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南传佛法>> 戒学释疑>>正文内容

玛欣德尊者答:佛陀是否允许使用净人?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来源:   作者:玛欣德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陀是否允许使用净人?

玛欣德尊者答:


  有个别人对僧团或比库使用“净人”这一角色颇不以为然。由于他们不懂戒律,或者对戒律只是一知半解,于是鼓吹比库使用净人是不如法的,在戒律中找不到根据。
  佛陀不曾允许僧团或比库使用净人吗?使用净人是僧团或比库变相接受金钱吗?净人是替比库收钱的人吗?
  请看佛陀在戒律中如何说:
  “那个时候,具寿毕陵达瓦差在王舍城清扫山洞想做住所。当时,马嘎塔王谢尼亚·宾比萨拉来到具寿毕陵达瓦差之处,来到之后,礼敬具寿毕陵达瓦差,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马嘎塔王谢尼亚·宾比萨拉对具寿毕陵达瓦差这样说:‘尊者,长老在做什么?’‘大王,在清扫山洞想做住所。’‘尊者,圣者需要园民吗?’‘大王,世尊没有允许园民。’‘尊者,请以此请问世尊后告知我。’‘是的,大王。’具寿毕陵达瓦差玛欣德尊者答应马嘎塔王谢尼亚·宾比萨拉„„。
  当时,具寿毕陵达瓦差遣使到世尊跟前:‘尊者,马嘎塔王谢尼亚·宾比萨拉想供养园民。尊者,我应当怎么做呢?’于是,世尊于此因缘、于此机会说法而告诉比库们说:‘诸比库,我允许园民。’
  马嘎塔王谢尼亚·宾比萨拉再次来到具寿毕陵达瓦差之处,来到之后,礼敬具寿毕陵达瓦差,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马嘎塔王谢尼亚·宾比萨拉对具寿毕陵达瓦差说:‘尊者,世尊允许园民吗?’‘是的,大王。’‘那么,尊者,我供养园民给圣者。’(Mv.270)
  在这段律文中,园民是巴利语àràmika,的直译,古译作僧伽蓝民、兰民、守僧房民,即住在寺院中服务僧园的人。佛陀允许僧团或寺院拥有专门服务的人。
  世尊在《比库巴帝摩卡》的“尼萨耆亚巴吉帝亚”第10条中说:
  “若王、王臣、婆罗门或居士派使者指定为比库送衣资:‘请你以此衣资交换衣后,送衣给某某比库披着。’假如该使者前往那位比库处后如此说:‘尊者,这是指定为具寿带来的衣资,请具寿接受衣资。’该比库宜对那位使者如此说:‘贤友,我们不能接受衣资,我们在适时接受许可之衣。’
  假如该使者对那位比库如此说:‘具寿有执事人1吗?’诸比库,需要衣的比库可指出园民或近事男2为执事人:‘贤友,这位就是比库们的执事人。’如果该
  1 执事人 (veyyàvaccakaro):直译为服务者,即净人(kappiyakàraka),使物品成为比库或僧团可以如法使用的在家人。
  2 近事男 (upàsaka):即亲近奉侍三宝的男子。又作净信男,清信士;为已归依佛、法、僧的在家男子。古音译作优婆塞、邬波索迦、伊蒲塞等。
  使者交代那位执事人后,前往那位比库处如此说:‘尊者,具寿所指出的执事人我已经交代他了,请具寿在适时前往,他将送衣给您披着。’
  诸比库,需要衣的比库前往执事人处后,可以催促、提醒两、三次:‘贤友,我需要衣。’如果在两、三次催促、提醒时获得该衣,这实在很好。假如没有获得,可以四次、五次,最多六次为此而静默地站着。如果在四次、五次,最多六次为此而静默地站着时获得该衣,这实在很好。[假如没有获得,]更由此作超过的努力而获得该衣者,尼萨耆亚巴吉帝亚。
  假如没有获得,则必须自己去或派遣使者到为他送来衣资之处:‘具寿们,你们曾指定为比库所送去的衣资,该比库并没有从其得到任何的利益。具寿们,自己努力,不要失去你们自己的!’这于此是如法的。”
  这是在僧团每半月半月念诵的《比库巴帝摩卡》中,佛陀直接提到净人在施主和比库之间担任什么角色的学处。在此学处中,衣资(cãvaracetàpana)直译为“衣的交换物”,即可以用来交换或购买衣服的物品或钱。因此,佛陀不允许比库接受衣资,但允许接受由净人用衣资买来的衣。
  在这学处的最后一段,佛陀甚至说如果这名比库几经摧促后仍不能从净人处获得利益,比库有责任去告知施主,让施主采取行动直接与净人交涉。佛陀在
