便决定横超。
  大师此言,可谓将净土之‘易行、疾至’言之尽净无遗。此与善导大师所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可谓同一意趣。知此,方知佛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只要能相续念佛,终生不替,即决定往生,此即‘乃至十念’之义,即‘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之义。故大师《灵峰宗论》言:
  修此念佛三昧,每日从十万起,以至一百或唯数声,下至日念一声,不拘数之多寡, 但以终身不间断为则。 又言:
  或昼夜十万、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

  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
  《要解》虽处处言事理一心,即为别彰依自力断烦恼之难,以导人死尽偷心,归信他力,别仗‘不涉施为、不劳苦修’之法,‘但’持名号,则可‘径’登不退也。

  净土一法,论其理,则全体是佛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论其事,则多障有情、颠倒凡夫,可一声横超。大师言:
  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圆转五浊,不涉施为,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
  如此甚深利益,全仗弥陀之大愿,持名之奇勋。净土不可思议之力用,全彰于此。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亦圆摄此中。诚如大师所言:
  唯有深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故知佛力全彰于名号中,可谓佛力即名号,名号即佛力也。信佛力,即信名号功德;信名号功德,即信‘称念一声,圆转五浊’,即信‘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一言以蔽之,即信‘称名必得往生’。此即净土法门‘不涉施为,唯信乃入’之妙义。如大师所言:
  一声弥陀,无论解与不解,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真因。
  弥陀佛名,全是弥陀大愿大行所成就,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至简易,至直捷。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也。
  以上就‘法、益’而言,若就‘机’而言,蕅益大师亦有独特之处,彰恶人为正机,以恶摄善,以下摄上,显净土一法‘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之义。大师言:
  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

  又言: 极乐摄法界机。 此就‘广’义而言净土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义。
  弥陀大悲,虽无所简择,平等普度,乃至十念,莫不皆往。然超世悲愿,别为善恶凡夫,别为五浊恶人。故大师言: 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 又言: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大师此言,即彰弥陀‘大悲为凡’之旨。诚乃‘诸佛大悲于苦者’,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也。
  五浊恶人,别无出离之缘,蒙弥陀大悲不舍,将此果体名号,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令五浊恶人依此得以‘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然念佛者,或担忧自身罪业深重,烦恼炽盛,不能一心不乱,不能正念分明,不能心不颠倒。此等担忧,亦正是弥陀五劫思维所要解决之事。《大经》言:
  我誓作佛,普行此愿,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蕅益大师于《要解》彰此义言: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观此,可知佛见众生临终颠倒之苦,故特为下凡众生,发超世悲愿,保任此事,使颠倒散乱之人,能自在往生。故大师言: 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
  此即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即《弥陀经》所言‘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利’。故经言:“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蕅益大师解释此‘利’言:
  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
  闻此弥陀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有何疑虑不除?自可放心念佛也,自可深信‘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也。
  一代时教,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可谓‘用力少而得效速,下手易而成功高’,乃千稳万当之特别法门。末法众生,根机下劣,善根薄少,别无出离之缘。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如大师所言:
  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熢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 观此,则可深信自身现是生死凡夫,若舍弥陀大愿,舍称名一行,则别无出离之缘。
  观‘机、法、益’三义,知净土一法:不凭自力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无论智愚,无论善恶,但能相续称名,下至日念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因信愿持名,仗他力故。是以念佛之人,无论功夫深浅,无论有无正念,仗佛慈力,皆得心不颠倒,自在往生。
  《要解》大义,即以上‘机、法、益’三义,能知此,自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其大义可谓简明扼要,然因其事理兼容,宗教具摄,致使泛泛而阅者,难明其宗旨。能前后贯通,方能识其归趣,得其心要。若能兼涉净土三经及诸师净土法语,自能于细微之处,一一明了,自然弃舍一切,宝此一行也。
  今欲彰其大义,故不揣庸愚,权为《要解》略加注释,抛砖引玉,期研习《要解》者,能深入其中,得其心髓。然自知此非吾智所能及之事,故多涉经论祖释,会参其要,以期辨明净土宗旨。
  良由净土法门为一‘特别法门’,故于略注中,多于其‘特别’之处,细加参究。于《要解》文字未作详细阐释,于世人熟知的常识教理,亦未一一尽述,纯就《要解》大义而论净土宗旨及修学方向。使念佛之人知‘有愿必生’、‘称名必生’之要义,从此能疑虑冰消,安心念佛。其他‘通途’教理,无助于认识净土,无助于往生大事者,则或简或略。欲知者,可自行参阅有关书藉。另有少许名词术语,于‘附注’中,略加说明,以资参考。
  《要解》言简义深,自知乃一垢障凡夫,烦恼障眼,难尽其幽微。但于契理契机之处,略述其本怀。所未彻处,或不当之处,只有乞大师于寂光中,放光加被,消我罪愆。亦愿诸仁者,深入原文,以窥其要,则可免吾人之失也。
添加时间: 2008年03月29日
下载次数: 本日:    本周: 本月::  总计: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投稿 | 护持网站 | 报恩斋 | 功德榜|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