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经中有关“感受”的章节

    PathamaAkasaSutta   二、禅修者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他到森林中,或到树下,或到隐僻无人之处,盘腿而坐,端正身体,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围的区域,保持觉知,觉知呼吸时气的出入情况。   长时,他清楚了知:“我长。”  出息长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长。”  时,他清楚了知:“我。”  出息时,他清楚了知:“我出息。”  他如此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而。”  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449341.html
  • 佛教修定方法简介

    时知我出息长,出息时知我出息长时知我长,时知我。念息时思维集中于出入的始终,即出息时从脐至鼻端,息时从鼻端至肚脐。   第三是调心。即设法使全部精神意志集中于一个对象上,...。修定的人不取声,不取气,而取微细的进行呼吸。为了使散乱的心渐渐地静止下来,此时可以应用一点数息观,即每一次出入息默数一下,在出息时数或息时数都可以,但数出便不数,数便不数出,数息时置心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0541588.html
  • 罗云尊者修持安般法门

     罗云,若修此法者,应当于闲静无人处,正身正意结跏趺坐,心无杂念。意念鼻端,出息长知息长,长亦知长;出息知息亦知;出息冷知息冷,冷亦知冷;出息暖知息暖,息暖亦知暖;尽观身体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知有,有时无息亦知无;如感觉从心出,知从心出,感觉从心,亦知。能如此修习安般法,则无愁忧、烦恼,获大果报,如饮甘露。”  至此,佛陀已将安般法要尽授于罗云尊者。  罗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149952.html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二)

    一、长时,他觉知:『我长』;  出息长时,他觉知:『我出息长』。  二、时,他觉知:『我』;  出息时,他觉知:『我出息』。  三、『我觉知息之全身而』,他如此修行;  『...气息。如此数息时,你将能使心专注,平静单纯地只觉知气息。  能如此专注至少半小时之后,你应继续进行到第二个阶段:  一、长时,他觉知:「我长」;  出息长时,他觉知:「我出息长」。  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3649249.html
  • 佛教心理學的實踐面

    正念正知,因而可使散亂的心不再徘徊,這是佛教心理訓練的一個核心基礎。《念處經》又說:  比丘者,念即知念,念出息即知念出息:息長即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即知,出息即知出息;學一切身,學一切身出;學止身行息,學止口行息出。  這段經文就是在教導「出息念」。此處指出,禪修者要對自己當下的、出息要清楚明白,這也是佛教心理訓練中常用的一個方法。前已提及「出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340253.html
  • 安般念业处诸源的比较

      1。或长,而知∶我在长,又长出息者,知:我在长出息   2。又,知∶我在,又出息者,知∶我在出息   3。修习∶我觉知 () 全身而,修习:我觉知 () 全身而出息   4。修习∶我止(平静)身行而,修习∶我止(平静)身行而出息   念处经(南)   1。或长出息,知予长出息;或长 ,知予长。   2。或出息,知予出息;或,...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3784599.html
  •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

    核心基础。《念处经》又说: 比丘者,念即知念,念出息即知念出息:长即知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即知,出息即知出息;学一切身,学一切身出;学止身行息,学止口行息出。 这段经文就是在教导「出息念」。此处指出,禅修者要对自己当下的、出息要清楚明白,这也是佛教心理训练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前已提及「出息念」可以灭除「寻思增上者」的分别心。《念处经》又说: 比丘...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447826.html
  • 论数息观的修证

    没有。由於年龄的不同,有长短,比如少年人长,出息;老年人,出息长;中年人出入不长不短。又因脐边的风相发动,出入就相似相续,当出到口鼻以後即灭,比如气球中的风,打开即减。假使用嘴吹它...,所以心粗息。比如一个人在恐怖的时候,往山上走路,并挑着重担,这时的出入名为。   (2)念息长:在修随息时,呼吸已趋於精细,得平均微微寂静的境界。   因心静内住,随心,所以则息长,如...

    诚 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056529.html
  • 人間淨土的達成

    如何修「出息念」呢?南傳《大念住經》說:  盤腿而坐,端正身體,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圍的區域,保持覺知,覺知呼吸時氣息的出入情況。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長。出息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  因此,在修習出息念時,便是觀察自己鼻孔處氣息的自然進出,對呼吸的長了了分明,不被妄想所中斷。由於呼吸是時時伴隨著自己,因此人人時時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040249.html
  • 佛法的修行方法(一)──四念处:《念处经》

    墨绳,用□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 “比丘者,齿齿相著,舌逼上□,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旋捉,自在打锻。” “比丘者,念即知念,念出息即知念出息。长即知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即知,出息即知出息。觉一切身,觉一切身出。觉止身行息,觉止口行息出。” “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2553552.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