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开愿法师答疑: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忏悔?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   作者:开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开愿法师答疑: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忏悔?

   同修:请问师父,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忏悔?

  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能忏的心灭了,所忏的业也亡了;“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能忏的空了,所忏自然也空了。空了,这个业障在哪里?如虚空,没了。

  证得了阿罗汉果,六道的业障你就忏悔圆满了;证得了法身菩萨,十法界的业障你就忏悔圆满了。你生天了,三恶道的业障你伏住了,你用你的福报或者你未到定的禅定把三恶道的业报伏住,只是临时把恶业压住了,要真正证圣果了,才算你六道的业障忏除掉了。

  怎么样才能证圣果呢?忏悔。老实念佛,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落实到一分两分的时候,三恶道没有了;你落实了五分,六道轮回没有了;落实了十分,十法界没有了,你就回到一真法界,就到极乐世界了。

  现在的忏悔都是浮在表皮上,为什么进不去,不能深入一层?就是你的心妄念太多了,障碍着你想深入,却没法深入!这个时候,怎样把烦恼化解非常重要。你若一边起烦恼、妄念,一边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力量就很弱,大多数都被你的烦恼障碍住了,念佛就不能有明显的效果。这时最主要的是要把自身的烦恼给忏空了,这也是个修行的过程。

  忏悔,怎么样忏呢?在佛菩萨面前用至诚的心(有一个妄念就不至诚了),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把一切的妄念都拉回来,全变成“阿弥陀佛”,至诚忏悔。不能一边念佛,还一边打妄想;一边念佛,一边想家里的人,想自己的事情——这叫有所求,业障永远也忏不了。你这是增加了业障,增加了执着。

  念佛的时候,忏悔的时候,要无所求地忏。你想解决一些问题,你想帮助你家人,你这不是在忏悔,你这是跟佛谈条件:“我在念佛,你要保佑我家人。”这是众生的烦恼,是以烦恼心来跟佛沟通,这是错误的。

  一念不生,至诚地念“阿弥陀佛”,力量才强!你的家人本来有业障的,通过你的功德,说不定就大灾化小、小灾化了,就转过来了。如果你光想:“我要念这些佛号回向给我的家人,一定会好的。”不一定有效,为什么?因为你是妄心,妄心的功德太小了,力量太小了。

  真心充满法界,真心充满宇宙,和佛感应道交。真的要像《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的婆罗门女一样,知道家人堕恶道了,真正是不休不眠至诚念佛,成菩萨了,自自然然的那些需要得度的众生,都得福报生天了。这才叫真正对你的家人好,对你身边的朋友好。

  婆罗门女一个人念佛成就,和她母亲一起同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那天都受益生天了,这多么殊胜。我们天天忏悔、念佛、回向,都在表皮,一点也深入不了,所以家人痛苦的时候照样痛苦。

  同修:佛告诉我们了,我们就是有妄心,有所求,有妄想,才那么迷。

  师:所以心量要放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要单单执着现前的几个亲人,有缘的都要照顾,但是不能执着。心量放到大的境地,他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和福报。你心量小的时候,你本来就没有福报,怎么能庇佑他?佛为什么能有福报?因为佛的心充满虚空,虚空的福报是无量的,所以佛的福报也是无量的。

  众生遭受到苦难,还不知道什么道理。信佛了,又用妄心去忏悔、修行,结果没起多大效果,还怪佛菩萨不灵,这都是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表现。有的人遇到正法了,听不明白,不能照做;有的干脆是遇不到正法,遇不到善知识,只能一直痛苦下去,还找不到根源。最后念得谤佛、谤法:“我天天上香、磕头,为什么不保佑我?”你把佛当作神仙了,当成保家的了,那能行吗?

  佛是教导你方法,教导你怎么样把障碍、业障消除掉,恢复你本来的福报和智慧,真正地让你得到圆满的加持、圆满的保佑。靠别人来保佑你是有限度的,你自己长能力、长智慧了,那你生生世世都获救了。

  一定要痛改前非,下定决心,你才能成就。因为一生的时间太短了,未来无量劫的时间太长了;能遇到佛法的时间太短了,遇不到佛法的时间太长了。遇到佛法了,而且是有限的时光,为什么不把自己超越出来,当生证得无量寿?为什么还心甘情愿地白受轮回的冤枉苦?这就是因缘不具足,愚痴的根本,所以痛苦。

  一定要从心里面改!事相上怎么样忏悔怎么样去做,这仅仅是一个形式,通过这个形式,要入心。一定要通过现象,进入自己的真心里去真忏悔,真正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起心动念!只有这样,你忏悔的力度才能够加强。

  发自内心地改变!忏悔的过程就是转变的过程。问问你的业障忏悔多少了,就是看你的思想、念头转变多少了?嗔恨心、愚痴心、贪心又转变了多少了?转变一分,业障就减少一分;转变两分,就减少两分;什么时候贪嗔痴全没有了,那恭喜你,三恶道决定没有你,三恶道的业障也忏悔掉了。这叫忏悔业障!

