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青岛市北区于姑庵—青岛—山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于姑庵位于错埠岭村东南的半山坡上,现福州路西辽阳路南交口处原名“黄德庵”,又称“姑姑子庵”。相传为唐代道士袁天罡与同母异父兄弟李淳风所建,后衰落。明初, 
  于姓人氏在此安身立户,渐成村落,名“错埠岭”,是先有庵后有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一于姓道姑出资在原黄德庵旧址兴建道庵一座,得名于姑庵,无宗无派,至今已过500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和1943年,曾两度重修扩建,共有殿宇房舍25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后僧道交替,最终改为佛教尼姑庵,属临济派。内建四大天王殿、三圣殿、观音菩萨殿、地藏菩萨等殿宇。1923年增建钟鼓楼。每年正月十一举行庙会,香火甚盛,俗名庄稼老会,纪念中国古代传说的教民稼樯的“后稷”,神位在西厢房。解放后,于姑庵香火日衰,至上世纪60年代,已无往昔之面貌,殿宇被改作宅用。1982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推倒殿宇准备重建,挖两个大坑,存水5尺有余。现仅存两株古银杏粗壮高大,枝叶繁茂,多年没结果。新修正殿轮廓已具,四面透风,养生池水清辙。庵周围有院墙挡住,坐公交车经福州路可看到银杏树。在西侧有看庙旧屋,破烂不堪,有旧人居住。不知是何原因,现工程停顿。有好事者把两株古银杏系红稠,四周有香火痕迹。

  于姑庵最后一位主持叫赵觉真(1909-1966)俗名赵玉芳,乳名傧子,益都县北城人,满族。师本诚,法号觉真。原大英烟草公司(现颐中集团卷烟厂)工人,不堪流氓骚扰,带母出家到于姑庵。她和尼姑们一面修行,一面种地,干推磨卖菜等杂活自给。外出化缘和出租土地的钱用于敬神修庙的开支。她把于姑庵管理得有条不紊,香火旺盛,有时还要对付土匪骚扰,因而得到会首的肯定和善男信女的赞许。解放后,于姑庵有尼姑5人,雇男工一人。1958年前,庙产收归国有。1964年,政府安置尼姑们到王哥庄仰口湾猪头峰下的关帝庙内生活。“文革”后僧道悉被遣返。觉真去即墨金口还俗,享年57岁。

  于姑庵的传说

  于姑庵始建于唐朝初期(公元627年)当时,皇帝李世民刚刚打下天下,由于连年的战争,百姓颠沛流离,部队极度疲乏,田地荒芜,经济萧条。他开始治理国家,马放南山,部队休整,发展经济,男耕女织。唐朝很快就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迎来了唐朝的开元盛世。皇帝李世民居安思危,他为了李家的世袭王朝,找风水先生为唐朝寻太平天下四大擎天柱:即皇,儒,佛,道四柱。当时李淳风,袁天罡是我国著名的风水家(两人系同母异父兄弟),他俩为李世民打天下和唐朝的稳定发展充当谋士。

  他俩奉圣明,将皇儒两柱设在内宫;佛柱设在五台山,所以五台山至今香火旺盛;道柱设在崂山,因此崂山也有一说,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他俩来到崂山后,看到崂山没有天眼和地眼就回宫了,用了好几天的时间,用八卦罗盘找好方位,又回到了崂山,继续找,结果在错埠岭东南方向找到了崂山的天眼和地眼(就在原址南阁的旁边),马上回京复命,李世民很高兴,下令择吉日在此盖庙,并御赐寺名:黄德庵。

  黄德庵盖好后很辉煌,在天眼地眼处修建了一个殿名曰南阁,里面供奉的是倒坐观音,李淳风为倒坐观音题对联一副,上联是:问观音汝何倒坐?下联是:因世人不肯回头。横批无字。(让后人自己去想)。

  黄德庵香火很旺,每年的正月十一是庙会,前来参拜和赶山的信士络绎不绝,逢庙会还要唱大戏,踩高跷,热闹三天。

  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胶东登州府(今山东文登)大水泊村的于姓迁移青岛错埠岭村安家落户。明代成化年间,于姓第三代有一位姑娘从小经常和家人去庙里烧香拜佛,从小闻佛法,长大后,不思儿女之事,一心向佛。到了成年,家人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她不从,婆家强行娶亲,结婚这天,家人强行把她塞进轿子里,花轿抬到黄德庵北边时,于姑娘趁轿夫上坡前落轿喘歇之际,用剪刀剪断头发,跑到庵前静坐一天一夜,矢志皈依佛祖。黄德庵时任住持认为她有神灵附身,答应其归入佛门,落发为尼。此后,于姑娘除每日烧香、念经、拜佛外,还帮助附近农户做了不少善事,深得乡亲们的敬重。

