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江西铅山县慈济禅寺—上饶—江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江西铅山县慈济禅寺
  慈济禅寺,地处武夷山北麓江西省铅山县鹅湖乡境内,为唐朝大历十一年(七七六年)大义禅师开山所建,素有「江南第二寺」之称,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佛教禅林寺院之一,规模巨集大,风景秀丽,是一座传授释迦遗教、弘扬正法、祖师辈出的著名道场。
  古禅寺开山祖师大义禅师系浙江省衢州须江人,俗姓徐,翰林出身,曾为当朝太子师。皈依佛门马祖道一法嗣後至峰顶建寺修持。元和二年(八○七年)大义禅师被召入皇宫,谈论心法,荣聘为供奉大德,敕封为「大义慧觉禅师」。於元和十三年(八一九年)正月十七日坐化,终年七十四岁。
  唐宪宗先後二次赐号禅寺为「慈济」,咸平年间(九九八年)宋真宗赐额为「慈济禅院」,景德年间(一○○四年)赐名「仁寿禅院」,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又被赐为「鹅湖禅林」。宋太宗、真宗、仁宗都曾御诗称颂该寺。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年)间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历史名儒皆讲学于寺,并留下诗文记存於志。
  古禅寺历受各皇朝拨库敕建。直至解放初时寺内尚有殿宇十馀楹,僧寮百间,常住僧人多达百名。一九四六年该寺曾举行了一次《摩顶受戒》法会,二千馀名僧俗弟子从全国各地荟聚於寺,盛况空前。
  该寺院历代名僧辈出,闻名遐迩。历史上与南普陀寺、灵隐寺等名寺高僧联系甚密。据《峰顶志》记载,继大义禅师之後,唐有智孚,宋有云震、绍元。明有养庵,清有千叶、治斋等诸高僧驻锡峰顶,继承祖师衣钵,弘扬佛法。志还记有暹罗(今秦国)名僧慕名来寺参访,因未能见到大义禅师而不胜悲痛,舍身於峰顶崖殉道之事。
  一九八六年八月铅山县人民政府批准「慈济禅寺」为重点寺院。如今建有简易大殿、僧寮数间,并有公路直达山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慈济禅寺,地处武夷山北麓江西省铅山县鹅湖乡境内,为唐朝大历十一年(七七六年)大义禅师开山所建,素有「江南第二寺」之称,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佛教禅林寺院之一,规模巨集大,风景秀丽,是一座传授释迦遗教、弘扬正法、祖师辈出的著名道场。
  古禅寺开山祖师大义禅师系浙江省衢州须江人,俗姓徐,翰林出身,曾为当朝太子师。皈依佛门马祖道一法嗣後至峰顶建寺修持。元和二年(八○七年)大义禅师被召入皇宫,谈论心法,荣聘为供奉大德,敕封为「大义慧觉禅师」。於元和十三年(八一九年)正月十七日坐化,终年七十四岁。
  唐宪宗先後二次赐号禅寺为「慈济」,咸平年间(九九八年)宋真宗赐额为「慈济禅院」,景德年间(一○○四年)赐名「仁寿禅院」,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又被赐为「鹅湖禅林」。宋太宗、真宗、仁宗都曾御诗称颂该寺。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年)间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历史名儒皆讲学于寺,并留下诗文记存於志。
  古禅寺历受各皇朝拨库敕建。直至解放初时寺内尚有殿宇十馀楹,僧寮百间,常住僧人多达百名。一九四六年该寺曾举行了一次《摩顶受戒》法会,二千馀名僧俗弟子从全国各地荟聚於寺,盛况空前。
  该寺院历代名僧辈出,闻名遐迩。历史上与南普陀寺、灵隐寺等名寺高僧联系甚密。据《峰顶志》记载,继大义禅师之後,唐有智孚,宋有云震、绍元。明有养庵,清有千叶、治斋等诸高僧驻锡峰顶,继承祖师衣钵,弘扬佛法。志还记有暹罗(今秦国)名僧慕名来寺参访,因未能见到大义禅师而不胜悲痛,舍身於峰顶崖殉道之事。
  一九八六年八月铅山县人民政府批准「慈济禅寺」为重点寺院。如今建有简易大殿、僧寮数间,并有公路直达山顶。
  在铅山杨林乡葛仙山顶峰。道、佛共处,道观称作“葛仙祠”,佛庙现称“慈济禅寺”。
