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弘扬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

    借鉴和推行。佛教道德实践以“自作自受”的三世业果为基础,以“离苦得乐,了生脱死”为终极意义,以戒定慧三学为实践总纲。佛教徒一切克己利他的道德言行,都能直接地关乎他本人的幸福。在每一个道德言行付诸实践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3663376.html
  • 吃亏者与占便宜者轮回报应故事

    庵去世。   没有三世业果的正见,确实看起来天理很不公平,因为赵凡家世代贫苦,父亲受赵盈家欺负,儿子还要给他孙子家打工,真是奇耻大辱,不杀不足以解恨。可是以业镜一照,才知道占便宜的吃亏,吃亏的占便宜...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轮回|报应|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8275619677.html
  • 佛教的道德思想与实践能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的社会风尚,凸现民族高大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凡此都能极大的充实与丰富公民道德建设内容。   第二,佛教道德实践的一些原理与方法可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借鉴推行。佛教道德实践以“自作自受”的三世业果为基础,...自作自受”的业果思想,面向未来行善积福的观念可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以一定的形式加以提倡,以利增强人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使其有所畏惧、有所取舍。佛教戒定慧的修学方法也可以加以创造性地转化整合为—套既有传统精神...

    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3763378.html
  •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此生造业又招来生受果,故有情流转三界出没四生,皆是三世业果相继。在教理上特显示者,为十二有支缘起,说有情的生死流转因果。由此广推及一切法的缘起亦不出此十二有支。有情的各个报身,是由各人的自业所感,依报...  三十三年秋在汉藏教理院讲   (杨慧英输入并校对)   一 人生佛教之层系   甲 无始终无边中之宇宙事变   乙 事变中之有情众生业果相继   丙 有情业果相继流转中之人生   丁...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5142185.html
  • 佛教心理学鸟瞰

    ,以无明缘起和爱贪缘起为根源,建立价值心理学和批判的人生观,并进而概括为阿赖耶识缘起和业感缘起理论,以建立三世业果轮回理论,说明人生发展的历程及其因果。知、情两分及缘起,似乎是心理学性质的;人生观似乎是哲学性质的;而业果轮回似乎是伦理性质的。三世业果缘起理论,若排除伦理性,又似乎是一部发展心理学。看上去,佛家心理学分支烦广,但在佛教,这是统一的,是人生觉道之所由。佛家心理学如此繁广,但可以用一种...

    惟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60490532.html
  • 阿罗汉

    在阿罗汉身上,彻底究竟,所以又称为明。天眼明是能知未来的;宿命明是能知过去的。漏尽明以外,特别说这二通为明,就是对于三世业果明了的重视。阿罗汉有这样的殊胜功德,所以是‘世间’的上‘上福田’,应受人天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739447.html
  • 《西方确指》序

    生生世世,不离此祸。如梁武皇时,八人以兵乱各散。今日又遭兵变,逃窜无地。可见众生不能超三有、获无生,毕竟因缘业报,分寸难免。汝等幸而不死,亦大险矣。三世业果,可惊可怖。汝等尚不一心办道,早出苦轮,隔世他生...犯。当守护清净,如白璧明珠,了无瑕玷,斯成戒品。盖戒为三世诸佛入道根本,勿同儿戏。又若住静参方,更宜亲近善友,远诸庸劣。亲善则道业易成,近恶则戒行易失。此二语,终身学道之要,慎之记之。”  马永锡兄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94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