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佛学疑问解答:问禅寮答问(净慧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学疑问解答:问禅寮答问(净慧法师)

  修禅的上根利智

  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是那样的根器。什么是修禅的上根利器呢?

  答:修禅要上上根器的人。修禅下手就较高,从此角度讲,能够在当下就敢于承当自己就是佛,时时处处都按照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就是上根利智的人。

  上上根器的人并非生来就是的。一个人只要是敢于直下承当、敢于自尊自信他与佛无二无别,那么他对自己就会有严格的要求,这种人就是上上根器的人。如果想我怎能是佛呢?佛是那样的智慧圆满、功德庄严,我是这么平庸渺小。这种自己看轻自己的人绝不是上根利智的人。

  佛与众生从本质上没有差别,若有差别,众生永远不能成佛,只不过佛是成佛的众生,众生是没有修成的佛。要有这样的勇气;释迦牟尼能成佛,我为何不能成佛?阿弥陀佛能发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我也能发愿成就一个我的世界。连《焰口》也讲,“举眼直下承当,更莫疑心错过。”敢于直下承当,起点既高,对自己要求也就会严,收获当然就更大,这是成正比的。其典型是六祖慧能大师,一个文盲、樵夫,但他起点高,所以就有高成就。因此,最自尊自爱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跟佛无二无别,这也就是修禅的上根利器。

  家人理解的基础

  问:我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老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样才能消除他的误解呢?

  答:作为一位在家佛教徒,要时刻注意自己所承担的社会、家庭的责任。你是妻子,那就要体贴、关怀自己的丈夫,丈夫下班晚了要先把饭菜准备好;天气寒温变化要提醒他增减衣服;要多承担琐碎的家务活等等。你还是一位母亲,那就要关心爱护子女,使他们真正信赖、热爱你。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你学佛以后,你的丈夫和孩子慢慢感到,你变得比以前更热情、更耐心,你的笑容多了,对他们的关怀多了,做事更有精神了;你的愁眉苦脸少了,你的牢骚没了,脾气不发了。这时候,他们就会想:是什么导致你发生这些变化的呢?是佛教。这样,他们对佛教的误解也就渐渐消除了。

  至于说愚昧,我们愚昧的事情可是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不愚昧?为名利奔波往返、戚戚惶惶不愚昧?战争频仍、同类相残,不愚昧?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到如此地步,不愚昧?街上假药、伪劣商品泛滥,不愚昧?而佛教让我们理解社会人生的因果教训,进而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改善自己的生活,怎么说是愚昧呢?

  坐禅、诵经及其他

  问:什么时候打坐参禅为好?

  答:坐禅修定要在精力旺盛的时候、精神状态处最佳的时候才能进行。吃得太饱、肚子饿了、瞌睡来了或身体不好的时候,都不能打坐,因为这时打坐没有效果。

  这是讲“坐”,重点在“定”上,而如果把重点放在“慧”上,则无时无处不可以修慧了。

  问:打坐时可不可以点香?

  答:可以,在家一般点一枝香。点多了并不是有什么禁忌,而是香味太浓,容易产生刺激,所以烧香最多不超过三枝,最好一枝。另外,建议大家买质量好的香,如象藏香等。

  问:初学禅的人,除了打坐参禅外,持咒、诵经也是必要的吗?

  答:应该是的。咒语能加持,经书能使我们藉教悟宗,并且是指引我们修行道路的路标。

  问:一般念什么经为好?

  答:我让我的在家弟子早上念《普贤行愿品》,以修福为主;晚上念《金刚经》,以修慧为主。这就是福慧双修,即成佛的资粮。所以在家佛教徒不必象寺庙每天的早、晚课那样,只要协调好工作和生活,早晚坚持诵上述两部经就很好。

  问:打坐时可以念佛吗?净土与禅能不能同时修?

