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徐恒志居士:学佛随笔

      徐恒志居士著  1.  知有生必有死,普天下曾无一人逃得,余于是而学佛;知心性是一而苦乐不同,余于是而学佛;生不知所自来,死不知所从去,悲欢离合,匆匆一生,万象森罗,真理何在?余于是而学佛;世界...艰钜皆我炼智炼力之处,随处皆我之学校也。’故修大定大慧者,不慕山林,不厌尘俗,工作生活,一切照旧,但心已出离,种种境界,无所黏著,喜怒哀乐不动于心。大心居士,当从这里下手。融一分境界,证一分本智,消一分...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4742862.html
  • 徐恒志居士: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一、总纲分   二、色空分   三、本体分   四、妙用分   五、果德分   六、证知分   七、秘密分   心经是一本文字简要,内容丰富的佛教经书,也是理事圆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4842863.html
  • 徐恒志答:所谓的佛性究竟是什么?

    明昧的不同。诸佛因悟此性而成道,众生因迷此性而流转。(徐恒志居士著《有关佛性答问》)...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6464978229.html
  • 徐恒志答:什么叫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一般说来,佛灭后五百年是正法时期,因各种法制、仪式均未更动。再一千年是像法时期,这时所行的是像似正法的佛法,故叫像法。这以后一万年就是末法,在这一时期,去圣更远,教法渐衰,接近末微,故叫末法。照这样算,现在已开始进入末法时期。以上是从总体上说。若按修证来说,有教、有修、有证,就是正法;有教、有修而无证就是像法;有教而无修、无证,就是末法。(徐恒志居士著)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1204282561.html
  • 徐恒志答: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三根普被摄收?

    问: 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三根普被摄收? 徐恒志答: 因为这个法门收机最广,下手最易,不劳分别考究,只要蓦直念去,念念即佛,当下圆成,一句弥陀,即是实相、不同偏渐修法,故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上根人念到理一心不乱,便同破无明的法身大士;中根人念到事一心不乱,便同断见思惑的阿罗汉;即使下根凡夫,惑业未消,也可仗信愿的力量,带业往生净土。(徐恒志居士著)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22181885191.html
  • 徐恒志答: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如何?

    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可见,在世能“觉”,便是出世。佛法与人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徐恒志居士著) ...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041982203.html
  • 徐恒志答: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殊胜中之殊胜?

    即是法界全体。所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第一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徐恒志居士著) ...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04465485194.html
  • 佛海拾趣序

    徐恒志居士著  宗教几乎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诞生,而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协调和补充,往往成为社会安定繁荣的一种因素。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随著汉译佛经的流传,佛学与道家玄学相结合,曾使佛教有过较大的发展;尤其南北朝时期,在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同时出现...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4942865.html
  • 印光法师答: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不易契入。而提起一句洪名,妄想立即转化,简单易行,故持名最为殊胜。(徐恒志居士《幻斋随笔》)   修净土的人走哪条路才是捷径?   有四种方法,其中以持名为捷径。念佛四种方法即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增广文钞卷一复吴希真居士...

    印光法师

    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574411472.html
  •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

    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徐恒志居士著  (一)  (二)  (三)  (一)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后,近二千年来,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护持、译述与弘扬,不断演变和发展,并与我国的传统...难以充分表达,正像六祖所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啊!林凡音居士有鉴于此,继佛陀的遗教的编写和观无量寿佛经的译义后,边学边用,又发心以白话译义方式,译述了六祖坛经,使之进一步通俗化、明朗化,以适应初学...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5642875.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