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8篇,用时4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恒审与

    略论恒审与   胡晓光   佛学在讲转识成智时,认为在因位上先转七识和六识,在果位上后转五识和第八识。八识学说是佛教的主体意识理论,它是一种反思理性之学,具有道德心理转变特质。为什么...,当体无实性。只要在转依上,不留凡情执见,那就会常住涅槃妙定之体中,禅宗就其本旨上讲,是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法门。为了方便化导之故,也借用经教来开示学人,契入中道。   从现实上讲,教理可以破,...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5465676.html
  • 只有俱生我执没有我执,最适合接受佛教

      昨天破的是俱生我执,今天要破我执。这两种我执的差别,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俱生我执,是凡夫异生甚至飞禽走兽等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我执[1]。我执,即了知、学修外道宗派后,生起一种名言中也不存在的异常我执[2]。”学习外道的有情不仅有俱生我执,而且也有我执,正如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所形容的,他们“在俱生铁镣上,钉上各式各样...

    索达吉堪布 讲

    唯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11452228964.html
  • 遍计所执种类小集

      因撰写学记,探寻唯识典籍中关于遍计所执及其种类的表述,此为词典上所不载,然极具参考价值,故集于此。  三·遍计所执的定义   的执性,梵语Parikalpita—svabh?va。唯识三...生起,是依因缘而生起,暂时假有无实休可得。吾辈凡夫对此幻象执著其为实有而起分别心。这就是遍计所执相。《解深密经》又云:   若诸菩萨能于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所搪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3543075.html
  •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

    他起是描述了万法缘起的精微结构,是凡圣共同依存的法则,无是无非,与因缘因果有很大的关系,心识架构的建立各有特征。又执是凡夫错误的认知,虽然建立执自性,其实只是成为所破斥的对象,可轻可贱。圆成实是圣人的四智菩提,正是唯识学最终的归宿处,凡圣共求的目标,可尊可贵。凡夫转依后由执而转化为圆成实四智菩提的部分,转染为净,这是唯识学根本目的所在。唯识学对事物剖析是十分精微的,这也是唯识与其它宗派...

    定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673549.html
  • 谈心说识(八):遍计所执与诸法性空

      的执性,梵语Parikalpita-svabh?va。唯识三自性之一。又被译为遍计所执相、分别性、妄相自性、妄自性、虚妄分别相、虚妄分别名字相等。   《解深密经》卷二一切法相品>...心。这就是遍计所执相。《解深密经》又云:   若诸菩萨能於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所搪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大正藏》卷十六,六九三中)   遍计所执性,,就是周遍度...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9591985498.html
  •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

    ,研究主观真理,提 出三性三无性思想,以断、了依他、证圆成为目的。   “唯识”,就是不离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一切都是识的产物。每个 人都有主观能动性,在精神和思想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见闻觉 ...遍计所执性的名义   是普遍度义,依护法的学说,可分四种:   (1)而非──无漏和有漏善识   (2)而非──有漏的第七识   (3)非──前五识和第八识   (4)亦──有漏...

    宗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148053.html
  • 读太虚大师大乘三宗说之感想

    ,作佛法之总抉择。大师说:“依此三性以抉择佛法藏,其略说依他起之浅相而未遣执者,则人乘天乘之罪福因果教也,亦世出世五乘之共佛法也。其依据之法我执,以破除之人我执而弃舍依他起者,则声闻乘之苦、集、灭,道教也,亦出世三乘之共佛法也。至于不共之大乘佛法,则皆圆说三性而无不周尽者也。但其施设言教所依托、所宗尚之点,则不无偏胜于三性之一者,析之即成三类:一者、偏依托执自性而施设...

    单培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156530.html
  • 略论唯识三自性

    成熟与完型之《成唯识论》则解决了上述通病,其对三自性分析精准细致,堪称精妙。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论中以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有关三自性的偈诵为理论模型提出能、所、遍计所执三者的区分,使得三自性分别所指对象及三者相关性问题真正得以显明。论云:“或初句显能识(即《三十颂》之‘由彼彼’)。第二句示所境(即《三十颂》之‘种种物’)。后半方申遍计所执若我若法自性非有(即《三十颂》...

    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341531.html
  • 三性与三无性解析

    略从能、所两方面来述说。所谓“执”,便是妄情、虚妄分别,属能;妄情所缘所对的影像是所的范畴,即名言所诠的“相”(五事之一),此妄情所执所对所攀缘的我法实是完全没有的东西,只是妄心所起的影像(所)。换句话说,所执我、法是依他起,除了有情心里显现的影像外,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如妄情所执着的我法实体。能也属依他起,如给某物取某名而定其性,这种规定性不过是妄情的安排、所缘的外境而已,别无所有。...

    纯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2939461.html
  • 空有二宗的有无自性观

    缘所起,小乘学者也承认的,但不承认他是无性;大乘中的唯识学者,虽承认他是无性,然却说这是佛的秘密意趣,是约三无性的密意说的。据他们的意见:森罗万象的一切诸法,虽然很多,但概括的分类起来,不外、依他、圆成的三性,在这三性上,建立三无性,依三无性,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虽说三性的诸法都无自性,而所无的自性是不同的:说无性,是无自体相性,名为相无自性性。唯识学者说:一切法有二类,一是有体的,一是无...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35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