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实修指导>>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发菩提心时如何将总相的发心与当下的着眼点结合起来?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4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发菩提心时如何将总相的发心与当下的着眼点结合起来?

 

  生西法师:颂词中说,如果不愿让人获得利益的话,当然就更不愿意让人获得觉悟,因为这点利益和觉悟的利益相比较,根本不算什么。觉悟是非常大的一种利益,不单是获得财富的问题。比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本来的佛性已经觉醒了。对一切众生来讲,最殊胜的财富就在我们内心当中。如果我们愿意众生显现内心的佛性,对众生获得利益就应该更加愿意。如果我们能够容忍别人获得一百斤黄金,按理来说,更能容忍他获得一钱黄金,大的方面都能容忍,为什么小的方面不能容忍?我愿意对方获得正等正觉的觉悟,我为什么不能愿意对方获得一点点世间的利益呢?其实应该愿意才对。

  所以这里讲,“妒憎富贵者”——对富贵者产生嫉妒、嗔恨,“岂有菩提心”,难道真的有菩提心吗?不可能有菩提心。有时我们想,我是愿意对方成佛的,但我不愿意他获得钱财,就是说容忍他获得觉悟,但不能容忍他获得眼前的一点收益,这是错误的想法。

  这个问题前面分析过,上师在讲记中也讲过这个问题。愿意一切众生成佛,是一种总相的发愿,对自己没有利害关系。而当前我的怨敌、竞争对手,他获得了钱而我没有获得,这时就容易产生不悦意的想法,因为和自己的利益得失直接挂钩了。一方面,我们要总的发心、广大地发心,要让一切众生获得觉悟,同时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当前的、比较具体的小事情上面。比如说愿对方获得利益,愿对方离开痛苦,愿对方获得财富,愿对方获得心灵的安乐等等。只有从这方面去观修,当别人真正获得的时候,我们内心中就会非常愿意了。

  但是,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愿对方获得一点点钱财上,比如说我们通过观修,愿一切众生、乞丐每天都能够获得一百元的收入,愿穷人、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够看得起医生,穷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穷人都能够获得好的工作等等,假如每天我们只是在这些细节方面观修而忽略了大的方面,那我们的发心也是有局限性的。只有把两个方面都结合起来,一方面从总体、全面来观修,愿一切众生获得觉悟,这方面是大的一种发心,然后在这个大的发心里面,再愿单个的众生获得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快乐,这种心态才是比较圆满的。

  如果把重点放在只是愿一切众生都获得觉悟上,这很容易沦为一种高谈阔论,只是愿总相的众生获得快乐和成佛,但是当前的众生获得快乐你就忍受不了,可能出现这种过失。同样,如果把注意力只是放到细节方面,忽略了大的、总的、全盘的众生成佛的利益,发心就有局限性。只有一方面愿总相的众生获得觉悟,另一方面也愿单个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能获得眼前的利益,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好了,这样不管是从局部、从全局,还是从战略、从战术哪个方面观察,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心和修行的方式了。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