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新会市玉台寺—江门—广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玉台寺位於广东省新会市北郊圭峰山南半山腰,县志载:“圭 峰山顶挺拔玉立,其顶四方,故称玉台。”明万历《新会县志》载:“玉台寺,在圭峰,唐建和间宋宗遂建,元末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建。”明末毁 於寇。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老僧??林结茅数载,种松千株。康熙八年(1669年)律僧弘峰自鼎湖来此,复造禅院。光绪十年(1884年),知 县彭君谷重修,有大雄宝殿、汉白玉石,七级浮屠塔、藏经书的圭峰阁、千手堂、玉虚阁、文昌宫、真人庵、玉虚宫、天帝庙、诸天庙、水月宫、石笋庙、玉华洞、 漱玉池、观山亭等建筑,是广东著名丛林之一。每年八月二十四日,邻县僧尼都来这里受戒。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四月,会城沦陷,日军将寺拆毁。抗战胜 利後,一些热心人士在玉台寺废墟上盖搭简陋的屋舍,後又荒废。

  改革开放後,政府重视宗教文物保护,1985年成立重 修玉台寺筹委会,得到海内外信众捐助,1986年5月25日举行洒净,1992年3月26日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1994年6月7日天王殿、钟鼓楼、 碑廊等落成开光,1996年又增建寺门牌坊、前广场,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为旧寺庙的四倍。

  现在重修的玉台寺,古木参天,景色清幽,佛像金碧辉 煌,建筑雄伟庄严。清代的汉白玉石七级浮屠塔矗立於观音殿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钟楼有苏州名厂特制的高3.2米、重3.5顿、口径2米的青铜巨钟,寺 廊刻有历代文人歌颂玉台寺的诗词和捐款修寺的功德芳名,寺前有放生池、寺门牌坊和唐代的镇山宝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围还有讲学亭、拱壁亭等,是参禅旅游的好地方。有诗云:“万木森森藏玉台,千年古刹又重开,坡公笠影屐印处,最惹诗人赤子来。”

  玉台寺著召祖师一行,著名方丈德云、怀海、文定、?林、弘峰、石持、慈云等。现任监院清德法师,44岁,广东雷州市人,新会市佛教协会理事。

 

  玉台寺 广东省新会市圭峰山
  邮编:529100
  电话:0750-6183510-6183431--619670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新会岭南名刹玉台寺

  新会圭峰山主峰东南面,自山腰下中空一谷,山坡环拱,树木茂密,松荫弥处,水远泉清。这里冬暖夏凉,苍翠幽深,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建于此地。玉台寺是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一个重要景区。

  古代的玉台寺,一传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一传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从佛教史推测应为后 者。据《新会县志》载,唐代高僧张遂(法名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云游到此,见这里风景独好,便留下来做主持,授徒说法,有弟子500余,四方来受戒僧尼络 绎不绝。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到此游览题诗;明代大画家沈石田曾到这里作“玉台图”;哲学家陈白沙曾在这里讲学,至今还留下“白沙讲学亭”。玉台寺原是一 座规模显赫的寺院,自开创以来,历代高僧辈出,开堂讲经说法,听者甚众,宋代香火鼎盛时期,常住僧人多达300余名,每年8月24日开坛传戒,邻近十数县 之僧尼皆云集玉台寺雉度受戒,直至元末才荒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有高僧怀海主持重建,不久又毁于兵祸。到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又有老 僧栖林朝拜玉台,依古址结茅数载,种松千余株。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律宗名僧弘峰又重修玉台寺,再造殿塔、禅堂、方丈室、斋堂、僧寮等,佛像庄 严,香火再盛。此时,玉台寺规模恢复,宏伟可观。到清光绪十四年(1884年)再次重修。当时任新会知县的彭君谷亲撰一副对联,刻于该寺大门石柱上。联 云:

  金玉炜煌,天开鹫岭;

  楼台涌现,地接瀛洲。

  可惜玉台寺于1939年被日本侵略者毁掉了。那年日寇侵占了江门、会城,寇兵进入圭峰,即把玉台寺及其建筑拆掉,取 其砖石,强迫当地民众搬上圭峰山顶筑碉堡,派兵驻守,又把玉台寺四周的树木砍光,划为军事禁区。经日寇洗劫之后,圭峰山风景区成了荒山秃岭,巍峨梵宇,毁 成废墟,丈六金身,尽成焦土,僧归月冷,梵音萧瑟。

  抗战胜利后,邑人倡议恢复玉台寺旧貌,提倡育林,但当时县政府的官员忙于“劫收”,不理此事。各界名流只筹得少许款项,暂就原址建一小庙,仍题为“玉台寺”,供人凭吊而已。