  答:不要把打坐看作是禅宗,打坐是佛教修行的最基本的形式。不管哪一宗,打坐是基础,参禅、持咒、持戒、学教、念佛都离不开打坐。打坐是形式,念佛与参禅是内容。

  念佛与参禅的具体入门步骤应该是相同的,比如怎样选择修行的环境,怎样调身、调息、调心,两者没有什么差别。从修行的形式上讲,法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念佛与参禅在用功的心态上是不同的。现在修念佛法门的多以持名号为主,要求念念相续,一心不乱,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以见到佛的相好为修行的验证;参禅则以观察照顾我们的心态为主,只求我们心态的宁静安祥和智慧开发,至于临终到哪个地方去倒无所谓,只要时刻自觉自照,处处能把握自己,能现证涅槃,到地狱去也照样度众生。佛教的各种法门不应互相冲突。众生的根性不同,适应的法门不同,解脱的目标是一致的。有一类众生感到个人的力量很小,单凭自力修行信心不足,只有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修行才有保障;也有一类众生敢于直下承当,希望当下作主,凭自力来求得解脱。根据众生根性的种种不同,佛说了种种法门,好像医生针对不同病人,开了不同药方,其目的都是治好病人的疾病。药到病除,药方也就成了多余的,不要在药方上计较,重点是要把我们的病治好。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他力解脱和自力解脱都不是绝对的。他力中有自力,自力中亦有他力。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得了念佛三昧,与修禅就没有什么差别。不能把禅、净截然分开。念佛本身也是修禅定,所谓念佛禅。但是在初入门时还是一门深入为好,以免杂用心。有禅、净双修一说,但在入门时不易做到。

  问:修禅有没有最便捷的方法?

  答:时时刻刻观察我们的心态,可以说是最便捷的方法。这比专参话头更容易入门、见效果。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睡觉在内,分分秒秒中,我们的意念没有瞬间休息,生生灭灭,每天都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修行的人,心态是不平衡的,总是在受外界的引诱,喜怒哀乐,随环境而转变。修禅的人,心态是安祥的,逢苦不忧,逢乐不喜,时时刻刻都在观心,使我们的心态在二六时中处于光明清净空朗的状态之下,做到念念自知、自觉,最后便可一念不生。这非常难,但最易获得效果。

  观心,简言之,就是时时刻刻照顾当下的一念,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不追忆过去,不设想未来。我们平时依照此法训练此心,修行的对象和环境就非常灵活。要做到这样并不那么容易,必须通过专修,如参加禅七或早、晚有专修的时间,这样在平时修行才容易上路。

  问:我平时念佛不能成片,时断时续,这样念佛能开悟成佛吗?

  答:你这是散心念佛。散心念佛只要时刻提起,把意念集中在佛号上,日久功深,自能纯熟。念佛与参禅的目的,从佛教的宗旨来说,都是要求开悟,要求明心见性。不论禅、净,修定是共同的,静坐下来默念,比如每天一至二小时,这种定心念佛比散心念佛成就快。

  默念佛号要注意慢慢念,念快了伤气影响身体。要使意念与佛号同步,排除杂念,但也不必用心制伏杂念。有意制伏杂念这本身又是杂念了。当然根本上讲念佛本身也是一种杂念,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到最后真正念到一心不乱,那就连这个念佛的心也没有了,全身心是一句佛号,那时就相应了,真正达到了心佛不二的要求。

  忆佛念佛当来必定成佛。每个法门都能成佛,都是究竟的。佛说的法门都是教导众生如何修道成佛,都有一个完整的修行次第和思想体系。如果哪个法门不能成佛,那就不是究竟法门。念佛修慧,还要修福,要广行六度四摄,福慧双修,才能成佛。

  问:我是一名气功爱好者,觉得气功在许多方面与禅相近。我想皈依佛教,又担心皈依后能否继续练气功?

  答:修禅的入门方法与气功确有相通之处。但两者目的不同,效应也就不同。气功是一种有求著相的修行;佛教的修行是无所求的修行,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随时随地舍掉什么。舍掉贪嗔痴,就能成就戒定慧。学佛是以面向全体众生为修行的出发点,在解脱众生苦恼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道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皈依佛教以后,可以把练气功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但不要皈依它,佛教的修行还没有上路时,先保持这种方法,但可以把佛教的内容加进去。等修行上路了,自然就不练了。

  问:我都六十岁了才有缘皈依佛门,学什么都太老太晚了,好多人劝我只管念佛就行了。是吗?

  答:可以。老年人修念佛法门容易得到受用。人生难得,佛法难闻。知命之年比起青年人来说是老了一点,但与那些对佛法一无所知或怀有种种误解的人相比并不晚。老年学佛,不要觉得自己信佛太晚而产生畏难情绪,正因为我们是六十岁的人了,比青年人更应勇猛精进,要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勇气和信念。只要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紧迫感,也许会比青年人更快地得到受用,更快地与佛法相应。

  在家庭中,六十岁的人所处的位置很重要,上上下下都有关系,有儿孙、有老伴、或上面还有老人,要做好协调工作。有的人学佛后便与家人对立起来,整天只顾烧香、叩头、念经,屋子里供了许多菩萨,象进了庙堂一样,生活上也是别别扭扭,这样学佛是不能与家人达成共识的。

  学佛以后,一定要比没有学佛时具有更宽广的胸怀,更高一层的思想境界。在协调好家庭生活关系的基础上,使家人逐步接受道德与智慧的教化,最终成为佛教的家庭。

  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业障果能消除吗?

