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青州陀山摩崖石窟造像—潍坊—山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东青州驼山石窟 
  作者:沈 艳 
  驼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区西南方向,因山形似驼而得名。山上风景秀丽,松柏葱郁,为古青州八景之一,被称为“驼岭千寻”。驼山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这里不仅保留着为数众多的历代题刻、碑碣和价值极高的古代建筑,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我国东部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石窟造像。
  驼山石窟位于山顶南面,共有五座洞窟和一处摩崖造像,共计造像638尊。最大者通高约6米,最小者不足30厘米,造型神态各异,种类繁多,雕凿技艺精湛。造像题材,按其形象和铭文的记载,主要可以分作如下几类:一是西方三圣像;二是释迦牟尼像;三是千佛像;四是观世音菩萨像;五是天王、力士像;六是供养人像,是出钱造像的人为自己或为其亲人刻出的供养像。
  驼山石窟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是隋代造像,共有四个窟,即第二、三、四、五窟。另外,在第五窟北面的摩崖造像中也有隋朝的造像。
  驼山第二窟为中型窟,正面刻一佛二胁侍菩萨,旁壁上刻有千佛像和供养人像。阿弥陀佛结跏跌坐,螺形发髻,面相圆润,内着僧祗支,外穿褒衣博带袈裟,袈裟上用赭石色绘出田相衣纹,手施无畏与愿印。两胁侍菩萨均戴雕刻精美的高冠。面带微笑,冠带长长的垂至肩部,颈部戴连珠状的项链,帔帛下垂于胸腹间,然后上卷至肘部,身前极细致的璎珞,由右肩下垂至腿部。长裙曳地,正中有宽博的裙带垂下。这样的衣纹和图案,为隋代菩萨造像装饰的一般特征。此窟东壁有一供养人像,着翻领,窄袖的大衣,无开胯,腰间有扣,扣下束带,带上刻连珠形图案,足着尖头皮靴。此为一胡人形象。说明当时青州一带有胡人在此活动。门边两位力士,赤裸上身,手执兵器,怒目圆睁,极富威慑色彩。
  驼山第三窟为一佛二菩萨像和341尊千佛像。正中为阿弥陀佛,它高约6米,是山东省现存最大的佛像。结跏趺坐,面相圆润,螺髻,有白毫相,眉毛细长,双目微闭,目光下敛,带有沉思的神情,内着僧祗支,胸前结带,外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袈裟上有红色彩绘。手施无畏与愿印。在坛基上有“大像主青州总管柱国平桑公”的题记。据《隋书》卷47《韦世康传》记载:“世康从父弟操,字元节,刚简有风概,任周致位上开府光州刺史。高祖为丞相,以平尉迟迥功,进位柱国,封平桑郡公,历青荆二州总管,卒谥曰静”。由此可知,这个大像的开凿人就是北周末年平定尉迟迥功而被晋升为柱国,封为平桑公,做青、荆二州总管的韦操。
  驼山第四窟为小型窟。造像头部残缺。主尊为倚坐像,手施无畏与愿印,造像表面风化严重。菩萨像已无法看出究竟着什么样的宝冠,仅可看到宝冠飘下的宝缯。由肩部垂下的披帛,上卷至肘部,衬托着雕刻精美的璎珞。璎珞在胸前联结于一兽头形的饰物上,然后向下分垂至上腿部。下裙已不像二、三窟菩萨那样宽博。这样的风格,虽然仍具有隋朝菩萨的许多特点,但胸前兽头形的环饰和没有下垂的裙带,以及腰部稍有曲线的样子,又具有了初唐菩萨的某些特点。
  在驼山石窟中,第五窟为小型窟,刻一佛二胁侍菩萨像,主尊结跏趺坐,面庞呈椭圆型,五官残缺,后有圆型头光。内饰莲花。主尊内着僧祗支,外穿褒衣博带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衣纹比较简洁流畅。两胁侍菩萨面部残缺,头戴高冠,宝缯飘然下垂,颈饰项圈;身材修长而富有曲线变化;其服饰华丽,身着披帛,长裙曳地,外饰精美的璎珞。此窟虽没有准确纪年,但从造像风格和雕刻手法来看,与龙兴寺遗址出土的隋代造像极为相似,故应为隋代的遗物。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在我国历史上仅仅存在38年,虽然隋文帝大力提倡佛教,但因时间太短而单独开凿的石窟数量极少。而驼山石窟中,隋朝造像占了一大部分,而且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这充分说明,隋朝时期,佛教在青州地区是极为兴盛的。
  驼山第一窟为小型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该窟本尊像面型丰满,颈佩莲花瓣项链,臂带钏,胸部突出,身穿极轻薄的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这尊造像身材健美而匀称,面容温柔而慈祥,具有女性的特征。该窟中的菩萨像雕刻得尤为生动:头部饰高发髻,面相丰满圆润,项链复杂华丽垂至胸前,上身袒露,披帛由左肩斜垂,在上身缠绕飘然下落。长裙轻薄紧贴腿上,腰间裹以袜肚。它所表现出的丰满的面相,欹斜有曲线的身材,出水式的下裙等。都是唐代社会中流行美的特征。该窟两壁上有三处小龛造像,其中有“长安二季尹思贞”造像题记,“长安三季李怀膺造弥陀像”题记,和“长安二年任玄览造观音像”题记。
  驼山石窟,从北周开始开凿,到唐代中期完成,历时近二百年时间。这期间,当地的劳动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元朝时由于佛道之争,驼山曾一度为道家所占据,使造像略有破坏。“文革”期间,为了保护这些佛教艺术珍品,居住在山下的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日夜在山上巡逻。使这些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了一场浩劫。1988年,驼山石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系山东省青州市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二窟西方三圣像 青州驼山石窟 隋 石灰石 方形平顶窟 窟高330厘米,宽293厘米,深285厘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二窟左肋侍 青州驼山石窟 隋 石灰石 主佛通高283厘米,菩萨高255厘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第三窟本尊 青州驼山石窟 隋 石灰石 佛坐高210厘米(不含佛坐)