  解放后,新会县政府为了全面开发圭峰山,1956年成立圭峰建设委员会,派10多人上山清理玉台寺废墟。这时玉台寺 己荆棘丛生,无法进入旧址。旧址下面建有一间平房作临时庙宇,里面有个小神台及烂香炉,瓦面烂得见天,月池填满乱石伙蔓草,池中原有的观音立像无头无手, 残留半柱身躯。他们住在这小庙里,精心清理两个多月才理出个头绪。后来成立圭峰山示范农场(1958年易名劳动大学)继续开发圭峰山。经过30多年的艰苦 奋斗,圭峰以成为郁郁葱葱的美丽风景区,被定为新会八景之首—圭峰叠翠,又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5年,广东佛教协会副主席、广州市光孝寺方丈本焕禅师等参观了圭峰山,极力支持重修玉台寺。如今岭南四大名刹 之南华寺、开元寺、庆云寺均复兴,唯独新会的玉台寺正待重修。于是释圣一法师,释本焕法师、释发权尼师(新加坡万佛林当家)、释慧欢尼师(香港慧照庵当 家)、释会通、唐珍琰、张厚、廖玉瑛等人发起重修玉台寺,在新会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协助下,成立筹委会,发起募捐重修玉台寺,沟通港澳佛教信徒和海外爱国 侨胞,筹集资金数百万元。1986年5日26日,玉台寺举行洒净,至1996年,在玉台寺原址,仿照唐代款式,建起大雄宝殿、藏经阁、客堂、观音殿、禅 堂、祖堂、方丈室、钟鼓楼、天王殿、两序碑廊、半月池、寺门牌坊、寺前广场等,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古来深山藏古寺,玉台寺创建千百年来,屡经兴废,历尽沧桑,到今天才得以大规模重修。如今,这林木森森之中,掩映着 一片飞檐斗拱、飞彩镏金的宝殿琼阁。昔日瓦砾已吐金碧之辉,秃顶荒山已现丛林之色,钟鼓远震天外,香火重光寺院,佛像庄严,胜复旧观,玉台重光,金玉炜 煌,晨钟暮鼓,梵声不辍。原广东统战部长温戈作诗赞曰:

  万木森森藏玉台,千年古刹又重开;

  坡公笠影屐印处,最惹诗人赤子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镇山宝塔

  又名天王塔、喇嘛塔,1978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置于玉台寺前广场右侧。此塔始建于唐朝,用红色砂岩雕 凿砌筑而成,高2.76米, 须弥座塔基饰仰覆莲,圆覆体形塔身,第一层四面莲瓣式尖拱佛龛供佛像,每龛内有一石刻坐佛,形象丰满,身披袈裟。第二层刻“镇山宝塔”,第三层刻“阿弥陀 佛”,层间饰“亚”字形,宝盖作檐。塔刹由相轮、宝盖和宝珠组成。此塔是广东现存唯一的喇嘛塔,于清朝乾隆10年(1754年)由灵溪侧移置于今址东18 米处,1996年筑台座置于今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千佛塔

  又叫白石塔, 用汉白石雕琢而成, 高6.1米, 重檐, 7层, 通体光洁如玉。台基雕龙画象,栩栩如生,工艺极其精湛。此塔曾被日寇毁碎,丢于荒草乱石中。1956年清理玉台寺废墟时,把白石塔的碎片东一块,西一块从 蔓草乱石中掘出来,重新粘砌复原,现置于观音殿前的草坪中。

  南天门

  玉台寺正面原有一高大雄伟的牌坊,称“南天门”,上书“冈州第一峰”,正面有横批“名侪鹫岭,翠炫南天”,傍联云:

  佛境庄严,别有洞天成福地;

  善门开放,合留坊表在名山。

  牌坊背面写着“明锡坊”,傍联曰:

  胜地喜登临,山色湖光归一览;

  善人留纪念,言坊行表足千秋。

  牌坊是纪念性建筑物。明锡坊建于1938年,是新会吕村(今大泽镇大泽村)人吕月樵为纪念其祖父吕明锡高寿而兴建的。

  1993年,因重修玉台寺的需要,原来的“南天门”已拆掉,在玉台寺广场入口新建一座牌坊。新建的牌坊比原来的高大雄伟,正面仍书“冈州第一峰”,背面横书“明锡坊”,傍联依旧,还增添了两副对联:

  放眼崖门,昼夜奔腾三千浪;

  骋怀桂岭,乾坤屹立第一峰。

  冈峦挺秀,古寺幽亭****满;

  州邑承平,清风明月此间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台晨钟

  据传,旧玉台寺内藏有一古钟,有“玉台晨钟”的胜景。寺门钟声,声超三界:多愁善病者闻此钟声,心灵舒畅,消忧解疾;愚惰不作者闻此钟声,心灵振奋,力求上进;操行不良者闻此钟声,心灵内疚,行归正道。