  答:这个成语原为佛教徒劝人修行的话,这里“成佛”是个比喻。作恶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变成好人,业障固然不能全消,但至少从今以后不做坏事了。

  问:怎么样才能加入佛教?

  答: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要想成为真正的佛教徒,首先要起信(理解佛教、了解佛教、认同佛教),然后要发心(亲近三宝、信仰三宝、供养三宝),从而皈依三宝(择师、忏悔、受持三皈)。这就是加入佛教的三个步骤。因此,一个正信的佛教徒首先应信奉三宝、皈依三宝。本刊编辑部正着手编辑有关的学习资料,对此将作详细说明。

  问:我不敢受五戒,但决心按五戒来生活,这是否具有与受戒同样的功德?

  答:不同。凡为佛子,第一大事便是受戒。凡受了三皈的人,应该继续发心,求受五戒。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是在家佛教徒对自己生活、修行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成佛、度众生基础的基础。

  受戒须是师师相授,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将戒传给他人,此一戒体,是直接传自佛陀,受戒而纳受戒体,便是纳受佛的法身于自己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的法身,以期引导各人自性是佛的发明或证语。不受戒而按五戒生活,只是形式上的遵守,并无戒体的纳受,功德是有限的。皈依三宝之后的纳受佛戒,才是成佛之道的开始起步。

  不敢受戒者,往往是担心受戒后犯戒而加重罪过,或者是对守戒有种种疑虑。佛法不违世法,佛教的戒律也不违背国家的法律,不是不受戒做了坏事就不担责任。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事进行负责。我们应通过学习五戒、受持五戒来树立慈悲的观念、道德的观念、智慧的观念,增进我们的道德情操,完成人格。

  问:我在一寺庙看到园工给树木喷洒农药,这岂不是杀生吗?我们在生活中又该怎样持不杀生戒?

  答:不要把不杀生戒无限制的扩大。不杀生,其主要对象是指的人类,所谓“不故断人命”。“故”是指怀有极端的瞋恨心直至非把他人置于死地。所以佛教的戒律是结合动机和效果两者来衡量犯戒程度的。对于其他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我们只要从慈悲的观念出发,加以尊重爱护。

  入夏之际,国家园林保护部门都要给树木花草喷洒农药,防止虫害;寺庙为了保护林木的生长,为了维护佛门净地的清净庄严,自然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居士很为伤杀蚂蚁蚊虫、吃荤吃素等问题而烦恼,守戒成为精神负担。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资生财物,对于有害的虫蚁,是必须预防、驱除的,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决不能怀有杀心,应自责于心,发悲愿,愿其投生善类,愿其终将成佛。

  问:常常在大城市遇见乞丐,寺庙门口乞丐更多,尤其是开法会的时候。有些人身强力壮却专以乞讨为生,给他钱不理智,不给他又不慈悲。我感到困惑,请指示对待方法。

  答:对于乞丐,我们要怜悯他。乞丐,衣衫破旧,蓬头垢面,乞讨度日,人的尊严受到最大的摧残。他们的相貌也已改变,毫无智慧福德之相。地狱哪里找?这就是。这种现下贱相、不爱惜自己人格的人,是最可怜的,最需要帮助。我出门时,一般随身备些零钱,遇着乞丐向我乞讨,就给他一点。

  问:我的儿子七岁,爱动爱闹,总是静不下来,有什么教育办法?

  答:这样年龄的男孩正处于好动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好一些。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一些基本的天性,不过这个天性不是不可以改变。你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生活起居的各方面。室内布置得整齐、洁净,在屋内养一些吊兰,多一些绿色,绿色能使人心性平和。吃饭也要注意,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少给他吃,肉食也要少吃,多吃些新鲜蔬菜。看电影电视图书画册,凡是打斗喧闹的不要给他看。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的首先要心平气和、和言细语,有意见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样给孩子无形的熏陶,使他养成文雅、温和的禀性。星期天、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到风景幽雅的公园或野外去游玩,使孩子沐浴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教育他爱护花草树木,培养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大自然最能调和人的心性了。这样从各方面熏陶孩子,就能改变他的气质性格。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