 

  第一窟

  开凿年代:唐

  为小型窟。正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左右为二弟子、四菩萨、二力士。该窟本尊像面相丰满,螺髻,颈佩七叶项链,右臂佩宝钏,着袒右肩袈裟,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侍立的二弟子,亦面相丰满,着袒右肩袈裟。迦叶居左,阿难居右。四菩萨,头部饰高发髻,面相丰满圆润,项链复杂华丽垂至胸前,上身袒露,披帛由左肩斜垂,在上身缠绕飘然下落。长裙轻薄紧贴腿上,腰间裹以袜肚。它所表现出的丰满的面相,欹斜有曲线的身材,出水式的下裙等,都是唐代社会中流行美的特征。该窟两壁上有三处小龛造像,其中有题记三处,分别是:

  “长安二年岁□七月庚辰朔二十五日甲子,青州益(都)县佛弟子尹思真(贞)为亡过妻张氏及女侍□,见施净财,于驼山寺敬造石□像一铺。上为金轮皇帝,下及师僧父母。振众子炎埃,挽群人于耜□,忘者生净土,□乐无穷。法界苍生,咸同斯福”。

  附:尹思贞,京兆长安人,神龙初,身为大理卿的尹思贞,因不肯附会武三思擅权,固执抗争,被弹劾,遂出为青州刺史。在青州任间,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长安二年三月二十日戊辰,二十六日癸巳,前羽林郎任玄览奉敕于紫蒙(象?)军御,敬造观世音菩萨一躯,及亡过父母,亡男□尗及亡女玉罗,见存眷属及法界苍生,咸同私(斯)福”。

