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篇,用时16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甚么是四大皆空

    全是四大假合所成,若要追求实体,毕竟空无所有,故说它是空是妄。可是相反地,我能追求与我能见闻的这个知觉性,它是不会空的,而且古不变与太虚同寿,凡夫只认心外之假相,不认心内之真我,为物,认物为,故万物有生我也随生,万物有死我也随死。若能回光反照,认识真我,不假相,自然能够获得常住真心,永远不受生死轮回,得大解脱!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1747646.html
  •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

    :“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由于一味地执著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  在我们的人性中,贪、嗔、痴是危害我们心理健康的三种主要毒素,当...

    天 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5555352.html
  • 果东法师续任法鼓山第三任方丈

    禅茶一味】:漫话“吃茶去” 【素食】:潮热天气,多吃冬瓜 【觉悟】: 一休晒藏经——祈福增慧要知门径 参禅入佛要知机要 【一日禅】:逐物而:放下执着就能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 【心灵物语】...

    佚名

    |台湾佛教|两岸|果东法师|圣严法师|法鼓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5383685512.html
  • 佛门精言

    。   ——《杂阿含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楞严经》   一念不生,如如不动,万物同体,即是实相无住真心。   ...—《六祖坛经》   黯然伤神时,则所遇尽是祸;心情开朗时,则遍地皆宝。   ——空海《性灵集》   身虽不由,但心却可由。   ——日莲《撰时抄》   有事尽心,无事静心,做事专心,过事忘心,俗事...

    健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4250380.html
  • 《首楞严经》的禅道智慧二、《首楞严经》的禅道智慧

    、甜苦、离合违顺、寤寐同体,皆为虚妄,故六根亦为虚妄。然六根之相虽为虚妄,但却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功能的体现。故称“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体性”。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见,不知身心都是自性所现的妄相而非究竟,不知心、佛、众生性相平等,圆满具足而常住不变,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只在目前而人不识,故称颠倒。指斥为物之弊,实现心物的解脱。  十二处空 从眼与色喻,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252759.html
  • 略论明心见性:绪说

    十二类生。由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故而生死轮回不息。今欲回复本来,出离生死,首须觉破无明。以无明不破,逐物,见境生心,生死绝不能了。   以是一切经论,所有法门,无不围绕着这一中心——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

    |元音老人|明心见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1311595401.html
  • 常随佛学得大自在——喜读《喜悦人生》系列丛书

    运用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众生为客尘烦恼所误,颠倒痴迷,以执妄为真,逐物,无力摆脱自身的阴影。必须挣脱自造的枷锁,挣脱思想的镣铐、陋习的镰铐、邪见的镣铐,二曰以蔽之:只有挣脱无明,歇下狂心,才能找到...

    觉 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0864027.html
  • 试论禅宗的无著

    ,在凡不减。凡有所得,皆是有形之物,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是非自性的。自性是一尘不染,清纯明澄的,众生由于逐物而而又逐物,心驰所往,不能放下一切。所以就有了“识心”,识心是对自性的污垢,心若无...,悟者自悟。  道不属一般知识。一般的知识,是有对待的世法,与道不相契。禅宗并不是毫无知觉,如果是毫无知觉,就是无记的顽空。故禅宗只是在知觉上不起知见耳。南泉曰: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

    郭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5570320.html
  •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

    世俗的加以“剥脱”“还原”而得到的明证的。 禅宗和现象学产生的情景是大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却是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是对“名滞相”的一种抗议。“大德,你莫认衣,衣不能动,人能著衣,有个清静衣,有...之所在。客观主义对终极意义的放逐,才是西方科学危机乃至西方文明危机的根源所在。现象学悬搁的“解放”旨趣在于“所有对对象存在的兴趣均被始终如一地抑制住了”(ibid),从而将人从逐物的拜物教的思维...

    陈立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948911.html
  • 大乘佛典印禅心——评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

    以‘佛性’为宗,提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口号,都成为禅宗人人皆可成佛的依据。  其二是对禅宗迷失论的影响。禅宗迷失论揭示世人逐物迷逐物,悖离了精神家园,迷失了澄明的本心。慧能认为众生‘自性常...

    黄德昌.唐积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5839275.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