  今玉台寺东侧的钟楼内亦悬挂一座巨型铜钟,是新会旅港乡亲黄祖棠先生于1992年为纪念爱妻陈淑英81岁冥寿而捐建 的。(当时重修玉台寺只完成一部分殿宇,黄祖棠先生特捐赠巨款协助重建天王殿、钟楼、鼓楼、沿山长廊、放生池等,完成全部殿宇工程。)此钟高3.2米, 重3.5吨, 口径2米,上面铸镌了历代名僧文人颂记玉台寺的诗词和祈福词句,以及捐款重修玉台寺的善长芳名。此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佛钟之一,撞击此钟,其声清脆宏亮, 可远播会城、江门十数里。

  “玉台晨钟”主要祈求世界和手,国泰民安。马年(2002年)正月初一零时,玉台寺举行响钟仪式,撞钟108下,由随善捐赠功德金的人士亲自撞钟。每撞一响钟,该寺领头法师都率领两序僧众念经咒祈福。继马年之后,每年都在同样时辰举行响钟仪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君墓

  玉台寺旁的白沙讲学亭下,有一片墓地,并排着三座坟墓,称“三君墓”,是新会名士李淡愚于民国9年(1920年)兴 建的。旁边有两块石碑,分别刻上李淡愚亲自撰的墓志《吴林二公墓志》、《关兆沅墓志》。旁边还有一座八角台,刻有对联:“两代师生都向名山占一席,满城风 雨偶来怀古作重阳。”这副对联点名了“三君墓”中长眠着“两代师生”——一代名师及其弟子。

  “三君 ”指吴铁梅、林仲娟、关兆沅。中墓为吴铁梅墓。吴铁梅(1827—1890),名荣泰,字文翰,新会古井文楼乡人,是新会历史名人,清同治3年(1864 年)中举人,因8次进京会试都不及第,回乡设馆授徒。他治学严谨,善于育人,慕名前来求学者众多,一生育才愈千人,晚清新会名士多出其门下,潭镳、李淡 愚、林仲駽等均是他的高足。

  铁梅墓左是林仲駽墓。林仲駽,名文聪,表字仲駽(仲肩、仲坚),新会罗坑人,秀才,品学兼优,精于书法、金石,曾任冈州中学校长。他与李淡愚都是吴铁梅的得意弟子,又是吴铁梅的第二女婿,55岁卒。

  铁梅墓右边是关兆沅墓。关兆沅是林仲駽、李淡愚的学生,聪明勤奋,深得老师器重,与师长感情深厚,后“赴港习英文,得冯君锡蕃青眼,荐于其兄平山君,授以银业要职。”(《关兆沅墓志》)后因劳病死于香港,年仅27岁。

  吴铁梅与林仲駽是师生,林仲駽与关兆沅是师生,故有“两代师生都向名山占一席”之说。“三君”的三个墓原本不在一 处,李淡愚将三墓迁葬于此,让他们永远共聚于白沙讲学亭下,既是慰其生前向往白沙先生的心愿,也是让“后人登高凭吊,景名哲,溯师友渊源,余韵留风千秋不 没”(《吴林二公墓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台寺诗碑

  玉台赏月  (唐)黄云元

  好个玉台天上月,夜深圆待老僧看。

  分明照出须弥路,可惜人间烟树寒。

  登圭峰怀苏长公(元)罗蒙正

  久向风尘厌薄游,到来象外怯淹留。

  溪边石枕和云卧,岩畔山茶带雨收。

  古寺老僧非旧主,疏林晴色又新秋。

  坡仙题咏今残剥,词客登临诵未休。

  游圭峰(明)陈献章

  天风吹入紫云层,高阁逢秋快一登。

  多少傍花随柳意,还余一个玉台僧。

  游玉台寺(明)邝露

  孤峰延伫思潸然,日落长熊万壑烟。

  绿护天荒南渡迹,玉台钟蠡建和年。

  香泉惠若飘书带,坛静松花覆讲筵。

  濒海昔闻邹鲁地,春风池草碧芊芊。

  游玉台寺 (明)陈经纶

  玉台不减雨花台,惹得游人数往来。

  绿幄浓荫松与竹,浮云山势暗仍开。

  疏钟几杵僧初饭,啼鸟一声月在梅。

  此境此情谁悟得,豪吟偏喜数人陪。

  玉台古寺(明)李之世

  宝刹开灵境,慈云护法堂。

  僧闲不扫地,客到自焚香。

  塔影澄秋霁,松荫散晚凉。

  悠然息尘想,随意礼空王。

  登圭峰寺(明)黄居石

  碧峰清拥白云长,乱后招寻到上方。

  文定塔残松院寂,建和碑没石台荒。

  流泉出涧无今古,木叶随天变雪霜。

  冷落讲筵苍岭北,一池衰草自斜阳。

  玉台寺  (清)冯敏昌

  玉台闻积翠,真在半天中。

  绝涧可寻瀑,长松镇日风。

  青诗吟汗漫,白发碎虚空。

  邂逅非前约,佳游竟得同。

  新会外事侨务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广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