  当时,黄德庵附近有个河马石村,村中有个叫马金怀的人,这人是个状师,就是现在的律师,因当时有学问的人太少,村里和方圆10几里的人都很尊重他,经常到浮山所赶集,他每次路过黄德庵都要进来歇息,往返路过黄道庵时,都要进庵喝茶水,并与和尚聊天。初时和尚热情款待,相敬如宾,庵里的和尚对他也很尊重,每次都是让座,喝茶,但马金怀从来都不施舍,连个香火钱都不给,时间一长,和尚对他逐渐冷淡,后来就不再奉茶。马金怀恼羞成怒,心生一计,收集了许多猪、羊骨头,埋在庙宇四周,然后到即墨县状告黄道庵,说和尚整天不务正业,经常杀猪宰羊,喝酒吃荤。县官带人跟着他到黄道庵,果然在庵墙的四周挖出许多猪、羊骨头。官府责问和尚,和尚目瞪口呆,无法辩解。县官大怒,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和尚全部搬出庙宇,又根据群众要求只留下了尼姑于姑娘。

  和尚被逐后,于尼姑看到庵小、神像少,发愿要修缮、扩建。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到处化缘集资。有天当她化缘到崂山枣园村时,见到一棵参天大枣树,她就在树下念经3天3夜。此举感动了当地群众,当大家得知她的用意是募化枣树建庵,于是就组织众人将枣树伐倒,送到黄德庵。她的行为也感动了周围居民,大家纷纷捐款资助。于尼姑备齐了钱、材料,择吉日动工,将原来的黄道庵进行拆除。新庵址选在原黄道庵址向南6米处(现在庵址),建好后取名为“于姑庵”。庵内共有正殿、东廊房、西廊房、天王殿以及南阁殿5个殿。自此,于姑娘在庵内收徒,一代接一代,庵内香火旺盛。

  庵内那两颗银杏树就是于姑时期种的,距今有已570年左右了,这两颗大银杏树三个人搂不过来,到了夏天,隔着很远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凉气,很舒服,很有灵气,每年都有人来给它披红挂绿,作为吉祥神树参拜。

  于姑庵最后一任主持是觉真法师,文革时期被遣返。常莲师父是最后一位尼姑,文革时被遣返,后又回来,一直为于姑蓭的修复默默化缘,曾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倡议修复于姑庵,但最终都没如愿以偿,97年在青岛湛山寺圆寂。

  于姑庵的重修与扩建

  有史记载,于姑庵建成后,曾先后6次重修与扩修。

  第一次,1908年至1909年对5个殿进行了里外彩绘,修后在正殿梁上刻写“山庙大清光绪叁拾叁年重修”,庵内现有一块破碎的募捐石碑上刻写有“万善同归,光绪叁拾肆年谷旦”。

  第二次,1915年错埠岭村会首于京召根据广大居士、信男善女要求,用民间集资和庵地历年租金收入增建后稷殿3间。同时,修建了庵院墙,并在天王殿两侧增建了两个向南开的山门,在东山门的左侧建一钟楼。为便民通行,又在庵东北的南北村路修建石桥1座。由于修桥经费不足,于京召卖出自家5亩地,用此款进行了资助。

  第三次,1935年集资修庵,主要对庵殿内外进行彩绘。现天王殿前一块石碑正面刻有“万善同归”,后面刻写化缘修庵人员名单,第一人为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捐银元50块)。石碑左下侧刻写“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谷旦”,住持:本诚;徒:觉真;孙:昌修、昌莲奉记。

  第四次,1945年集资修庵,对庵殿内外进行彩绘。正殿左前石碑正面刻写“永垂不朽”,石碑左下侧刻写“民国叁拾肆年敬立”。

  第五次,1965年青岛市房产局接管于姑庵,在4间寮房(尼姑居室)的基础上,改建6间平房。

  第六次,1994年四方区政府和青岛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对于姑庵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庵堂和庵地

  于姑庵在明代成化年间建成时,有殿堂11 间、尼姑寮房4间、磨坊2间。1915年扩建后稷殿3间。青岛市房产管理局接管于姑庵后,在正殿西侧原尼姑寮房4间的基础上,新建尼姑居室6间,保留磨坊2间,共有庙堂26间,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

  从市档案馆保存资料看,在1934年沈鸿烈当市长时,于姑庵有地100多亩、山岭70多亩。庵地统由错埠岭村会首于京召管理,租给错埠岭村、洪山坡村及徐家村的农户耕种,每户3~5分地不等,农户向庙里交一定租金,统由会首管理使用。租金用于修庵、添置庵内各殿用具以及神像衣服和做法事等。

