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港澳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龙山寺—台北市—台湾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艋舺(今天的万华)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而台北第一名刹─龙山寺,就是当地居民信仰、活动、集会和指挥的中心。
  据说以前有一个人把佩带的观音菩萨香火,遗挂在一株大榕树上,到了夜晚竟然发出光芒。更奇怪的是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所以信徒就在那个地方建立了龙山寺,从西元一七三八年开始,到一七四〇年落成。二百多年来,龙山寺经过多次的修建,整个结构是完整的“回”字形,在传统的寺庙建筑中,是一种非常尊贵的布局。
  在广场上,请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较不整齐的部分,已有古老的历史。从前台湾海峡又叫“黑水沟”,风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来压稳船舱,以便能安全渡海来台,而这些石板,后来也就用来铺设龙山寺前的部分广场。再来,就从前殿开始欣赏。首先,可以看到殿前有台湾独一无二的铸铜龙柱,屋檐下的木雕、彩绘,也都非常生动。尤其用来支撑屋顶的“网目斗拱”,是台湾寺庙的首次创作。另外,大门左边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国演义故事;右面则有一个八角竹节窗,上刻竹干,是“竹报平安”的意思。
  由于正门只在节庆祭典时才打开,所以平时都从庙宇左边的门进入,右边的门出来。进到庙里,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诚的祭拜、诵经念佛。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个香炉,香炉上有“憨番抬庙角”的有趣雕塑。天井两旁还有钟楼和鼓楼,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来作为诵经、法会的提醒。
  从石阶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值得仔细观赏。进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观世音菩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龙山寺正殿曾被炮火击中,殿堂全毁,但此神像却丝毫无损,所以让信徒更加敬拜。
  来到后殿和左、右翼殿,会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说“龙山寺是众神的聚会所”,就是说庙内供奉的神佛非常多,号称主、附神约有一百多尊,在这里可注意后殿殿前的一对人物石柱,造形生动,和一般寺庙以“龙”为题材的石柱不同。此外,左、右翼殿入口外侧的壁面,有“红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炉上“憨番抬庙角”有相同的趣味性。
  龙山寺不仅典藏许多艺术珍品,而且一年中有多次节庆,都非常热闹,不妨前来开开眼界。

 


 

  台湾龙山寺由来

  龙山寺乃是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安海乡的龙山寺分灵而来,清初时的闽南移民多从泉州出海,安海龙山寺的香火便随移民来到台湾,而龙山寺也成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因此在台湾的寺名也都取名为龙山寺。

  清朝时这样的龙山寺在台湾较著名的总共有五座,分别是淡水的龙山寺、台北艋舺的龙山寺、台南的龙山寺、凤山的龙山寺以及鹿港的龙山寺。其中最早创建的是台南龙山寺﹝雍正年间﹞,其次是艋舺的龙山寺﹝乾隆三年﹞、凤山龙山寺﹝乾隆初年﹞、鹿港龙山寺﹝乾隆五十一年﹞,最晚的是淡水龙山寺﹝咸丰八年﹞。

  创建

  鹿港龙山寺的创建年代很早,根据民间相传是在明末永历七年﹝西元1653年﹞,由肇善禅师创建。

  相传肇善乃福建泉州的苦行僧,他亲自雕刻了一尊观音像,想献往普陀山。却在海上遇到狂风暴雨,因缘巧合下来到鹿港。肇善便在鹿港结庐苦修,并且在今日的大有街一带建立一座庙,此庙便是龙山寺的前身。

  龙山寺的开山禅师为肇善原是众所公认的,但在民国七十五年,却在龙山寺挖出一块古碑,上面刻有“龙山寺开山纯真达公塔”的文字,从此,关于创建者是谁的问题,便成了争论的焦点。

