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1篇,用时20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实知见,方能解脱

    http://www.fjdh.cn/Item/87741.aspx
  • 佛学、心理学与个人成长

    如实了知),便生起眼、知识、智慧、如实知见和光明。   “这就是感受的生起”:如是比丘,于此从前不认知的事(能够如实了知),便生起眼、知识、智慧、如实知见和光明。   “这就是感受生起的法则”:如是比丘,于此从前不认知的事(能够如实了知),便生起眼、知识、智慧、如实知见和光明。   “这就是感受的息灭”:如是比丘,于此从前不认知的事(能够如实了知),便生起眼、知识、智慧、如实知见和光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4252713.html
  • 佛教中学预备班

    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一课------论藏基础必知 智慧以如实了知诸法的自相与共相为特征,以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为作用,以远离愚痴为现状,以正定为直接原因。   什么是诸法?   即心法、心所法、... 为了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不再执取心法、心所法、色法。   有怎么样的意义呢?   如果有人不如实知见而执取心法、心所法、色法,此三法如果无常、如果不圆满,就会因此生起忧愁悲伤,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253369.html
  • 佛陀的启示

    人们都相信佛陀出生为太子,后来出家而得道的,其实佛陀成佛以来,已经过无量无边的岁月。在这无量无边的岁月里,佛陀常在此世间,作为永恒的佛陀,尽知众生的种种个性,而以种种方便救度众生。   唯佛如实知见世间事,所以,佛陀不说此世间的事是真实的,也不说是虚假的,不说是善,也不说是恶,只是如实显示而已。   佛陀教导说:“一切众生应依其个性、行为、信心,而广植善根。”   佛陀不仅以言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4443790.html
  • “分别”与“执著”

    才有种种判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分别”,除非这些功能出了问题。  人之所以有烦恼,问题不在有“分别”能力,而是在“无明”──不能充分“分别”,不能“如实知见”身心状况、苦乐、善恶等的本末因缘。...即使知道“求不得苦”也“无法自拔”;乐受的滋味和期待,使人贪恋胶著。  不能如实知见缘起、“分别”善恶,所以有偏见、任性、滥情等“执著”所引起的种种苦恼。要消除“执著”的苦恼只有从如实“分别”下手,从“...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3552818.html
  • 生命本能与四念处

    答佛洛伊德的问题或解决生命本能的问题,唯有回到四念处来,以“身念处”、“受念处”来观“本我”,彻底开放而无压抑地体会(味是味)几番,无压抑不是放纵,因为放纵会导致散乱,散乱就无法专注,不专注就无法如实知见如实知见什么?如实知见紧张生灭与转折,如实分别知见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继而修“心念处”,如实之见期待不期待,继而修“法念处”,如实知见“自我”是否太在乎他人的承认、是否太在乎“恶势力”的威胁...

    张大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752964.html
  •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不能得到清净行的法益。 经文背诵虽不多,但确实奉行,灭除贪、嗔、痴,如实知见,内心清净,生生世世不再执著的人,真正得到清净行的法益。   有两位出身高贵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娴熟于唱诵并弘扬经文。他教导众多比丘,而成为十八个比丘团体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比丘则在热切精进的修行之后,证得阿罗汉果,并且透过止观的...

    达摩难陀法师著

    |知识|证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22272086795.html
  • 帕奥禅师答:为何同样是阿罗汉却有如此的差距?

    问:在《如实知见》一书中(第170页)禅师曾提到:「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阿罗汉道与上首弟子的觉智相应,而婆酰的阿罗汉道只与大弟子的觉智相应;上首弟子的觉智高过大弟子的觉智。」除了积聚波罗蜜所需时间的长短之外,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他们之间的差异吗?为何同样是阿罗汉却有如此的差距? 帕奥禅师答:就证悟阿罗汉果这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是相同的。然而,正如佛陀在《中部个别经》中所说的:舍利弗尊者具有高超的智慧...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阿罗汉差距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9145689933.html
  • 彻见如来的第一步

    俏皮地拆字,我们可以把如来拆成“如”其本“来”,也就是说,认识任何事情(一切人、  事、物),我们要还其本来面目而不增不减地如实知见,不可以捕风捉影、加油添醋,一般人习气上喜欢夸大所见所闻,或以一己  好恶专挑自己捕捉的事象,或则涉及知识能力不足,只能如瞎子摸象,就自己触摸能力所及说说自己的想像,其结果当然是以讹传  讹而无法如实知见。我们要想“如”其本“来”地知见一切事象,首先就要拿掉有色眼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4240449.html
  •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

    。为了提升生命,在佛法上有具体的实践次第:由正念正知下手,依次而有「守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身轻安、乐、定、如实知见、厌、离欲 、解脱」的达成,最后证得涅盘,这便是生命教育的目标。   ...,要想解脱一切贪瞋痴(即,淫怒痴),就必须训练自己的内心,依次达到(1)持戒,(2)不悔,(3)欢,(4)喜,(5)轻安(止),(6)乐,(7)定,(8)如实知见,(9)厌,(10)离欲,(11)解脱...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34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