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18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何谓三昧

    《金刚经》云:“佛说我得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重要事项之一。不只部派佛教于此有详细的阐述,到大乘佛教时,也有进一步的发挥。“三昧”便是大乘佛典中所常见的修行方法之一。 :音译阿兰那。“”,即诤论,为烦恼之异名。有三种:(1)烦恼:指百八烦恼。烦恼为诤论之根本,故云。(2)蕴诤:死。此亦为诤论之根本。(3)斗:诸有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3359866.html
  • 三昧

    修道的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魔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可以依此消除业障。加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此,下,凡无望,平等一相。辩白和争论,是有胜负心,与真理相违。’ 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须菩提回答说:‘您老人家对我的称赞...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31116363.html
  • 第一殊胜的三昧

    第一殊胜的三昧  超定  须菩提得三昧   佛陀在金刚会上问须菩提尊者:“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那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所...

    超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1468974.html
  • 之辩”导读

    之辩”导读   黄国达   --------------------------------------------------------------------...写成,阅读上可能比较吃力,不过只要慢慢阅读,细心思考,相信读者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佛法之根本在“缘起”,“无我受者,善恶业报亦不失”,...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2557486.html
  • 平等普显现、和共住

         我们出家人住的寺院是以平等、六和合来管理的。六和合以前讲过就是身和同居、口和、意和同解、戒和同修、见和同悦、利和同均,所以叫“和共住”。今天和大家讲讲“平等普显现”,这个“普”字...自己就取了一个名字叫“平等普显现、和共住”,这充分体现了寺院平等、和合共住的原则。下面我们看一段圆悟佛果禅师的普说。   一向据令而行。呵佛骂祖截断众流。直得释迦弥勒文殊普贤退身无路。...

    明一法师

    |体验|心得|平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7231731023.html
  • 出世与入世的之辩

    出世与入世的之辩  评如石法师之〈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上)(1)  释昭慧  前|言  《香光庄严》第六十六、六十七两期相继刊出释如石法师的大作长文,题为〈...示范,笔者希望:这是一场于论辩双方之“进德修业”有益,而让真理愈辩愈明的“之辩”。  著名的佛教史家蓝吉富教授,在笔者掀起“废除八敬法”佛教女性边右馔鹘y佛教之反弹后,率先使用“后印顺学”一词,来...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855703.html
  • 大乘三系的商榷 (摘自‘之辩’ )

    大乘三系的商榷 (摘自‘之辩’ )  印顺导师  大乘三系,即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创说于民国三十年。我说此三论的意趣......是:凡是圆满的大乘宗派,必有圆满的安立。一、由于...  怎样来分别三系  现在,先声明大乘三系的意趣......。  一、性空唯名论:依‘般若’等经,龙树、提婆、清辨、月称等论而安立。依这一系说,一切法自性说,为最根本而最心要的。离却性空,生灭无常,...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2357484.html
  • 与圆融——《维摩诘经》的核心义理对宗教对话的贡献

    与圆融---刘朝霞  ——《维摩诘经》的核心义理对宗教对话的贡献  主题词:,圆融,实相,空观,宗教对话  内容提要:佛教从其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与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传统宗教—婆罗门教,以及同属沙门团体的耆那教等众多新兴宗教的关系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维摩诘经》为中心探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在宗教对话中表现出的两大特色:与圆融,并进一步讨论佛教如何基于自身的理论特色在今日的全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0966653.html
  • 月溪禅师答:只要见自性,自性即三昧,三昧即自性,是否?

    ,这个用功,是脑筋的作用,不能见佛性,是有余涅槃;佛的意思,是要令他们入无余涅槃三昧,很多人解释三昧,是正受正定正住持,三昧名字很多,如华严三昧、楞严三昧、有相三昧、无相三昧,三昧者,...  北京李广权   问:金刚经云:“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想,若非有想,若非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很多人讲,有色有想想是指天上,什么天什么天,在我的见解,须菩提...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90211017.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六和敬?

      如本法师答:僧是和合的意义,而和合复具有二义,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僧众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之道理,事和共有六项,即所谓六和敬。一、身和同住:就是身体和平共处。二、口和:就是...左:   六和敬:   理和:证择灭   事和:身和同住、口和、意相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26501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