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实修指导>>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如何看待修法中期盼觉受的心理?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如何看待修法中期盼觉受的心理?

 

  生西法师:当然,不着急不是让我们去懒散,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有时我们自己太过于着急的缘故,往往就会错掉很多最宝贵的经验、很多好东西。我盼着发生奇迹,马上发生一个惊天动地的转变,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学到佛法,明天就想成佛,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我执的体现。如果不着急,慢慢学下去,因为学习佛法也是消亡我执的过程,如果感应迟迟不发生,我希望的东西不出现,就是在打磨我执、打击我执。对我们来讲,不学习佛法或者学习佛法不顺利,就感觉很挫折,很失败。其实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个失败是谁在失败?是我执本身在感到失败,这是个好事,是好现象,这个我执受到打击了。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经过一次次打击之后,我执心就慢慢平复了,就能更加清楚、冷静地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在修法的过程中不要太冒进,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是因冒进而来。

  如果我们踏踏实实慢慢去学、去修炼,虽然不会一下子发生很大的转变,但关键是心相续会逐渐逐渐地改变。佛法肯定是有利益的,不管我们是在闻思还是打坐,它肯定会发生。就像打坐的人,坐了一百天,可能九十九天都没有任何的动静。比如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观修弥勒菩萨十二年,一点反应都没有,连个善梦都没有做过,但是最后,他还是亲见了弥勒菩萨尊颜。其实他的改变在第一次观修的时候就开始了,但只不过这个改变比较微小,是次第发生的。最后当他看到老母狗时,十二年当中累积起来的资粮一下子爆发了,他对母狗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大悲心。大乘菩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大悲心。依靠这种大悲心不可抑制的爆发,之后就发生了弥勒菩萨的显现。虽然十二年观修,没有一次善梦,但是依靠这十二年的累积最后才出现这个善果。

  对我们而言也一样。我们修佛法时,如果几个月没有出现什么感应,我们就好灰心,其实以无著菩萨这么利的根基,他是佛授记的人,也曾经十二年没有生起一个善梦。这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启示:第一,我们是什么根基?第二,我们积累了多少资粮?我们在十二年当中是不是精进地修习?都要观察。所以我们几年、几个月没有反应非常正常,还要继续学习。

  有个大德在讲到这个问题时说:如果你在几个月、几年当中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因果错乱,而是因果不虚的表现。为什么不会出现感应?就因为因果的资粮还没有达到。它因缘没有聚集,所以不会发生显现。什么时候出现了果,说明因缘到了,在因缘没有到之前,都要努力修行。该闻思要闻思,该修行要修行。今天累积,明天累积,不断地累积下去,就如世间有言“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只要耕耘了,你不想,收获都会来;每天想收获,想得太多了,反而忘记了种因——耕耘的事不做,每天只是空想我怎样才能马上收获,空想今天证悟、明天证悟,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忽略了因缘的累积,其实没有意义,果是不会发生的,没有理由发生。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要经过很多的磨炼、挫折,这对修法来讲是有意义的。

  只要我们累积,变化就会发生。每一句佛号、所听闻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的佛法,其实都在引发我们相续的转变,只不过每次的转变很微小,我们一下子感觉不到。但只要它仍然不断地在转变,大的转变总有一天会到来。我们想想无著菩萨的公案,对我们会非常有激励。虽然我们发了菩提心,现在好象感觉没有力量。但是不要紧,只要我们修下去、学下去,这种转变绝对会发生。我们自已也是这样的,每天学习好像看不出转变,但是过几年回头一看,才发现几年当中又成熟了不少,我的承受力、安忍力,对佛法的认知等都进步了许多。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真正正视时间的问题。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承受,总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收获和回报。

  在修行过程当中,如果有人在旁边催促你应该找一个更快的道路,你照着走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其实还在原地踏步,浪费很多机缘和时间,现在不应该太冒进。有些人认为:我现在已经多少岁了,很着急。其实越这样,越是不能着急,越应该把修习的路看清楚再走。如果自己没有正知正见,有可能走得越快偏离正道越多。这里稍微发挥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和修法、颂词还是有一点关系,没有离题太远。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