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4篇,用时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济群法师答:自依止、法依止的“止”,当作

    济群法师答:   依止,就是依赖、追随。“依”和“止”不能分开理解,这个“止”,不同于止观的“止”,那...

    济群法师

    自依止、法依止的“止”,当作?|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83477851.html
  • 门肃法师答:诸相非相?

    有心无相 相随心生 有相无心 相随心灭 ? 门肃法师答:诸相即一切相,即凡所有相。只须彻底明了一切相皆是虚妄,即不逐妄,即知有真。故见诸相非相,则相不能障性,即见如来,何必灭相,即相可以见性。所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扩展阅读: 更多门肃法师佛教问答 ...

    门肃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1078129.html
  • 雷音寺的“雷音”二字

      雷音又叫天鼓雷音,是一尊佛的名字。   (佛名)Divyadundubhimeghanirgho&sdotblw;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于中台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盘之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260225.html
  • 问:释迦佛八相成道

    释迦一生事迹,大略分为八相。一降生,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 ,七转法轮,八入涅槃。或谓无“住胎”,而于“出家”下加“降...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9131979321.html
  • 问:佛的十大名号分别做

    3、正遍知:又云等正觉。即无上正等正觉,无所不知。 4、明行足:明指理,即智慧;行表事,含福报;两足尊义具足。 5、善逝:善为菩提,逝指涅槃。 6、世间:祖德云:“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故名世间。” 7、无上士:祖德云:“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无上士。” 8、调御丈夫:祖德云:“...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5277812.html
  • 问:《阿弥陀经》中提到的一生补处

    “一生补处”: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或译作一生所系。因经此生的系缚即可补佛位处,故称一生补处,略称补处。 《无量寿经》卷上:“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1978138.html
  • 问:现身佛与法身佛有区别?作?

    现身佛,经云化身佛。因变化而现起,如世俗化装然。又云应身佛,因众生所感而应现,如对人道则以人身应而现人身。法身者,一切事理统称为法,身积聚义,又依止义,此佛为一切法所积聚,又一切法所依止者,故名...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8250885162.html
  • 愿消三障诸烦恼的“三障”作

    慧律法师答:三障就是惑、业、苦,就是说我们现在都是迷惑,迷惑以后就再去造业,造业就继续再受苦,受苦就会再迷惑,惑、业、苦,惑、业、苦,这就叫三障,就像车轮一样,今天我们没钱,我们不懂得去赚钱,却跟...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21073885199.html
  • 范古农答: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不知

    问: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不知。   范古农答:不净观者,观一切物悉皆不净也。先从自身观起,若眼有泪,鼻有涕,耳有末,口有唾,身有污汗,乃至脓血遍体,尿屎满腹,纵日日澡浴而秽不加损,其不净也如此。他身亦然。推而广之,遍观一切。此为不净观。慈悲观者,以善待人,犹母视子者曰慈。矜人之苦,犹母怜子者曰悲。作此观者,先须设想有人于此,我爱之,我怜之,久久纯熟,乃推而及于一切人物。...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95212777.html
  • 理净法师答:“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

    问: “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 理净法师答: “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此段经文出自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品中。这一品主要是慧能大师为当时地方上的名人之士(士庶)讲如何忏悔自己罪业的方法。一般人都只看到眼前(今世)的贫富贵贱、名闻利养,当慧能大师讲到现在受者皆前世善恶业所感时,大家...

    理净法师

    理净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4/1727037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