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23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泛论(六)

    自知,不立所观,是真正知其自身,从而若 称为绝对的,则无能所的对立,为能所未分的状态。这样子的,称为 根本无分别根本、无差别、平等。所谓的分别,在此是与差别 、区别同义,指能所之对立...的以种种异名所称的根本无 分别,此即佛陀本身,佛之本地实身。又或称之为真身,但并不是原先 有二体,而后合而无分别,应是将原是一体的,加以区分。说是分,但不 外是合。  ,就一般性质而言,以...

    宇井伯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0968624.html
  • 若不自觉修法无益

         很多学佛人的态度是“贪”各种法,就如神道教修行者一样,想要修得各种道法,用此“作法”助人(想赚钱或得名)或降服鬼神(以显示自己的威神力!)。这种贪法是很危险的,不小心就被魔所困而成为永不超脱的魔子魔孙。要知道,一个修行者若未能到达以“根本”或“后得”起用的阶段,则其所修所用之一切法都属意识心层次,功用有限。但对一个尚未自觉的人而言,“后得”或“根本”离他还很遥远。我们修法的目...

    紫虚居士

    |精进|自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07103013092.html
  • 如何应付信心危机

    掺不得,除非到明心见性之后才行。佛家的标准是得到根本以后,才能广学多闻,才能听各方的意见,看各种的典籍。因为你已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时任何书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接触,这对你只有利,没有害,可以成就你的智慧与德行,这是定功。如果你听别人的话,心就动摇,你的前途就会一片渺茫。因此,在没有得到根本之前,决定跟著老师,一步都不能离开;老师不在,遵守老师的指导原则,就是跟随老师。学一家之言,所谓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50353983.html
  • 无分别

    。亦即远离名想概念等虚妄分别之世俗认识,唯对真如之认识能如实而无分别。此属于出世间与无漏,为佛智之相应心品。此有加行、根本、後得等三种之别:(一)寻思之慧,称为加行无分别,又作加行智,乃道之「因」。(二)正证之慧,称为根本无分别,又作出世无分别根本,乃道之「体」。(三)出观起用之慧,称为後得无分别,又称後得,乃道之「果」。另据成唯识论卷十之说,根本无分别与後得无分别智属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2359405.html
  • 紫虚居士:若不自觉修法无益

    很多学佛人的态度是“贪”各种法,就如神道教修行者一样,想要修得各种道法,用此“作法”助人(想赚钱或得名)或降服鬼神(以显示自己的威神力!)。这种贪法是很危险的,不小心就被魔所困而成为永不超脱的魔子魔孙。要知道,一个修行者若未能到达以“根本”或“后得”起用的阶段,则其所修所用之一切法都属意识心层次,功用有限。但对一个尚未自觉的人而言,“后得”或“根本”离他还很遥远。 我们修法的目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5675068.html
  • 无分别与无分别理

    有无分别的生起。③数习生,指要由现在生士用力的反复熏习、随顺抉择为因,闻思修紧密结合,才能生起无分别。  3、根本无分别三种:①喜足无分别,“喜足”指异生地闻思参悟已十分充足,已达到了闻思觉慧的...菩萨于一切法远离戏论言说,根本所证真如,非言说所能宣示,亦非世智所能了知,远离戏论、超越世智境的现观亲证,名无分别。  4、后得无分别五种:①通达思择,“通达”指通达位已往,由得根本的引发,后得...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850418.html
  •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观照纯熟,得证三乘真无漏慧。自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所谓有如是心起,即有如是境现前也。 [P1268]   五 大乘根本之现证真如   大乘者、唯此一乘,更无余乘,然不共二乘。就因位为菩萨乘,就果位为佛乘,而通因位与果位名大乘。果上不可施设、不可安立,要依因显果,所以华严以普贤行海显毗卢果海。故此亦以因位上初地菩萨之根本:以显果位及上地菩萨。根本、即证真如之。以真如为一切法之根本故,而...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342663.html
  • 专访惟贤长老:如何做人

    这个境界就不是一般的言语、思虑可以达到的,这是佛陀的内证境界,人的理智达到佛陀境界是最高的,在佛教来讲就是根本根本以后,续生后得,以悲心对待一切事物,于是,对众生宣传教法,建立三藏十二部经典,...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91882181.html
  • 禪坐與我

    大悲,處世之精神為大無畏。所謂大悲,則與感情衝動之煦煦為仁有別,謂之大無畏,則與悍不顧生死有別。所以,大悲、大無畏,皆賴智慧為之領導,無智之人,無大悲亦無大勇也。 「智慧如何求?智慧有兩種,一是根本,二是後得根本是悟來的,養來的,後得是學來的。打一個勉強的譬喻:根本如鏡子,後得如鏡中影像。鏡子不明,雖有物像亦照不進;鏡子雖明,若不照物,亦是空洞無用的。所以佛徒,先悟得根本,用此根本...

    华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4943360.html
  • 中观宗“不许诸法有自相”的问题

    师与中观宗的区别界限,是在于许或不许诸法自相为胜义有;中观宗自续派与应成派的区别界限,则在于名言中许或不许诸法有自相了。  月称论师认为,若仅破诸法自相为胜义有,而许名言中有自相者,则圣人的根本应当成为破坏“有事”的主因;又应说诸法是由成就其他空性故为空,非是诸法自空(因计诸法本有自性、自相,其自体不空。但圣根本却见为空,故圣智成了破法之因。又既自体不空,但经说诸法空时,只能约离执而说空,如...

    法尊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94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