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70篇,用时19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光缘美术宜兰馆举行"无住·生心"陈俐陵佛像绘画展

      近日,佛光缘美术宜兰馆举行以佛像绘画为主题的“无住·生心”陈俐陵个人水墨画展。   自幼便笃信佛教的陈俐陵,32幅佛像绘画创作中,《月光》是参考日本奈良药师寺金堂讲师三尊像之一侍像,配合飘逸的衣带及敦煌璧画为背景,表现出透蛾与飞升之感。

    佚名

    |绘画展|美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16320327644.html
  • 范古农答:修习止观,所谓回光返照,乃照何处。若谓照我心,我心究又在何处。若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能生心,何谓无住。

    问:修习止观,所谓回光返照,乃照何处。若谓照我心,我心究又在何处。若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能生心,何谓无住。   范古农答:修习止观,止是定,观是慧,乃定慧双修之法。先止一切杂念,提起自心慧照,不照外境,返照内心,心无形相亦无住所,不必求其住处,有住则有著,应无所住,但一味回光返照,不起分别,惺惺寂寂,方是定慧均等,止观双修之法。来问既能生心,何谓无住,是未明金刚般若之旨,以菩萨无住相布旋,应...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93012776.html
  • 徐恒志答:何谓“无住生心”?

    问:何谓“无住生心”?  徐恒志答:对现前六尘境界心不住著,过而不留,不受污染,叫“无住”;妄既不住,湛寂灵明之心,自然显露,叫“生心”。“无住”即真空,“生心”即妙有。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63511375.html
  • 印光法师答:《金刚经》的纲要是什么?

    印光法师答:金刚经者,乃佛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圆离凡情圣见,以行六度万行之轨范也。故曰,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良由内不见能度之我相,外不见所度之人及众生相,中不见所得无余涅槃之寿者相。四相圆离,六尘不著,故得称性遍修六度万行,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正所谓无所住而生心生心而无所住。若有所住,则所生之心,便堕于凡情圣见之中。便与三轮体空,一道清净之义相戾。是故应...

    印光法师

    金刚经

    http://www.fjdh.cn/fjask/2008/10/16380930723.html
  • 如本法师答:要怎样才能摄心念佛?

      如本法师答:摄心念佛的方法颇多,今略举八点供给诸大善信共参共修: 一、彻底净化感情,勿恋恋世法,生心留情,是念佛的大障碍。   二、发菩提心,真为生死而念佛,是摄心通途。   三、以深切信愿,专注一心(梵语eka-citta),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四、以“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净行归宿。   五、以大智慧折伏现行烦恼,为摄...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05612261.html
  • 虚云禅师:虚云老人论禅书

    境,生心生心。果能如前审察,于动不随动去,即能惺惺寂寂;于静不被静转,即是寂寂惺惺。此不过欲汝初心觉悟,于动静不要偏枯,定然动静一如,事理圆融。此正二十七祖所谓,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众缘。常转如是...

    虚云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1440411.html
  • 身受与心受

    不管是何等大苦逼迫,绝不因此身苦而生起忧悲恼苦,于当时境界,“唯生一受,所谓身(苦)受,不生心(苦)受。”也就是说再怎么大苦,只是身生苦受,不生心苦受,心的苦受包括嗔恚、懊恼、悔恨、沮丧等等,而在乐受,...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2553167.html
  • 巧食五味 科学养生

    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

    佚名

    |养生|

    http://www.fjdh.cn/wumin/2008/10/16085430717.html
  • 问:念佛同修如何才能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途,万劫千生,难闻佛名,思地狱苦,发往生心。将深信切愿二法,常存在心,忆念不忘,作为人生惟此惟大之要事。第二,一门深入,莫换题目,摒弃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深知吾等业力凡夫,处于浊世,惟有全身心依怙...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1077545.html
  • 耕云先生答:诵经与持咒有何不同?

    诵经持咒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别。咒就是总持,就是一心,就是真心。一心就是一念不生,就叫大总持。咒只发音,如果把意思注释出来,那你就生心了。最简单的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升起大宝,巴米──莲花。吽──破碎。咒不是不可以翻译,大悲咒都可以翻译,但是翻译以后,心就不容易统一了,使持诵的人不易到达念而无念。佛法入门是以无念为开始,而佛法的究竟就是不二法门,真正的无念就是有念啊...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32128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