  “长安三(年)十月十九日,李怀膺为亡过母任及妹九娘,见存父仅施净财,敬造弥陀像一铺。普愿见在眷属,咸同斯福。高文纪书”。

  第二窟。

  开凿年代:隋。

  为中型窟,近方形,平顶。正面刻一佛二胁侍菩萨,旁壁上刻有千佛像和供养人像,窟门有高浮雕持剑二力士。无量寿佛结跏跌坐,有低平肉髻,螺发,面相圆润,内着僧祗支,外穿双领下垂式袈裟,袈裟上用赭石色绘出田相衣纹,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置于膝盖,掌心向上。两胁侍菩萨均戴雕刻精美的莲花高冠,宝冠中有立佛(左)或宝瓶(右)。冠带长长的垂至肩部,颈部戴连珠状的项圈,帔帛下垂于胸腹间,然后上卷至肘部,身前极细致的璎珞,由右肩下垂至腿部。长裙曳地,正中有宽博的裙带垂下。这样的衣纹和图案,为隋代菩萨造像装饰的一般特征。此窟东壁有一立式胡服供养人像,着翻领,窄袖的大衣,无开胯,腰间有扣,扣下束带,带上刻连珠形图案,足着尖头皮靴。门边两位力士,衣纹风化严,双手高举,手执兵器,怒目圆睁,颇为生动。主尊佛座上的题记有:“像主张小叉敬造”,“像主叉妻吕敬造”,“比丘尼光供养”等。

  第三窟

  开凿年代:北周—隋

  为大型窟,近方形,立面呈尖拱形式。共有一佛二菩萨像和340余尊小佛像。造像布局、造像服饰、风格略同于2号窟。正中为阿弥陀佛,它高近6米,是山东省现存最大的佛像结跏趺坐面相圆润,螺髻,有白毫相,眉毛细长,双目微闭,目光下敛,带有沉思的神情,内着僧  支,胸前结带,外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袈裟上有红色彩绘。 3号窟内有造像题记近百处,在坛基上有“大像主、青州总管柱国平桑公”“像主、安乐郡沙门都僧盖”的题记。据《隋书》卷四十七韦世康传记载:“世康从父弟操,字元节,刚简有风概。仕周,致位上开府、光州刺史。高祖为丞相,以平尉迥功,进位柱国,封平桑郡公,历青、荆二州总管,卒官。谥曰静。”由此可知,出资开凿此石窟的人为北周末年因平定尉迥有功而进升为柱国,封平桑公,督青、荆二州总管的韦操以及安乐郡沙门都僧盖。

  第四窟

  开凿年代:隋

  为中型窟。窟内造像均有残缺。主尊为倚坐弥勒佛,头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间束带。袈裟的一角,自右肩垂下,绕过腹际,搭于左腕下垂,袈裟底部覆盖双足部分脚面。造像表面风化严重。菩萨像已无法看出究竟着什么样的宝冠,仅可看到宝冠飘下的宝缯。由肩部垂下的披帛,上卷至肘部,衬托着雕刻精美的璎珞。璎珞在胸前联结于一兽头形的饰物上,然后向下分垂至上腿部。下裙已不像二、三窟菩萨那样宽博。这种风格,虽然仍具有隋朝菩萨的许多特点,但胸前兽头形的环饰和没有下垂的裙带,以及腰部稍有曲线的样子,又具有了初唐菩萨的某些特点。窟门右力士,粗眉大目,大口大耳,作警卫状,甚为生动。

  第五窟

  开凿年代:隋

  为中型窟,刻一佛二侍立菩萨像,主尊结跏趺坐,面庞呈椭圆型,五官残缺,后有圆型头光。内饰莲花。主尊内着僧祗支,外穿褒衣博带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衣纹比较简洁流畅。两胁侍菩萨面部残缺,头戴高冠,宝缯飘然下垂,颈饰项圈;身材修长而富有曲线变化;其服饰华丽,身着披帛,长裙曳地,外饰精美的璎珞。此窟虽没有明确纪年,但从造像风格和雕刻手法来看,与龙兴寺遗址出土的隋代造像极为相似,故应为隋代的遗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