  庵内尼姑自留七八亩地,种粮食和蔬菜。她们请了一名雇工,还购买了一头小毛驴和一盘石磨。有时自己种的蔬菜吃不了,便拿到集市上去卖。庵内尼姑们过着亦禅亦农的生活。

  两棵银杏树

  庵内天王殿两侧有两棵古银杏树,长势雄伟,枝繁叶茂,是本地树龄最长的树木。两棵树身均高达30米,树冠径约为25米,树干胸径为1.5米。相传这两棵银杏树是明代成化年间建于姑庵时栽上的。

  1964年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天王殿(殿面向北)右边的银杏树左侧的一很大枝被大风刮断,把天王殿左房顶和左山门打坏,但没打坏神像。此后,住持庵堂的觉真法师将银杏树断枝卖给双河盛砖瓦厂,所收入的300多元用于修复天王殿左房顶和左山门。1982年,这两棵银杏树被青岛市政府列为古树名木。

  庵殿和主要神像

  于姑庵初建时,有正殿、西廊房、东廊房、天王殿以及南阁殿,1915年又在正殿东侧增建后稷殿。各殿供奉的主要神像有:

  正殿(大雄宝殿)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左殿奉药师如来,右殿奉阿弥陀佛。右弟子阿难和左弟子迦叶站立在两旁,两侧还有“护法”、“护神”各一尊。正殿的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坐像,即宾度罗跋惰诸尊者、迦诺迦伐蹉尊者、迦诺迦跋厘百惰尊者、苏频陀尊者、诺巨罗尊者、跋陀罗尊者、迦哩迦尊者、伐罗弗多罗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罗睢罗尊者、那迦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庆友尊者、罗汉宾头罗尊者。

  西廊房居中供奉大愿地藏菩萨,左边有“达摩”,右边有“愁夫”。殿两侧有十殿阎君,即秦广王、初汉王、宋江王、任官王、阎 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王道转轮王。传说中,他们分管着10个地狱。

  东廊房供奉“桃园结义三兄弟”神像,中为刘备,左为关羽,右为张飞。另有关羽帐下的“八大帅”,即王甫、赵累、马良、伊籍、廖化、吕凯、周仓、关平。

  天王殿中供奉弥勒佛,左右供奉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民间俗称为风、调、雨、顺四天王。

  南阁殿在庵院正南约50米处,独建屋3间,门向北与正殿释迦牟尼像相对,中间由1米宽的天桥连通,殿内中供奉观世音菩萨,两边侍立着善财童子和龙女,左供奉文殊菩萨,右供奉普贤菩萨,神台下有韦驮和伽兰两尊。大门两边有金刚力士站班。每年于姑庵庙会时,尼姑在此门上张贴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上联为“问观音汝何倒坐”,下联为“因世人不肯回头”。

  后稷殿是1915年在正殿东侧增建的,共有庙宇3间,主要供奉3位神像:正中为后稷,左为牛魔王,右为城隍。

  近代庵内尼姑情况

  于姑庵于明代成化年间建成后,世代居住尼姑供奉香火。据传,尼姑最多时有6人,最少时也有3人。据尼姑昌莲法师和当地老人所忆,于姑庵近代尼姑情况如下:

  释本成:俗名杨小程,1892年5月26日生,胶南杨家山牛湾村人,雇农家庭。杨左胳膊残疾,未出嫁。1910年由在错埠岭村当雇工的父亲作主来于姑庵出家,落发为尼。老住持圆寂后,她接任。1959年4月17日病故,葬在庵前山上,终年67岁。

  释觉真:俗名赵玉芳,1909年2月2日生,益都北城人,满族(察哈尔白旗人),高小文化。其胞兄游手好闲,不能尽赡养有病母亲之责。她为了孝敬母亲,于1920年与其母来青,在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卷烟厂前身)做工。赵玉芳长得年轻、漂亮,有大英烟草公司“牡丹”之称。当时流氓追随甚多,使她无法招架,无奈带着多病的母亲到于姑庵落发为尼,法名觉真。第二年其母病亡。1959年,本成尼姑死后,觉真任住持。1965年初,她与其他尼姑一起被逐出庵门,送至崂山王哥庄学习改造。第二年,她去即墨金口安家。1966年,她患病不愈而逝,享年57岁。

  释昌修:俗名王秀芳,1905年9月13日生,即墨朱家人,文盲。21岁时丈夫病死,守寡。1934年春天进于姑庵落发为尼。1965年回原籍还俗。1976年病故。

  释昌莲:俗名王香桂,1915年5月17日生,浙江永康杏花村人。家贫,8岁为人当童养媳。19岁丈夫病故,即在当年1934年秋季到于姑庵落发为尼。1965年回原籍浙江。1985年返回青岛,市佛教协会安排她在湛山寺,97年圆寂。昌莲法师为恢复于姑庵而不遗余力,托人写信上书省、市政府及宗教部门言志,并在湛山寺化缘募捐,以期早日实现夙愿。