  葛仙山是名扬赣、闽、浙、皖的宗教山地,位于武夷山脉一条支脉北麓,铅山县偏南杨林乡境内。据历代地方志载,汉以前此山名“云冈山”,因“汉末年葛玄在此炼丹、飞升”,故易名为葛仙山。
  葛玄(164--244),字孝先,三国时吴国丹阳人。东晋道教名家葛洪的从祖父。慕神仙术,学炼气保形之道,人称葛仙翁。证位太极左宫,天机内相。道书《云笈七签》卷四“道教相承次第录”将其列为“第二十八代神仙”。葛玄是江南道教丹鼎派奠基人之一,道教灵宝教义的开启者。著有《修真四要》、《九训》等道学名作。
  起初,人们在山顶构筑土祠,名l曰云冈庵,以祀葛玄。唐懿宗成通(860"--874)在鹅湖山敕建“宗华观”祀葛玄。北宋声祜七年(1092)在云冈庵旧址始建葛佃柯。崇宁三年(1104)
  徽宗敕封葛玄为“冲应真人”。南宋淳祜六年(1246)封为“冲应孚佑真君”。其时,祠观递圮递修。元至正问(1341--1368)重构更新,建屋千楹。明时扩建,飞檐石门,气势恢宏。清代
  曾毁于火灾,再次重建。解放前,两次毁于烛火,一毁于兵燹;三次重建。“文革”中破坏殆尽,寺、观荒废。而今这里是全省重点开放寺蕊“
  葛仙祠,在南山区。主殿匾额:“大葛仙殿”。大殿坐北朝南,倚山势而建,木构架铁瓦石门,大葛仙殿建筑面积570余平方米。殿内神像森列,古匾横悬。主梁雕刻为“九龙窜顶”
  图案,葛仙翁座前丹墀有深浮雕龙纹。大殿金碧辉煌,庄严祥和。殿门前方幽深深渊,烟雾缥缈,正对着的是天柱山的香炉峰。殿门、大香炉、香炉峰,三点一线,为殿宇增添一份神秘,让人们多了一些遐想。大殿侧后建有“三官殿”、“灵宫殿”、“地母殿”,接着便是“玉皇楼”。灵宫殿以下沿着“百步岭”蹬道,随山势地形相宜安排。
  顺“百步岭”而下,即达北山区“慈济寺”的后方。寺庙的方位几乎与道观相反,却也联系紧密。寺庙院内还有“大佛殿”、“罗汉堂”、“观音堂”,供奉着如来、观音、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韦陀和十八罗汉。
  明万历三十年(1602),葛仙祠香火太盛,而道人匮缺,面对万众香客,唯恐人满为患、滋生事端。为维护治安,便邀请“鹅湖峰顶寺”僧人前来设立分院,共理庙会。这是因为,该寺在全省乃至我国东南宗教界都具有很大影响。其时,派出僧员上山的是“峰顶寺”六堂之一的“隆隐堂”。于是,出现了“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局面。
  这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在寺观外的山间,不仅危崖峥峥、古木森森、云海茫茫、清泉潺潺,尚有“仙人足”、“试剑石”、“息心岩”、“飞升台”、“仙井”、“龙舌池”、“上马石”等古迹l0余处,其来由均与葛玄有关,且保存完好,值得观赏。葛仙山既为善男信女烧香朝拜之所,又当是游人旅客寻幽揽胜之地。
  历代登临者不乏名士高官。有文献记载,自唐以来,大诗人自居易、李商隐、韦应物、吴长卿等,大道士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等,以及北宋熙宁年间的宰相王安石、明代内阁首辅费宏、夏言,均慕名朝过此山。从明正德十二年(1517)起,每年六月初一开山门。本地及周边地方官员均要循例上山祭祀。为此,山门外建造了接官亭,以便礼待。
  自居易在《葛仙山杂咏》中,以在“杨村山落下”,作“三天极目观”的诗句表达了对此山的流连情怀。夏言面对葛仙山的水色山光,则在《沁园春·登葛仙山飞升台》的词篇里发出了“神游八极,不觉超凡”的感叹。这些,都足以表明历代名人对这座宗教名山的仰慕之意。
  “大葛仙殿”开山门以后,连续四个月,谓之“葛仙山庙会”。香客、游人来自铅山、上铙、广丰、弋阳、贵溪、鹰潭、崇安、建阳、邵武、光泽、衢州、江山等十七、八个地方。过去,每年均有六、七万之数。香客、游人或三五成群,或倾村结会,经由杨村、伦潭、紫溪几条古道上山。比较起来,杨村一途是旧时的“官马大道”。由此面上者占绝大多数。“葛仙翁”寿诞“八月廿日”这一天,朝山者竟达五、六千人。而每年的“除夕”之目,尽管天寒地冻、大雪封山,仍有上千信徒登山朝拜。并在大殿上烧起炭火,通宵达旦,为“葛仙翁”守岁。庙会期间大规模的朝山活动,“除夕”之夜的千众“守岁”,以及平时的零星进香相沿至今。

标签:江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