  这里已经指出了对不负责任的净人的处理方法——让施主将委托净人购买袈裟的钱要回来。请注意佛陀在制定此学处时的用语:“你们曾指定为比库所送去的衣资(金钱),该比库并没有从其得到任何的利益。”
  在《律藏〃大品〃药篇》中,佛陀因为门哒咖(meõóaka)居士的请求而宣布了一项规定:
  “诸比库,若人们有信心、净信,他们将金钱放在净人的手中:‘请以此给与圣者所许可的[物品]3。’诸比库,我允许你们接受由此[所得的]许可的[物品]。
  然而,诸比库,我不说[你们]能以任何方式接受、寻求金银。”(Mv.299)
  在这段律文中,佛陀直接使用了“净人”一语。净人,巴利语kappiyakàraka,简称kappiya,意为使事物成为比库或僧团允许接受和使用的人。即为比库和僧团提供无偿服务的人。
  根据这段律文,若施主将金钱交给在家净人,委托净人购买如法的物品供养比库,佛陀允许比库们接受通过这种方式的物品供养。然而,无论任何形式的金钱供养都不被佛陀所允许。
  3 许可的 (kappiyaü):直译为“净的”,又作“如法的”、“适当的”、“适合的”。在这里是指如法的必需品或生活资具。
  有些在家人也许会辩解说:“你们比库自称不接受金钱,但对我们在家人来说,把金钱交到净人手中,还不是等于把金钱供养给比库?换了一个人收钱,在本质上还不是一样?”
  对施主和在家净人来说,有金钱观念是想当然的,而且是施主直接把金钱交到净人手中。然而,请别忘记:施主将金钱交给净人,是在请净人帮助供养必需品给比库!当施主将钱交给净人后,净人拿这笔钱购买来生活必需品,即使是佛陀也愿意接受这种生活必需品的供养,就如《律藏〃大品〃药篇》中佛陀亲口所说的一样。
  还必须清楚一点:任何送到比库手中的只能是必需品,而不是任何形式的金钱!有些人也许误认为“必需品”“资具”只是金钱的代名词,但对于比库来说,“必需品”、“资具”确实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品或服务,它既可以是袈裟、饮食、住所、药品、牙膏、毛巾、书籍等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舟车、航空、医疗等无形的服务。同时,能胜任护持比库的净人,都必须是懂得比库戒律的佛弟子。假如净人明知是戒律不允许的物品(例如烟、酒),还购买来供养给比库,不仅净人在造不善业,而且也直接损害了施主们的利益。
  佛陀制定戒律是睿智的,因为佛陀考虑到:如果金钱是允许的,那么比库将能随心所欲地使用金钱来
  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佛陀禁止比库接受和使用金钱。另外,如果没有净人的帮助,施主将会感到很不方便,甚至会不适时、不适量地供养物品给比库,因此,佛陀又允许比库使用净人。
  下面我们举几个假设例子,来看看在没有净人的情况下施主和比库双方的尴尬:
  1、一名不懂比库戒律的施主将钞票供养比库。此时比库所能做的只是拒绝:“比库不能接受金钱。”施主说:“那您可以去买东西嘛。”比库说:“佛陀不允许比库买卖。”施主有点生气地说:“看你们这些南传比库,好心供养你们还诸多挑剔,难道要我们把东西送到你们跟前不成?我怎么知道你们想要什么?”
  2、一名不懂戒律的施主买了一袋苹果想供僧,来到寺院时已是下午。由于比库在下午接受食物将会违犯贮存食物的学处,于是除了叫施主明天早上再来供养之外,就是叫他将苹果全部拿回去。
  3、即使施主是在上午前来供僧,比库也必须在午前将所有的苹果全部吃完,否则只能丢掉,因为过了正午比库不能贮存食物。如果僧人众多,问题还好解决,但若只有一位比库,那他就得享用一顿苹果大餐了。
  4、又假如施主来到寺院时,见到比库正在禅坐。为了不打扰比库,他将苹果放在比库看得见的地方就
  悄悄离开了。由于比库不能将任何未经授与的食物放进口中,他只能任由这袋苹果放在原地烂掉。
  如果想解决上述的问题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施主请净人帮忙,在适当的时候适量地供养比库;第二、比库无惭无愧地犯戒。
  那些认为比库使用净人是不如法的人,难道要让比库犯戒才是如法的吗?
  如果你相信佛陀,如果你尊重戒律,是否还需要继续认为僧团或比库使用净人是违律的呢?

标签:佛陀|净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