  释隆尘:俗名安文华,1924年9月7日生,山东济宁人。婚后3天,丈夫离家参加革命工作,她为掩护自己,来到于姑庵落发为尼。青岛解放后,其夫刘法宝来于姑庵认领出庵还俗。

  释隆奇,1920年生,出家来于姑庵前丈夫病亡,还有孩子。后还俗,现在德州市居住。

  另有一名男雇工姜寿得(59岁,昌邑县人)。

  据当地群众反映,历代尼姑在庵内安分守业,受人尊敬,但在日寇、土匪肆虐的年代里她们也受尽了煎熬。在1940年一个夏天的晚上,三四个土匪闯进庵里抢劫钱物,因什么也没搜到,便向尼僧索要。尼僧们愤然拒绝,土匪们就用点燃的香在管事当家人觉真身上烧。觉真身上虽然被烧起了许多泡,但她还是没拿出一文钱来。为避免土匪再到庵里逞凶,尼僧们请示会首后,到错埠岭租农民肖相许家三间茅草房居住。肖相许的父亲不但不要房租,还给尼姑的住房经常换房草。尼僧本成等过意不去,主动让出庵地8.5分给肖家耕种。此后,尼僧们白天进庵烧香、诵经、做法事和到庵地干活,晚上便在错埠岭村肖家住宿,一直到解放后的1951年才回到庵里居住。

  庙  会

  于姑庵庙会历年最盛行的算是农历正月十一日的后稷(庄稼老)生日庙会。由于是庄稼老生日,农家为讨个吉利,求庄稼老保佑,获个好收成,都非常重视,四邻乡村来赶庙会的人颇多,络绎不绝。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到庵里上供烧香拜佛,庵内香火极盛。市里也有不少群众来赶庙进香。那些趁庙会做小买卖的人,头天便在庵的周围占地盘摆摊。庙会上还有众多民间文艺演出和杂耍,如踩高跷、跑旱船、跑毛驴、耍龙灯等,此时热闹非凡。

  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生日的浴佛节庙会。此庙会在青岛湛山寺建成前也热闹非凡,有了湛山寺庙会后,此庙会就逐年冷落了。

  另外,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举行牛魔王的生日庙会,农家为了求得牲畜兴旺,在这一天去进供上香;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财神爷的生日,周围农家也进庵供神上香,求得生财。

  1965年“破四旧立四新”时,于姑庵各殿神像被毁,庵钟以及庵内设施被损坏丢失、庵内5个殿严重失修,有的甚至房顶坍塌。

  自1993年9月至1995年8月,青岛市政府投资,对于姑庵正殿和东、西殿进行修复,对庙宇地域进行部分改造。

  本次修复缘起

  计划修复建造山门、钟楼、鼓楼、观音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讲堂、念佛堂、斋堂、寮房、主持楼等,总建筑面积近5200多平方米。所需资金五千多万元。二○○八年己建成天王殿、观音阁、放生池、地藏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山门主持楼、寮房正在建造中。

  现在感恩房地产有限公司老总李京波发大愿要再造于姑蓭,现在已经再造过半了,这是我们青岛人民的福气,我们盼望于姑蓭早日竣工,开光,造福一方,我们期盼着!

  再造后的观音寺(于姑庵)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古建面积5375平方米,是集古代建筑风格与现代佛教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佛教文化丛林。

  再造后的观音寺(于姑庵),更加辉煌,第一进是山门,左右为钟鼓楼,两边是回廊,回廊尽头各有一个六合亭,于姑庵独特的地方是按它的历史殿堂的遗址修复的,第一个殿就是观音殿,殿内供奉观音菩萨两尊,一尊是立真身观音,意喻着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站在法船上挥洒露,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一尊是倒座观音,意喻着警示众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观音殿后面是放生池,过放生池上的桥迎面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当来下生弥勒佛,韦陀菩萨和四大金刚。庙正中是两颗大银杏树,后面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南海观音,文殊、普贤,十八罗汉。最后面一个殿是三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地藏王菩萨、海会莲池,和福寿。

  东园是主持楼,寮房;另建有念佛堂,斋堂。

  卧佛殿建造于大雄宝殿的须弥座中。

  再造后的观音寺(于姑庵)供奉的36尊佛像,全部是用世界佛教界雕刻佛像法身最好的材料—缅甸水玉雕刻而成,具有无限的灵性和庄严。

  再造后的于姑蓭将是金碧辉煌,威武壮观,佛像威仪,道场威严;平中见齐,古树新绿,檀香袅绕,佛菩萨玉身豪光四射。置身其中,使人顿悟佛法无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