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1篇,用时5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理净法师答:在理上我是唯一的,对吗?

    不二法门”。从佛教大乘经典而言,真如是一、涅槃不二者,皆是佛方便而言。而真正佛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一种离言绝相的境界,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所以,禅宗有&...

    理净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63077742.html
  • 龚佛龙居士往生记

    市政协常委等职。他曾三次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出席全国粮油工业先进代表大会,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和邓小平等领导的接见。   龚老居士在青年时代就皈依三宝、信仰佛教。龚老居士退休后,芜湖市宗教局授予他筹建芜湖市佛教居士林,后任林长。在此同时,又任芜湖市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   龚老居士对佛教大乘经典的研究颇深,二十年来,他在《法音》、《台州佛教》、《浙江佛教》、《广东佛教》等杂志上...

    觉宁 中国

    |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110142015.html
  • 明贤法师:澳门回归七周年祈福大典上的讲话

    由对外友协、玄奘研究中心、中佛协、重走组委会等机构主、承办的一次大型国际佛教文化交流活动。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将中国佛教大乘经典回馈印度,为中印搁置了近50年的玄奘大师纪念馆工程送去了支持,也为中印...最大限度地重走了玄奘大师西行的取经路。 路途上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今日的中国,已不仅只有如往昔大唐的富足繁华,沿途我们不断发现:华夏文明留给别国人民的巨大影响,也发现了汉传佛教带给各国人民的...

    明贤法师

    |明贤法师|西行|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1941417358.html
  • 庆回归 贺千年

    宣布皇帝恩威的同时警告葡萄牙人不要参与贩卖鸦片,葡萄牙人毕恭毕敬,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在为官治理地方的同时,又工笔书写佛教大乘经典传播于民间,用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精神,从思想上构筑起...千年”的祈福法会,意义实在重大。爱国爱教是我们佛教的优良传统,慈悲的佛陀于报“四恩”中,就教导我们要报,国土恩”,所以于此盛会中,我们厦门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起,心中无比激动,以能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圣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267455.html
  • 海藏寺之谜

    ,寺在其中犹如“海”中藏寺,故而得名,并撰写了一副“海里藏寺寺藏海,林间涵湖湖涵林”的回文对联,以和寺名印证。而武威籍学者李鼎文先生经过爬经梳典,多方考证,认为“海藏”是佛教用语,相传佛教大乘经典藏在大海的龙宫中,故称“海藏”。收入《大藏经》的鸠摩罗什译的《龙树菩萨传》中,即有龙树求经心切,大龙菩萨接他入龙宫以经典相赠的记载。唐朝李德裕在《赠园明上人》诗中写道:“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经海藏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4182926.html
  • 《金剛經》四句偈言探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最后一句偈言,也是“金刚经”的精髓,佛陀慈悲,最后特别提醒众生,用四种不同的善巧方便比喻,来告诉我们,生命无常,人生如梦,珍惜生命,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道理。 一切有为法:此乃指因缘之法,因缘法比较广,而且很深奥。所谓无处不在的“因缘”,无处不在的“无明”,无处不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1255712.html
  • 《金刚经》四句偈言探讨

    《金刚经》四句偈言探讨  《金刚经》四句偈言探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最后一句偈言,也是“金刚经”的精髓,佛陀慈悲,最后特别提醒众生,用四种不同的善巧方便比喻,来告诉我们,生命无常,人生如梦,珍惜生命,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道理。   一切有为法:此乃指因缘之法,因缘法比较广,而且很深奥。所谓无处不在的“因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1460653.html
  •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的教化精神,在印度固有宗教的婆罗门教中,已经存有典范。所以佛教大乘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指出他在远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原始名号,称为“正法明如来”。他与中国唐代中叶传入日本的佛教密宗的昆卢遮那佛...出发的。   应化利物的形式:根据佛教大乘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等等的记载,观世音菩萨为了达到慈悲救世的愿望,他能够以种种不同的化身而应化利物;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就说他:“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

    南怀瑾先生讲述

    |观音|观世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10471183.html
  •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教化精神,在印度固有宗教的婆罗门教中,已经存有典范。所以佛教大乘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指出他在远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原始名号,称为“正法明如来”。他与中国唐代中叶传入日本的佛教密宗的昆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化利物的形式:根据佛教大乘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等等的记载,观世音菩萨为了达到慈悲救世的愿望,他能够以种种不同的化身而应化利物;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就说他:“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他能够以比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0940912.html
  • “贪嗔痴”的探讨

    ,应作如事观。  这是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的最后一句偈言,也是“金刚经”的精髓,佛陀慈悲,最后特别提醒众生,用四种不同的善巧方便比喻,来告诉无明的众生,生命无常,人生如梦,珍惜生命,精进修行,脱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4854511.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