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8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一心二门”与张载的“太虚即气”

    ”。“太虚”通过“气”的聚散生灭万物,太虚本身则是没有生灭的。他在《易说·说卦》中说: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实一而已。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易说·说卦》,《张载集》,233页。】。   这里的“一”即是“气”,自身含有虚实、动静、聚散、清浊“两体”,也即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4753427.html
  • 弘化禅寺首座正念法师举火法语

    弘化禅寺首座正念法师举火法语   世道无常恼,因缘有聚散;  原本西方僧,灵山佛缘中。  时维丁亥年十二月初九日,示寂真如堂上正念法师,辞世西归。僧尼信众,念佛归山。今日举火,示偈警醒:  示现比丘相,度化众弟子;  建寺修道场,不作众生相。  道德行持谨,不劳苦功扬;  佛号莲池现,清风不伤怀。  咦!  生平行道艰辛不畏,  万法空王道气常存。  烧!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663512.html
  • 有聚有散才能成长——圣严法师开示

    聚集在一起,也才能够彼此互相合作。但是我们要明白,因缘聚散是天经地义的,就如我们常常听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或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见生、死、聚、散都是正常的事。 既然聚散是必然的事实,那就没有什麽好痛苦的了。佛法常常教人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所有一切发生的事,这样在相聚时,就不会太过兴奋,而分离时,也不会那麽忧苦。而且,人生在世,就是要有聚有散才能成长、有生有灭才能进步...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976401.html
  • 佛陀的慈悲与你同在

    如此。如果有例外的话,那除非是它没有生过。   ⊙ 很多人都不喜烦恼,但却经常有烦恼,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熄灭烦恼。   ⊙ 所有的一切就是如此的生灭着、聚散着...

    能弘法师

    |佛陀|慈悲|格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8170823868.html
  • 太虚非气:张载“太虚”与“气”之关系新说

    混同。“太虚即气”一语出于以下一段话中: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诸子浅妄,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1](《太和篇》)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十分清楚地区分出“气”与“太虚”是两个概念,只不过“气”聚散于“太 之中,就象冰凝结或融化于水中一样。“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是指知道(懂得)“太虚”由“气”组成,也就知道...

    汤勤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642284.html
  • 五蕴论——原始佛教哲学理论的基础

    、道四谛。由五蕴的聚散离合,可以推论出佛教的“三法印”(三种基本标志):一是“诸行无常”,谓一切事物、现象生灭不定;二是“诸法无我”,指一切事物、现象没有主宰者和常住不变的本性、本质;三是“寂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4760137.html
  • 一切“有为”皆无所得

    如如不动,才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而陷入其中。 红尘看破了 不过是浮沉。 美丽看破了 不过是驱壳。 生命看破了 不过是无常。 爱情看破了 不过是聚散。 人生之苦,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2775320.html
  • 巨幅长卷《临李公麟画罗汉》将亮相嘉德春拍(图)

    坐卧观施法的,有乘异兽结伴而行的,有各显神通渡海的,组组不同,情节有别。少的一组数人,多的一组十余人二十几人不等,组与组之间,分别以回眸观者,挠首眺者,或驾车者,或驱兽者,作呼应联络。聚散有致,动静...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06404578863.html
  • 证严法师:解读“幸福”与“财富”的关系

    死不带去。   钱财是身外之物,既然是身外之物,当然也就有聚散的时候。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   人生想得透彻一点,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永远与我们为伴。再亲爱的人,再多的财物,也终有离别聚散的...

    证严法师

    证严|静思晨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718402749.html
  • 发心质见

    冥加,例前可知。若一质异见,异质一见者,或见大众,聚散生灭。或见大众,聚散如幻。或见大众,能绍佛法。或见大众,如常不轻。亦如玄文,眷属妙中。  次见修行,亦四见者:修六度行,四三昧等。皆以期心,境智勘...

    唐湛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16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