  迁建

  清朝乾隆中叶以后,鹿港已成商业繁盛、千帆云集的大城镇。龙山寺香火也愈来愈鼎盛,致使原有的空间不敷使用。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由泉州都阃府陈邦光及当地的大船行倡议集资于现址重建。由于重建规模庞大,兼且战乱连绵,整修与扩建的过程竟长达数十年。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由于鹿港日茂行林氏及八郊力促其事,终于完成今天所见的格局。长久以来,龙山寺同时兼负有民间宗教信仰、佛教静修场所以及社会慈善救济的功能,在鹿港的发展史里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日治时期

  台湾在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割让给日本以后,龙山寺成为当时鹿港抗日志士的重要根据地。日本政府为了消除台湾人民的抗日意识,便下令把龙山寺改为日本本愿寺的分寺,同时将正殿主祀的观世音菩萨换成阿弥陀佛,又派来仁本和尚前来主持。民国十年﹝西元1921年﹞,一把火使得后殿几乎全毁,直到民国二十七年﹝西元1938年﹞始重建,由于建材与风格不同,使得后殿的建筑与其他殿堂有明显的不同。

  光复以后

  台湾光复初期,龙山寺一度成为地方上失学民众的临时教育场所,由于使用不当,使得不少地方受到破坏。近年来,龙山寺被文建会及内政部指定为一级古迹,并由政府拨款整修。在古迹专家努力修护下,龙山寺逐渐恢复古貌。

  乾隆五十一年

  ﹝西元1798年﹞寺前置石狮一对。

  嘉庆三年

  ﹝西元1829年﹞重修大殿,把左右的山墙移出,并在前面增建了拜亭。

  道光九年

  ﹝西元1829年﹞重修大殿,把左右的山墙移出,并在前面增建了拜亭。

  道光十一年

  ﹝西元1831年﹞把大殿前的檐柱,由原本的木头改为石头。

  咸丰二年

  ﹝西元1852年﹞把拜亭的木柱改为石龙柱。

  咸丰八年

  ﹝西元1858年﹞重修大殿屋顶。

  咸丰九年

  ﹝西元1859年﹞从浙江宁波购回一口大钟。

  光绪二十五年

  ﹝西元1899年﹞日本人把大殿奉祀的观世音菩萨像改为日本本愿寺的阿弥陀佛像。

  民国十年

  ﹝西元1921年﹞后殿北极殿发生火灾,寺中文物多被波及。

  民国十七年

  ﹝西元1928年﹞聘请大陆名匠重新雕塑观音坐像及十七尊罗汉像。

  民国二十七年

  ﹝西元1938年﹞重建后殿。

  民国四十七年

  ﹝西元1958年﹞整修大殿,改为水泥柱。

  民国五十一年

  ﹝西元1962年﹞重塑大殿的观世音菩萨像。

  民国五十三年

  ﹝西元1964年﹞整修五门以及戏台,并予以彩绘。

  民国六十七年

  ﹝西元1978年﹞重修两廊,但形制并未符合原有风貌。

  民国七十七年

  ﹝西元1988年﹞大修大殿以及寺前的广场。

  奉祀

  龙山寺主要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是佛教徒心目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尊者,台湾信徒则喜以“观音妈”匿称之。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妈诞辰,寺中有盛大的法会与庆典。

  鹿港龙山寺自乾隆年间以来,不但是合港寺庙,且香火鼎盛,信徒遍及全台各县市。且由于历史悠久,虽几经灾厄,然仍留下不少的文物。以下分别介绍寺内的匾额、石碑和古钟,以见其一斑。

  匾额:法雨如来、慈灵显应、普济群生、慈帆普济、香光庄严。

  石碑:重修龙山寺记

  泉厦郊商船户捐题缘金碑

  爰倡首敬捐六月十九日寿费碑记

  古钟:制造于宁波的古钟,“龙山晓钟”为昔日“鹿港八景”之一。


 

  台北市艋舺龙山寺 观音佛祖
  台北市万华区台北市广州街211号
  电话: 02-23025162
  http://www.lungshan.org.tw/home.htm ←【进入网路庙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