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来源:   作者:郭和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第五○则】

  问: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答:由三因而决知定死:

  一因,思死王必来,任何法不能避免。无常集中说:“佛及辟支佛及依侍佛前的诸阿罗汉声闻等圣者,身尚必坏。”又说:“相好金刚不死身(佛),须现无常应舍相,何况普身如蕉树,欲坚不坏何可得。”又说:“空中、海中、山中,死王若来,不能逃避(如释迦种)。任于何时,无论生于初劫、中劫或末劫,任住何地,任受何身(或天等身),皆不能避免一死。避免方法,无论以神通力、财宝力、药力、咒力、大势力皆不能避免。”有问:西藏密法何以有长寿法?此但以佛力、法力遮非时死,真死果现前,长寿佛亦不能救。

  二因,思寿命无增有减。入行论说:“昼夜无有住,此寿常坏灭,无有余可增,我岂能不死。”前三句说定死之因,末句是说决定死。此外再思如明灯颂自释中所说:织布、被杀死囚、畜牲,及秋云、空电、瀑流等喻,反覆细思,务令此心生起感动,不欲放逸片刻。

  三因,思虽存在时,亦无暇修法。无暇修法,非定死原因,但言放逸,乃退一步言,纵未死亦无暇,现放逸以趋向于定死。大德敦伯殊默说:“未知修法二十年,欲修欲修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消耗一生之传记,如是而已。”少时心在父母,壮时心在妻室,老时心在儿孙,一生之中何时修法。纵有能修之二十年,又除夜间一半,昼间除饮食便溺等不可少之事,所余修时,不及未修时多。六十岁以后,已无多大精力从事于修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