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7篇,用时38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净

      清净   怎么样才能成就智慧?   依靠清净可以成就智慧,证达二种神圣的涅磐。   什么是“清净”?   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除疑清净、道非道智清净、行正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什么是智见清净?   亲证四种圣果的四道智是智见清净。这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的道智。   总而言之,清净也就是戒律、禅定、智慧的佛教三学。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5960749.html
  • 佛教中学预备班

    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二课------清净 怎么样才能成就智慧?   依靠清净可以成就智慧,证达二种神圣的涅磐。   什么是“清净”?   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除疑清净...并随顺此直观智慧。   什么是智见清净?   亲证四种圣果的四道智是智见清净。这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的道智。   总而言之,清净也就是戒律、禅定、智慧的佛教三学。 佛教中学预备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253369.html
  • 在柔佛一夜贤者禅院和Bhikkku Vajiro的访谈

    具足的话,才会继续给予二禅,三禅甚至四禅观的教导,然后再传授博奥清净法整个课程。  可能这样的见地和教授方式在教内有异议,不被接受。不过环观世上各家禅法,好象马哈希、孙伦、葛因卡这几位老师的禅法指导...世间法。心不透明是很难观察到心和物质微细生灭的过程,体验无常从而生起厌离。厌离心的生起才引发行者趋向出离解脱。佛陀曾说过:  “一个人活了一百年,而不了解生灭法; 不如活一岁而能了解之。”  清净法 ...

    湧光,廷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671417.html
  • 佛陀留下来的遗产

     此遗产有两种,即:物质及法。  物质遗产包括了比丘的四资具,即:食物、袈裟、住所与药物。法遗产则是戒定慧三学、清净与三十七菩提分。  法遗产有两种,即:世间与出世间。世间法遗产包括了世间层次的三学...邦心山”家族的成员。他们对佛法僧之功德的见解生生世世变得更清晰与明亮。一切法遗产将在他们心中增长,即:(戒、定、慧)三道蕴、清净与三十七菩提分。他们是肯定会提升至无余涅盘的众生,即断除一切烦恼且不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745085.html
  • 开悟

    )的进程,有“清净”(见《中部》《传车经》或《中阿含经》《车经》),当前南传佛教则对清净更进一步的解说而成为“十六观智”(见《清净道论》或《摄阿毗达摩义论》及其注解),修观禅者,则可一步一步自我...我见,以为有永恒不变的我)、疑(怀疑因果、缘起、佛.法.僧)、戒禁取见(邪因以为正因,邪道以为正道)。他对佛、法、僧、戒的信心是不可动摇的。他的证德还包括顶多只有次人天往返,就证得无余涅槃。证二...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252516.html
  •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

    方面颇有收获,而在行门方面,经由几位去帕奥禅林修完整个学程的法师印证,确定清净、十六观智、戒定慧的修行次第完全能和《摄阿毗达摩义论》或《清净道论》所述的理论配合。在《摄阿毗达摩义论》学习告一段落后,...发展出完整的理论之后能解释轮回和无我,是否能以有别于清净、十六观智的修行次第去亲证?这是我学了《摄阿毗达摩义论》后急于想要彻底明白唯识学理论的原因。  现在就我对上座部论藏的粗浅认识(来自于《摄阿毗...

    罗庆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4052425.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修所成慧系于色界何地  六、 修所成慧在修道阶位中的定位  (一) 《大毗婆沙论》的主张  (二) 《清净道论》的主张  、 结论  关键词:1. 修所成慧 2. 近行定(近分定) 3. ...的依据,因而开展出不同的修道次第。30简而言之,说一切有部是依于三贤四善根位入正性离生的;而赤铜鍱部则依于《中部》的〈传车经〉31中所提到的“清净”32为修学次第入正性离生,而向于解脱。   随著...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七十七智”与“度疑清净”之关系探究

    无为”之诤议吧!  “法住智”在觉音的诠释中,涵义极广,从清净的“度疑清净”为始,乃至“行道知见清净”末端的“随顺智”,皆通名为“法住智”的范畴。由于其涉猎的范围太多,所以本文特锁定于“法住智”的起点...阿含经》“车经”(大正1,429c28~431c12)称为“疑盖净”及《中部》24“传车经”(日译南传(九),p.273)称为“断疑清净”,但是都无对其下任何定义。)  在契经中没有明显的分说“度疑...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4.html
  • 原始佛教的心

    清净说或十七阶段说等。以下就简单介绍之。   清净   [50]首先所谓“清净”,是《中部》24《传车经》中所说的阶段之修道法。[31] 即:1.戒清净,2.心清净,3.见清净,4.度疑清净,5.道非道清净,6.行道智见清净,7.智见清净。巴利佛教最大之纲要书,五世纪佛音(Buddhaghosa)所作之《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有详细说明清净的修行道。清净  可以为...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 阿罗汉的足迹(一)

    巴利圣典所展示的修行次第:戒律、禅定与智慧。换言之,他们不应该在圆满戒律之前,松懈了禅定的修行,或者在具足禅定之前,延迟了智慧的修行。面对“清净道”的次第: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他们不应该在前一阶段未圆满之前,便松懈了其余清净支的修持。既然他们尽可能地累积波罗蜜种子,就应该将戒律、禅定、智慧累积到极致。  不需要固守既定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042068.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