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道前基础>>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如何做方能成为增长福德的因?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2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如何做方能成为增长福德的因?

 

  生西法师: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

  此处讲到作为一个大乘菩萨,不需要学习的知识必定是没有的,如果说不通达一切知识,就无法成为遍智,无法圆满利他。对于智者而言,如果能够如是善巧地学习和运用,所学怎么可能不成为增长福德的因呢?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佛陀是遍智,能够周遍了知一切万法,从而能够任运自成地利益众生;作为成佛的近取因——菩萨[1],如果要成为遍智,那么在佛子修学的阶段必须要遍学一切法。若给这些知识做个归纳,按照印度的传统可归纳在五明当中,即声明、因明、内明、医方明、工巧明五大类,包括了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学问。

  声明属于语言文字类,关于如何使用文法,怎样写好文章,以及怎样使用正确的语句表达等称之为声明。

  因明是逻辑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是逻辑思辨,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因明当中把世间法有条理地归类、分类之后,对其中的大类再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一通过详细的法相进行定义,再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印证等等。所以通过学习因明,可以让一个人的思想变得很有逻辑,他再去学习经论或者利益众生的时候,言谈举止会非常有可信度,这是很有必要的。

  内明主要是讲调伏内心的殊胜正法。佛法出世之前,内明是指婆罗门教的《吠陀》等教义,佛陀、佛经出世之后,内明主要就是指佛经论典之类的教言,所以现在内明就是指佛法。

  医方明就是指如何医治众生的疾病,每一种疾病的成因、用药、如何治疗、如何康复、如何让身体强壮等等都属于医方明所摄。

  工巧明就是指世间的一些技艺,比如书法、绘画、建筑、造桥、建房子等等都属于工巧明的范畴。

  所以分析之后可以了知,世间的一切学问都可以归纳在五明当中。所以作为佛子,应该要通达五明,一方面可以成为遍智之因,一方面也可以成为圆满利他的因。总体而言,佛子不需要学习的知识是没有的,如果不通达任何一个法,就无法成为遍智,无法成为利他之因。

  在《经庄严论》[2]当中也是这样讲的,如果没有通达五明的话,圣者也无法成佛。为了调伏、摄受他人,为了自己了知法义,必须要学习五明。在唐译[3]当中就讲“菩萨习五明,总为求种智”,菩萨学习五明,总的来讲是为了求种智[4]、为了成佛,分别而言也有别别的必要,比如为了解脱相续、为了调伏众生、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等等。例如,学习医方明是为了救治众生;学习工巧明是为了摄受众生,倘若某人是一个能工巧匠,知识渊博,就可以摄受很多人;若懂得了声明就可以打消别人的傲慢,让别人对自己生起信心等等,有很多必要性。所以说,一个菩萨必须要通达五明才能够成佛。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善学指能够善学一切学处的智者,通过发菩提心这个前提,去通达五明绝对会成为广大福德之事。比如说,如果有了菩提心,且通达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将其用在积累资粮方面,例如一个菩萨掌握了医术可以救死扶伤,帮助很多人离开病苦,就会成为他圆满功德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对于有这种需求的病人而言,不仅仅像世间的医生一样解除了他的痛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因为菩萨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医生,所以与他结了善缘,以后会成为进入正道的正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肯定会成为福德之事。

  再比如,菩萨若成就了工巧明,他可以通过绘画,或者其它的技艺去摄受众生。众所周知,现在世间流行追星族,那么如果一位菩萨通达很多的技巧,例如很擅长唱歌、跳舞,很多人就会将其作为自己的偶像去追逐,那么他们就会对菩萨产生欢喜心,此时菩萨再以他的身份去劝诫众人入正道修学善法是很有力量的。

  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些明星,不管是体育明星,还是影视明星,如果他一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一方面劝别人修善法、皈依佛法、放生,那么很多人会相信并愿意去做,如此可以利益很多人,或者他能够帮助众生建房、建桥也可以摄受众生,这也能成为他圆满福德之事。

  这样一来,菩萨积累资粮的手段就非常多。假如我们只有很有限的学识,就无法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资粮,或者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学识有限,只能够救度一部分众生,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的众生受苦而无法救怙。所以不管是从自己圆满福德的角度,还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菩萨都需要通达五明,才可以成为快速成佛、利益有情之因,因此此处教诫菩萨一定要通达五明。

  在学这个颂词的时候,我们想到有些祖师大德的教言,如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中提到,作为一个学佛者应该把心思完全放在修行上,至于其他的世间学问是不需要学习的。

  所说似乎与颂词相抵触,但经过分析会发现,其必要性可以分为二个阶段来抉择:作为初学者,刚刚进入佛门,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精力应该放在佛法的学习、修行上,因为他的时间、精力有限,见解也有限,所以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佛法的闻思修上,等到见解、修行稳固之后,其他的知识也不会影响他了,就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学识,掌握更多的利益众生的手段,让自己圆满更多的资粮;第二个阶段,对于已经有了力量、修行有素的菩萨而言,应该多学五明。上师在讲义当中甚至强调,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还要学习外道,了解外道的见解,从而了知如何接引外道进入佛法的修持。

  并不是所有的佛子,完全不分初学还是修行有素的菩萨,学佛法的同时一律要学外道。综合不同论典的观点:初学菩萨基本上应当一门深入学习佛法,学有所成之后应该通过学习五明进而积累资粮、救度众生。这可能是菩萨和上师在宣讲这个内容时的密意,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