  不是我们在佛前言语几句叫忏悔,是通过这个方式,把自己的身心全改过来了,那叫真忏悔!真正起作用了就有力量了,能够从你内心深处把你的障碍全去除掉,把贪嗔痴的种子全给拔掉,这样,你就把三恶道的业障忏除了。

  现在我们往往都流于形式——我磕了多少大头,念了多少万声佛,诵了几百部经,不知道这些仅仅是方法。你诵经、拜佛有没有入心?有没有转变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转变自己的念头?你转变几分就是几分的受用。没转变,只是跟佛结个缘,在八识田中种个佛种而已,只起这个作用,这一生不起现行。起现行还是从根本,根本就是你的业障。业障是什么?妄念,妄想。这是根,然后分别执着,使你堕入六道轮回,得到苦乐的受用。

  众生的心每天所能认识觉察到的相,太粗太粗了!他认为这个粗相是现实的,他不知道粗相的根源是什么,所以才坚固地执着。种种的痛苦,他们没办法摆脱,因为执着太重,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病根,就只能迷在表面的浮层上。遇到顺心的,尽管是表面的,马上欢喜心起来了;看到不顺心的,马上起心动念,烦恼心起来了。这是表面的,你被现象转了,你被境转了。

  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就是说六根见到外面的境界,你是用什么心来对待的?恶的,你用善心去对待,你的心是善的,感应的果报就是善的,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转变境界。佛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他转得彻底。我们只要能做到:遇到逆境不生嗔恨,遇到恶缘不生烦恼,我们就把三恶道的境界转了,决定不堕三恶道了,这个殊胜。

  同修:这次我父亲离家出走,我有一念闪过:“我念佛念得还可以啊,善事做得也不少啊,怎么会这样呢?”

  师: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念佛了,你父亲就不应该走丢了。你用这个心来念佛、揣摩,就可以看出你往昔的念佛,抵挡不了你父亲的业障,因为你是妄心。用妄心来念佛,妄心没有转变成佛心,力量太弱了,作用也太小了。如果业障再重的人:“你看我念那么多佛了,也诵经磕头了,我父亲怎么还走丢了呢?佛没有保佑我家,算了吧,别学他!”就退心了。

  同修:我自己也有所警觉,说我是不是想错了,不该这么想?

  师:所以你的善根还是比较深厚的,如果善根薄一点的人就退心了:“这个佛不灵,我每天虔诚地信你,你没保佑我,还让我父亲走丢。”这是错误的。你虔诚地念佛,你父亲该走丢照样还走丢,因为这是业力!往昔的业力、业障还没有消除掉,在功夫还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没法转变。这不是佛不灵,是自己抵挡不了业力。

  佛灵不灵不在佛本身。佛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他”所谓的灵不灵,在于我们众生心境觉悟的程度,你自身觉悟一分,佛对你灵一分;你觉悟两分,佛对你灵两分;你圆满觉悟了,你本来就是如如佛,哪来不灵的道理呢?决定灵!所以心想事成,圆满自在。你没觉悟,你用烦恼心、妄想心去求佛,求来的是什么佛?妄佛,假佛,所以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段话要是能记住,你也开悟了。所以理论上成佛很简单,关键是众生的烦恼太重,妄念的力量太强了,听完一闪光,一会儿又被乌云遮盖住了;再一闪光,又被乌云给遮盖住了。什么时候乌云被你驱散不再来了,或者来了以后也是很轻淡的一层,不能障碍你的光明,你就进步了。什么时候你到自在了,该下雨的时候,乌云来一阵;不需要了,乌云就没有了。这叫什么?这叫受用自在。

  (2010年10月16日在东北主法放生途中给同修的答疑)

返回目录

-----------------------------------------------------------------------------------------------------------------

更多开愿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